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2节
弥勒教残余的人那是恨得咬牙切齿。
万历如果不知道后面的历史,那估计会以为是弥勒教被蒲州三大豪族收拾了,怀恨在心,所以胡说八道。
但是,万历知道后面的历史。
顺治入关之后,在皇宫设宴款待八大皇商,赞扬他们劳苦功高,并赐他们正黄旗内务府籍,并且给每家都赐下了一品二品的光禄大夫、太仆寺卿、布政使等要职。
这莫名其妙冒出来的八大皇商就是八大晋商,那时候,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八大皇商把大明给卖了!
顺治能如此恩宠八大皇商,那就是因为八大皇商一个个都立了大功,这些人不但私自贩卖违禁物资给他们,甚至还给他们通风报信,策反官员和将领。
这八大皇商具体叫什么万历是不记得了,甚至具体姓什么他都不记得了。
不过,好像有姓王的,而且不止一个。
他拿来骆思恭以前的密报一看,瞬间恍然。
张四维妻王氏,张四维二弟张四端妻李氏、三弟张四教妻梁氏、四弟张四事妻范氏、五弟张四象妻王氏、七弟张四术妻沈氏皆出自晋商豪门!
这可能不是八大皇商的全部,因为还有王崇古和杨博家族,他们肯定也联姻了很多晋商豪门。
难怪八大皇商显赫无比,却没有一个知道来历的,好像他们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一样!
蒲州三大豪族自张四维死后好像也销声匿迹了一样。
其实这是他们有意掩盖了这段历史。
蒲州三大豪族并没有消失,杨博、王崇古和张四维的子孙和姻亲金榜题名的不知道多少,他们在官场上的势力一直很强大。
历史上,王之桢就是后面妖书案的主角,韩爌那更是一直当权到崇祯朝,东林党争那都延续到南明!
他们一直掌控着权力,获取的利益只会越来越多,他们晋商龙头的地位也不可能被取代。
很明显,八大皇商就是蒲州三大豪族掌控了权力之后培养出来的。
这三大豪族都变成士族了,自然不可能再亲自去从事营商这种低贱的行当了,他们的子弟那都是想尽办法送入官场暗地里掌权,至于他们的姻亲,是读书的料就去当官,不是读书的料就帮他们打理生意赚钱。
八大皇商就是这么蹦出来的!
什么我大明不割地、不赔款、不求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隆庆合议就是割让河套数千万亩肥硕的土地求和!
很多人之所以说隆庆合议好,其实是中了一种最基本的经销套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大家都只知道王婆在夸自己的瓜好呢,王婆卖的瓜到底好不好,有谁知道?
蒲州三大豪族就是商户出身,这一招自卖自夸自然是滚瓜烂熟。
他们动用一切力量一个劲的夸隆庆合议好,不明真相的自然以为隆庆合议好。
隆庆合议是真的好吗?
大明朝廷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利益,而且北虏还是不断入寇!
什么马市通贡,朝廷连马毛都没看见一根,还一年进贡三万多匹战马呢,京营、锦衣卫、禁军加起来都只有几千匹战马。
还有商赋,朝廷也没有增加丝毫,还有河东盐场和长芦盐场,那等于成了蒲州三大豪族的私人盐场了。
难怪图们汗那箭矢就如同不要钱一般对着他们射,难怪土蛮的兵器跟边军一样也是十火精铁打造的,难怪人家衣服的料子都是上好的棉布。
蒲州三大豪族为了赚黑心钱那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合议,那就是为了方便他们做生意赚钱。
他们不但在跟鞑靼土默特部做生意,还利用土默特部作掩护跟鞑靼其他五大部族和瓦剌四大部族乃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等做生意!
第43章 大明国师
古北口大捷。
少年天子不顾危险,亲率京营、锦衣卫和禁军镇守古北口,土蛮大军被打得屁滚尿流。
消息传回京城,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京城百姓那是敲锣打鼓,大肆庆贺,城里城外那都如同过大年一般热闹喜庆。
这些天他们都在提心吊胆啊,生怕庚戌之变重演。
那古北口的狼烟可是好多人都看到了,北虏如果杀入京畿,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浩劫啊,不知道多少人要因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还好,当今少年天子英明神武,亲率大军将土蛮击退了。
他们是真的开心啊。
北虏南倭都蹂躏大明几十年了,大明南北那都人心惶惶,没法过安生日子。
现在他们终于看到结束这一切的希望了。
少年天子跟嘉靖和隆庆都不一样啊,他敢直面北虏南倭,而且还能战而胜之。
大明朝终于出了个英明神武之主了,荡平北虏南倭有望啊,他们安享太平有望啊。
这个当然要大肆庆贺。
朝中张居正旧党那也欢欣鼓舞,满面春风,他们没跟错人啊。
不过,张四维一党却是如丧考妣,满脸的阴沉。
小皇帝的所作所为完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啊。
他们还想用图们汗大军来吓唬小皇帝呢,谁知道,小皇帝竟然如同发了疯一般亲率京营、锦衣卫和禁军跑古北口把图们汗给干跑了。
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啊。
小皇帝没有被图们汗吓得惊慌失措,他们又怎么凭借手中掌控的边军来胁迫小皇帝,让小皇帝听他们的呢?
