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25节
努尔哈赤收到消息会立马回援吗?
他压根就没有回援!
很明显,他们上当了啊。
明军主力压根就不在东瀛!
要不然镇江堡方向就不可能出现几十万明军。
如果明军没有火枪,他可能还会率军跑回去看看,看能不能把家人给救出来。
问题明军那火枪子弹就跟下雨一样啊,这种情况下他率军跑回去那就是找死。
他可不是那种明知不敌还要硬上的人。
这家伙收到急报之后竟然立即集结人马往北面跑了!
第467章 望风而降老套路
金秋十月,辽东北面的牧草皆已枯黄。
夕阳西下,那落日就如同金黄的圆盘一般悬在天际。
开原西北,辽河右岸,巨大的明军营地中,万历正站高高的土丘上举着望远镜遥望北面一望无际的草原呢。
清风拂过,金黄的牧草就如同波浪一般荡漾起来,毫无一丝杂色,更没有什么城池道路,这景色着实与中原腹地截然不同。
这要是金黄的稻浪又或麦穗就好了。
万历心中不由感慨。
这么一大片平原最少能开出上亿亩地来,如果能全种上稻米或者小麦那根本就不用担心小冰河天灾了。
不过,这并非易事。
数千年来并不是没人知道这里有这么大一片平原,不说远了,两汉魏晋唐宋那都有关于这边的史料记载。
中原王朝闹饥荒也并非一回两回,但这里依旧满目自然生长的牧草,未见一片田地。
这就足以说明在这边种粮食的难度。
冬季的严寒或许还只是一个原因,地广人稀,离中原太远,农业技术水平的限制等等这些因素或许兼而有之。
这最少上亿亩地需要多少人来种呢?
如果按现有的农业技术水平,最少得两百万青壮,拖家带口那就是上千万!
他上哪儿迁徙这么多人口呢?
西北吗?
这个好像也有点难度,故土难离啊,更何况这是远离西北数千上万里的极寒之地。
西北平民百姓如果不到饿得没办法,恐怕没几个会想来这冬天能冻死人的地方种地。
历史上万历朝西北平民好像还没饿的得造反,这就证明这会小冰河天灾还没严重到饿得人没办法的程度。
人家如果不想来,他下旨硬来吗?
这个时候他们才赶到海西女真部边沿呢,都还没打进去,他竟然就开始考虑在这边开荒种地的问题了,不知海西女真部那些首领知道了会做何感想。
他正琢磨着呢,皇次子朱常溆突然间窜到土丘下面,挥舞着一张纸兴奋道:“父皇,东路战报,川军打到抚顺关了。”
这么快?
万历闻言,疾步走下去接过战报一看,那都不由得露出一丝诧异之色。
镇东将军秦良玉奏报,东路大军从镇东堡出击,一路杀到萨尔浒,并未遇到太多抵抗,建奴老巢费阿拉城都拿下了,总计斩获敌首也不过千余,俘虏也不到两千左右。
这意思努尔哈赤并未率军回援?
又或者,这家伙杀入海西女真腹地太远,没来得及赶回去?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家伙在萨尔浒以北的山地里埋伏,准备伏击东路大军!
如果真是这样,那秦良玉绝对能给这家伙一个大大的惊喜。
开玩笑呢,在山地里伏击川军,那就是找死!
