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13节
万历细细解释道:“这个得因地制宜。
比如东瀛,没有足够的耕地,亩产又低,那我们就想办法给他们多找点耕地,增加亩产。
这多找点耕地的办法有很多,拿下虾夷地是一个办法,开荒种地也是一个办法,没平地就开梯田也是一个办法。
至于增加产量的办法那就更多了,比如,兴修水利,改良稻种,施肥,除病虫害等等。
如果增加耕地和增加亩产还不行那还有办法,比如捕鱼,东瀛海域的鱼可不是一般的多,我们完全可以发展捕鱼业来解决一部分口粮的问题。
又比如,赚钱买粮食。
这个东瀛倒是得天独厚,因为这里有现成的金银矿,每年出产七八百万两银子的真金白银都没问题。
如果按辽东的粮价,这些真金白银就能换来三千万石左右的粮食,当然,这个还得考虑粮食的运输损耗。
还有,那就是卖劳力赚钱,你可以想办法在这边开点纯靠劳力赚钱的作坊,又或者干脆组织倭奴青壮去大明帮忙种地、修路、修房舍、修城池等等。
这样不但能让这些倭奴农闲的时候能有事干,不至于没事干想着造反,还能赚钱换来不少的粮食、衣物、生活用品什么的。
总之,解决温饱问题的办法很多,你得多看多学多想,十思而行。”
呃,这些我上哪里看去?
朱常洛闻言,小心问道:“父皇,儿臣还得回大明看一看学一学吗?”
这个朕都会,你还回什么大明啊。
万历缓缓摇头道:“这些你不用回大明去学,朕现在就开始教你。
比如,修路和修建城池,现在就可以开始了,因为东瀛的春耕都结束了,我们完全可以抽调青壮来修路和修建城池了。”
我们在东瀛修建城池?
朱常洛闻言,颇有些不解道:“父皇,我们为什么要在东瀛修建城池。”
你不多修建点城池怎么镇守东瀛?
万历细细解释道:“这是为了我们镇守东瀛方便,东瀛现有的城池也就京都、大阪、江户像点样子,其他城池那是连我们的县城都不如。
这里可不是大明,我们得修建很多易守难攻的城池来防倭奴造反,这些城池就是让公侯勋贵和守备营将士来镇守的,得按我们大明卫城的规制来修建。”
哦,原来是为了镇守东瀛啊。
朱常洛闻言,连连点头道:“儿臣明白了。”
你不明白。
万历微微摇头道:“这修建城池可没这么简单,我们得先选定修建地点,还得准备材料,还得召集匠户来教这些倭奴怎么修建,事多着呢。”
还有怎么多事啊?
朱常洛闻言,摸着脑壳为难道:“父皇,这些儿臣都不会,要不您都教教儿臣吧。”
没办法,得耐心的教。
谁叫你是我儿子呢。
万历闻言,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耐心教导道:“我们选定城池的修建地点得按需要来。
现在我们需要建的城池很多,守备营将士镇守的城池最少需要修建几十个,公侯勋贵镇守的城池那最少需要修建上百个。
而且,我们还得根据军功和分封将士的实际情况来给他们选好封地,这个我们得拿着军功薄对着地图来。”
这么麻烦的啊?
万历正拿着军功薄对着地图耐心教导儿子呢,大帐内突然一黑。
皇贵妃秦兰走进来满脸微笑道:“万岁爷,这都酉时了,你们还没商量完啊,要不先吃饭吧,别把洛儿给饿坏了。
我们过来的时候恭妃可是拉着我的手说了半天,请我一定要照顾好洛儿的起居。”
朱常洛闻言,瞬间便觉得腹中空空,饿得很。
他不由得摸着肚子连连点头道:“是啊,父皇,要不我们先吃饭吧,儿臣忽而就觉着饿得不行了。”
你小子。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还不忘教导道:“现在知道饿的滋味了吧,你这才是刚刚开始饿,如果让你饿几天不吃饭,你能受得了吗?”
那谁受得了?
朱常洛连连点头道:“儿臣明白了,千万不能让人饿肚子,这饿肚子的滋味着实让人受不了。”
第455章 分封东瀛扬帆出海
东瀛历经百余年大战早已满目苍夷。
江户城一带还算是好的。
这里起码有一片东瀛最大的平原。
不过,因为连年战乱,壮丁都不知被抓去多少,粮食那也不知道被征调了多少。
更重要的,这些年除了打仗这个买卖红火得很,东瀛可以说是百业凋零,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都要从大明进购,而进购来的东西大多被各路诸侯瓜分,很少能落平民手里。
所以,这边的平民那也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万历或者皇长子朱常洛等于是接手了一个烂摊子,东瀛平民吃饭都成问题啊。
而且这会儿东瀛各地的粮食都才种下去不久,离收获时节还有好几个月呢,大部分平民还都没什么粮食,根本就撑不了几个月。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万历一通圣旨下去,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分封便开始了。
这一次他足足封了十余个公爵,几十个侯爵,上百个伯爵,子爵和男爵更是多达数百!
