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28节
正好,把这边交给戚继光他就放心了。
万历举起望远镜扫了扫,随即招手道:“走吧,我们下去,元敬来了。”
他带着朱常溆在专门摆放地图的大帐中等了不久,戚继光便来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指着地图问道:“怎么样,鞑靼部那边清理的如何了?”
戚继光手指地图解释道:“万岁爷,鞑靼部和叶赫部的领地其实没有明显的界限。
昨天辽东镇的骑兵就跑到这一线了,他们本就是去清理鞑靼残部的,没想到他们正要抓人呢,人家却说不是鞑靼部的,而是叶赫部的,而且叶赫部已经收到圣旨准备南迁了。
这就代表我们已经把鞑靼部的残余清理的差不多了。
所以微臣昨天跑这一线看了看,今天一早便让叶赫部的人领着微臣赶过来了。”
鞑靼部的残余清理的差不多了,这一片就算是真正变成大明的疆域了。
万历颇有些欣慰的道:“这一大片平原我们总算是全部拿下了,北虏之祸也差不多要根除了。
现在除了建州女真部和东海女真部残余的势力,整个奴儿干都司就没有什么势力能给大明造成麻烦了。”
戚继光闻言,小心的问道:“万岁爷,微臣斗胆,良玉他们四十万人马都没围住建奴吗?”
这次他是负责西线的,东线打得怎么样他是真不知道。
万历微微摇头道:“努尔哈赤这家伙太滑溜了。
他大抵是收到了消息,我们派了几十万人马去端他的老巢,他估计是感觉三四万人马回去也是送菜,所以端直带着建奴主力往北面跑了。
这样也好,良玉并没有损失什么人马就拿下了建奴的地盘。
若是建奴主力回援,那恐怕会有一场大战。
那地方建奴太熟悉了,而且建奴还在那边修建了很多山寨石堡,真在那边打起来的话建奴占着地利人和,良玉怕是要吃点亏。
现在就好了,建奴主力跑去东海女真部的地盘了,那边估计就没什么防御设施。
而且那边冬天冷得很,建奴今年也别想修建什么防御设施了。
明年开春我们就打过去,建奴肯定扛不住。”
哦,原来东路大军没有和建奴主力接战啊。
戚继光闻言,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在东海女真部的地盘上跟建奴主力接战的确比在建奴自己的地盘上接战要好。
我们甚至还可以把地利和人和给抢过来。
毕竟对于东海女真来说建奴是入侵者。
我们只要给东海女真部承诺些许好处,东海女真部应该不会帮建奴而反过来帮我们。”
这位大明战神打仗就擅于利用各种手段来减少损失。
万历闻言,微微点头道:“嗯,这个朕就交给你了。
东海女真部我们可以承诺在南面温暖之处给他们一片渔猎资源丰富的地盘,让他们迁徙过去修养生息。”
南面的地盘?
戚继光闻言,小心道:“万岁爷,微臣斗胆,我们这是要把海西女真部和东海女真部全部迁出奴儿干都司吗?
南面好像没有堪比奴儿干都司的地盘了吧?”
万历微微点头道:“对,女真各部我们要全部迁出奴儿干都司。
南面是没有堪比奴儿干都司的地盘,但美洲有。
再说了,我们也没必要给他们一块堪比奴儿干都司的地盘。
他们每个大部最多也就几十万人口而已,我们给他们一府之地足矣。”
哦,原来是准备把他们迁去美洲啊。
那地方好,远隔上万里,没有远洋巨舰休想回来。
第470章 满门抄斩永绝后患
兵马大元帅戚继光至。
万历正好将清剿建奴一事托付于他。
大帐之中,两人正商议着呢,镇东将军秦良玉竟然也跑过来了。
这并非凑巧。
因为万历已然下旨命海西女真部迁徙。
东路大军正好也打到建州女真部和海西女真部边界。
敌人都没了,她自然也要跑过来交差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问道:“良玉,可曾逮到努尔哈赤家眷?”