万历细细想了想,还是赶紧回到专做书房用的大帐之中,亲笔给秦良玉写了封信,让她小心点建奴的埋伏。
戚继光那边他倒是不用担心,二十余万边军骑兵在草原上那就是砍瓜切菜,鞑靼根本无法抵挡,而且一坦平洋的草原上也没法设伏。
这会儿西路大军正一路高歌猛进呢,鞑靼部残余那都快被他们撵到北面千余里外的山林中去了。
那边结束战斗估计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
接下来就是攻打海西女真部了。
第二天一大早卯时许,天刚蒙蒙亮,京营将士就收拾营帐准备出发了。
这里再往北那可就是海西女真部的领地了,虽说他们的实力足以碾压新败的海西女真四部,万历也没有大意轻敌,他直接就换了个阵营推进。
神武营骑兵不再是率先前行的先锋,而是被他分散到了四周,他还命各营派出侦骑四散到周围百余里边查探边往前推进。
神枢营和神机营则集结到了中间,列阵前行。
这样推进速度比前几天还会慢一点,一天差不多也就能推进百里左右,不过胜在万无一失。
海西女真部又或者建奴哪怕对地形再熟悉,那也别想在外围十余万神武营骑兵层层查探之下偷袭他们。
而且,今年他的目标也不是剿灭海西女真部和建奴所有人马。
他今年的目标是拿下这一大片平原,将海西女真部和建奴撵到真正的极北之地去过冬,先让极寒的天气来削弱一下这帮家伙的实力。
所以,他摆出的阵势也有点吓唬人的意思在里面。
如果他们还是摆出一长串的长龙阵,那么海西女真部和建奴还不一定能知道他们来了多少人马呢。
毕竟他们排成一条长龙那长度是上百里都不止,肉眼是看不到头的。
他摆出一个类似圆形的大阵那就是黑压压一大片,远远在山头上就能看出他们有多恐怖来。
这阵势,海西女真部和建奴怕是连接战的勇气都没有。
果然,他这阵势着实够吓人,这一路推过去他们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甚至,海西女真部的人和建奴他们都没见着一个,唯一能见着的那就是游牧扎营留下的痕迹。
海西女真部那也是倒了血霉了。
他们原本还有联合鞑靼部把建州女真给灭了呢。
谁知道,努尔哈赤直接就给他们挖了个巨坑,把他们七八万联军都差不多坑完了。
紧接着,努尔哈赤便冲过来逮着他们一顿暴打。
他们原本还想向鞑靼部求援的。
谁知道,鞑靼部竟然也挨揍了。
鞑靼部好像比他们还惨,他们这也就努尔哈赤三四万人马而已,如果他们集结所有人马再拉上青壮,勉强还能抵御,鞑靼部那是被二十多万明军骑兵打得爆头鼠窜啊,根本没一点还手之力。
他们也没辙了,只能自己想办法抵御了。
谁曾想,努尔哈赤才打了几天就跑了,甚至抢去的地盘都不要了!
他们正莫名其妙呢,南面辽东镇方向竟然又杀过来几十万明军!
那黑压压的一大片把他们给吓得,那是连忙带着族人撒丫子往北面跑。
问题,他们再往北跑都没用,明军一直不停在往北推啊,他们都从辽河跑到松花江了,明军还在往北推。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难道他们一路往北逃?
他们跟建州女真还不一样,建州女真这些年一直在攻打东北面的东海女真呢,而且长白山一带的东海女真部落都被建州女真给征服了。
建州女真往北逃好歹还有落脚的地方,冬天来了还不至于在野外冻死。
他们没有啊,如果明军一直把他们往北推,推出现有的地盘,他们非冻死在极北苦寒之地不可。
这种情况下,他们唯有用老套路,那就是归顺大明,称臣纳贡。
原本他们就归顺大明了,至少表面上他们是听大明的。
而且,嘉靖朝的时候他们为了压制建州女真还逮住当时的反贼头子王杲送给大明了呢。
他们跟建州女真比起来对大明还算是恭顺的,他们也没造过大明的反。
只是后面鞑靼的图们汗乃至俺答汗一个劲的入寇辽东,他们跟鞑靼的关系又比较近,所以他们站了鞑靼这边,没站大明那边。
这应该也不算什么杀头的罪,他们再次归顺大明应该也没什么。
海西女真部的几个首领一商议,干脆直接派人跟明军请降来了!
万历收到消息,那都不由得直皱眉头。
这会儿东西两路都已经结束战斗了。
努尔哈赤那是跑得没影了。
鞑靼的布延汗竟然直接降了!
现在海西女真竟然也派人来请降来了。
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他要的并不是这帮家伙投降归顺。
这帮家伙玩这招也不是真心想归附大明。
人家就是觉得现在打不过,先投降避避风头,以后那该怎样还是怎么样。
这一招这帮家伙可是玩了一两百年了。
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乃至鞑靼诸部,朵颜三卫等等,那都投降归顺过大明啊。
结果又怎么样?
这帮家伙还是想入寇就入寇,想造反就造反,投降归顺那就跟玩一样!
第468章 去人留土新花样
松花江南岸,明军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