如果按他们预谋的,小皇帝听闻图们汗大军都打到古北口了,那应该吓得慌忙率京营、锦衣卫、禁军退回京城,瑟瑟发抖。
然后,古北口兵力不够,轻易被图们汗攻破,图们汗兵临城下,小皇帝不得不求着他们调集边军来勤王。
到那时,他们提什么要求小皇帝都得答应,小皇帝若是不答应,那就没有勤王大军,京城之围就没法解除。
那种情况下,小皇帝能撑多久?
小皇帝就算再叛逆,再倔,那也撑不了多久。
因为户部存粮大多在南直隶太仓库,京城的存粮撑不了多久,京城上百万人的粮食消耗太恐怖了。
没想到,小皇帝压根就不按他们预谋的来。
这小子竟然直接率军跑古北口把图们汗给干跑了!
谁能想到这小子如此胆大包天?
这一下他们多少有点暴露了,如果这小子率军回来兴师问罪怎么办呢,直接策动边军造反吗?
小皇帝行事再次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这小子竟然没有率军回京。
他直接带着锦衣卫和禁军赶回了避暑山庄,然后又窝那里不出来了。
这又是什么意思?
万历忙着呢,他要想办法赚钱,还要给京营打造火枪和火炮。
这会儿都快到秋天了,冬天的时候潮白河可是会被冰封的。
他的时间不多了。
这天一大早卯时许,天刚朦朦亮,他便来到了周丹泉试制玻璃的院落里。
此时,避暑山庄中那是早已凉风习习,提前进入了秋季。
不过,周丹泉所在的院落却是热浪滚滚,宛如盛夏一般。
这家伙竟然在院子里搭起了一圈大棚,摆了好几个熔炉,还修建了好几个窑炉。
水车所在的正屋和左右厢房那也摆了不知道多少稀奇古怪的工具和材料,院子里都不知道有多少匠户在忙碌,朦朦胧胧中他都找不见这家伙的人影。
还好,他一身龙袍比较扎眼,看见他的匠户那都连忙躬身行礼,周丹泉也很快迎了上来,拱手躬身道:“草民参见万岁爷。”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周公,玻璃做得怎么样了?”
这个怎么说呢?
周丹泉想了想,干脆抬手道:“万岁爷,请跟草民来,草民做了很多样品,就是不知道那种是您说的玻璃。”
万历跟着周丹泉走进左面的厢房一看,好家伙,正对门的那面墙都被如同书架般的架子给遮住了,架子上全是巴掌大的圆片。
这家伙到底做了多少样品?
周丹泉疾步走到架子跟前,从中间拿起一块透明的圆片,双手递上来,恭敬道:“万岁爷,草民觉得这个最像您说的玻璃了,您看是吗?”
万历接过圆片对着外面的曙光细细看了看,那都不由得目瞪口呆。
这就是玻璃啊,无色透明的玻璃,而且两个面都异常的平整光滑,周边也圆润无比,一点都不割手。
他颇有些惊奇道:“这就是玻璃啊,你怎么做出来的?”
这就是玻璃?
周丹泉满脸兴奋的解释道:“万岁爷,这是草民将一种釉料烧熔之后结成团,再放入百炼钢模具中,塞窑炉里加热融化而成。”
原来用了精细模具,难怪这么圆润光滑。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饶有兴致的走到架子跟前细看起来。
这架子上都是巴掌大小的圆片,大小和外形几乎都一模一样,只是有的是淡青色的,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无色透明的,有的一面很光滑,另一面却有点毛糙,有的两面都是光滑的。
他将手中无色透明的玻璃圆片放回原处,拿起其他的细细一看,不由得惊喜道:“你做的这些都是玻璃啊,你怎么做出这么多种类来的?”
啊?
这些都是玻璃?
周丹泉愣了一下,这才细细解释道:“万岁爷,清釉其实不止一种配方,草民每种配方都试了一下,还有模具,草民试了黏土的、精铁的、百炼钢的,还有烧法,草民也试了很多种,烧出来的还都不一样。”
哦,原来是这样。
品种多也有品种多的好处,品种多定价范围就大,各种消费能力的都能拿下。
只是,这巴掌大小的也就能做镜子,不能做窗玻璃,做望远镜镜片厚度也不够。
万历想了想,干脆拉着周丹泉细聊起来,他将玻璃的各种用途和镜子、望远镜的大致做法都跟人家细细解释了一遍。
周丹泉闻言,那是满脸兴奋,就待去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