他还不是光给人家封爵位,封地、倭奴、牛羊马匹等那也都封赏下去了,甚至人家封地的主城建在哪里都定下了。
而且,他还拨付了粮草,拉来了匠户,让他们各自征召倭奴青壮兴建城池。
他这么大肆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公侯勋贵帮忙镇守东瀛。
毕竟这些公侯勋贵都有亲卫,而且为了守住自己拼了命换来的家业,他们肯定会想尽办法防止倭奴翻天。
可以说,这些公侯勋贵的十余万亲卫比十余万明军精锐作用还大,而且,他还不用出粮饷。
至于分封出去的一两千万亩地,大明现在就不靠这点田赋,这些公侯勋贵那也要想办法养活自己封地的倭奴。
这就等于变相解决了一小半的倭奴口粮问题了。
不过,这还只是长远之计,目前还不行,这些刚分封的公侯勋贵肯定没那么多钱来购买粮食养活如此多的倭奴。
这些公侯勋贵同样得等封地有了产出才能养活手底下倭奴。
所以,他给这些公侯勋贵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征召倭奴青壮来修建城池和道路,粮食他来出。
他们征召倭奴青壮干活虽然不给工钱,但给人家发粮食,一个月一石粮都勉强能让倭奴青壮一家子喝上稀饭混个水饱了。
当然,光喝稀饭还不行,没点油水那根本就不抗饿,也没力气干活。
这个问题万历倒也想到办法了。
办法就是靠海吃海。
后世这里可是世界几大渔场之一,每年捕捞的渔获都达数百万吨。
如果换算成斤那就是一年几十亿斤甚至上百亿斤,一天几千万斤!
这会儿海里的鱼肯定比后世多得多,问题就是捞不上来。
东瀛四面环海为什么大部分平民连熏鱼都吃不上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这会儿没有远海捕捞的手段,渔船那都只能在近海水浅的地方捕鱼。
而且,远洋捕鱼得有大船或者说巨舰,小渔船去远洋捕鱼那就是找死。
还好,这些问题万历都能想办法解决。
远洋巨舰他们就有现成的,虽然是炮舰不是渔船,但护住蜈蚣船去捕鱼还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捕捞手段,那就只能靠巨网了,万历命人编织了很多几十丈大的围网!
围网这会儿大明还是有的,不过民间最大的也就十几丈大小,几十丈的巨网那也就万历调动大量匠户才能做出来。
这天一大早,朝阳初升,江户城南面的港湾那是舰船云集,人流如潮。
万历命新洲匠户做的巨型围网终于到了,他们可以出海捕鱼了。
水师旗舰之上,皇长子朱常洛那是兴奋的就差蹦起来了。
他并不是没见过两千料的巨舰,也不是没坐过。
关键,他没乘这样的巨舰去捕过鱼,而且,还是用巨网捕鱼。
其实,福船巨舰就不是渔船,也没法放围网。
万历也就是带着福船巨舰出海去看看,顺带给水师战舰护下航,若是遭遇到大风大浪,水师战船绑巨舰上好歹不会被吹散。
这会儿就没有远洋捕鱼的渔船,也没有人敢离开海岸百里以上去捕鱼。
毕竟民间的小渔船是双桨的乃至单桨的,一个时辰能划十多里就了不得了,划出去百余里那天都黑了,小船在海上过夜那都不知道会被海浪推到哪里去。
所以,这年头想要发展远洋捕鱼还得造大型渔船才行。
旗舰的船头,那高如城楼的船舱之上,万历看着那些正将巨网和渔具搬上蜈蚣船的水师将士,忍不住问道:“云卿,他们会用围网捕鱼不?”
邓子龙连连点头道:“万岁爷,他们都会,当初您不是调派了一千艘水师蜈蚣船给东瀛这边捞鱼熏制吗,他们那时候就已经跟老渔民学会围网捕鱼了。
只是他们以前用的围网没有这么大而已,他们以前用的那种围网是十余丈大小的,就比蜈蚣船长一点,两艘蜈蚣船就能用那种网围鱼了。
这次我们的围网足有六十丈左右,围网的时候需要八艘蜈蚣船,起网的时候需要十六艘蜈蚣船。”
啊?
朕好像忘了考虑成本问题了!
万历愣了一下,随即问道:“这六十丈的围网需要多少人来收网,渔获又能有多少?”
邓子龙不假思索道:“这收网的时候倒是不需要太多的人,每艘船安排十来个人收网就行了。
至于收获,这个要看运气,以前他们用十余丈的围网捕鱼,最少的时候可能就能捕到数百斤又或千余斤鱼,最多的时候那能把网都撑满了,一网就是上万斤。
六十丈的围网微臣估摸着最少一网围住上万斤,如果正好兜住鱼群了,一网数万斤乃至上十万斤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意思,一网下来平均每人最少能捕到几十上百斤鱼,最多可能几百上千斤,这收获倒还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