秦良玉连连点头道:“逮到了,努尔哈赤的几个妻妾和几个子女都逮到了。
还有其两个兄弟的妻妾子女也都逮到了。
这些人都在费阿拉城,末将手下人一审就审出来了。”
很好。
努尔哈赤之所以能成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子侄多,而且一个个都能征善战。
还好,这家伙年纪还不大,子侄都还没成长起来。
若是这家伙的子侄都成长起来了,那实力就就会开始爆发了。
现在这帮家伙都没机会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这些人在哪里?”
秦良玉不假思索道:“这些人就在费阿拉城关着呢。
万岁爷,末将正好还想问问这些人如何处置呢。
毕竟女眷太多,看押起来挺麻烦的。”
这个时候来不得半点心慈手软。
万历冷酷道:“满门抄斩,永绝后患。”
这样也好,省得麻烦。
秦良玉闻言,毫不犹豫的拱手道:“末将明白。”
万历又盯着地图看了一阵,随即问道:“元敬,你怎么赶过来的?”
戚继光指着地图道:“微臣就沿着脑温河一路南下,自这里过了河,然后又沿着松花江一路赶过来的。”
脑温河?
哦,这会儿还不叫嫩江。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脑温河支流多吗?”
戚继光连连点头道:“脑温河支流很多,尤其西面金阿林这一带,大小支流数都数不清,原来鞑靼部的暖棚就修建在这些支流两岸的山林里。”
金阿林?
现在还不叫兴安岭。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鞑靼部现在还有多少人,他们的牛羊马匹多不多?”
这个还没清点完呢。
戚继光琢磨道:“现在鞑靼部的人口大致也就五六十万,他们的牛羊马匹好像不是很多。
大抵那边太冷了,他们南面的草原又早被我们给占领了,牛羊马匹繁殖起来很难。
现在他们硕大的地盘上所有马匹加起来也就十来万匹左右,牛大概就几万头,羊大概有两三百万只。”
这么点人口和牛羊马匹拉北平行都司去都能容下。
万历指着地图细细解释道:“朕准备在这里开挖运河,连通辽河和松花江,以后这一片大平原也跟辽河那边一样种植粮食。
我们现在放羊牛羊马匹的草原已经够多了,海西女真部的牛和马你派人赶去北平行都司养,鞑靼部的牛羊马匹也拉去北平行都司养。
元敬,你看怎么样?”
啊?
这么大一片平原全部用来种植粮食!
戚继光细细想了想随即小心道:“万岁爷,这么大一片平原能开出的良田估计最少上亿亩啊。
微臣斗胆,粮食多了是好事,但是我们没这么多屯卫来种地啊。”
屯卫?
这个或许可以考虑。
朕本来是想拉西北的平民过来的。
不过,把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平民转为屯卫这办法貌似更好。
现在的大明可是武风盛行,有的武举人还并非屯卫出身,这就证明民间有很多人也想上战场建功立业。
如果能以此来吸引平民,怕是有很多人争着抢着来。
这好像比把西北的平民拉过来还要麻烦,西北的平民好歹是集中在两省之地,大明两京十三省想要上战场建功立业的平民那可是分散得很。
不过,麻烦归麻烦,这么做的确比硬拉西北平民过来好得多。
西北平民不一定全部愿意过来,也不一定能全过来,现在小冰河天灾还没有完全爆发,他如果来硬的多少有点莫名其妙。
如果以转籍屯卫军户来吸引平民百姓,那压根就不用来硬的,很多平民百姓真会争着抢着要来。
军功奖励对平民百姓的吸引力其实还不是关键,关键是田地。
现在大明没有田地或者就几亩薄田的农户多了去了,这些农户可是被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乃至藩王宗室给压榨惨了,累死累活还吃不了一顿饱饭不说,家里人也得跟着挨饿。
他白给人家分五十亩屯田,还给人家建崭新的宅院,甚至还给陪农具和耕牛,对这些平民百姓的吸引力肯定比军功奖励还要大,从此他们就能丰衣足食了啊。
这样不但能让这些平民百姓过上好日子,还能让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乃至藩王宗室没了压榨这些平民百姓的机会,官逼民反的事也不大可能再出现了,何乐而不为呢?
万历琢磨道:“元敬,你说我们征召屯卫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