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34节
永年伯王伟颇有些尴尬道:“万岁爷,这蒸汽机有点难做,关键就是很难保证完全密封。
如果是不动的东西,那很好密封,问题那蒸汽机里的活塞是动来动去的,这个着实不好密封。
这密封不好,蒸汽机的力好像就很小,推东西都推不动。”
蒸汽机自然没这么容易做出来。
万历微微点头道:“嗯,不用急,密封的问题橡胶回来了就好解决了。
你先把配套的东西做出来试试,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他们正说话呢,一骑快骑忽而从南面大道疾驰而来。
这是来送奏折的。
万历见状,挥手道:“你忙你的去吧,朕先回去把奏折处理了再说。”
说罢,他率先往行宫的书房走去。
他带着皇次子朱常溆走进书房中时那奏折都已经摆书桌上了。
今天的奏折貌似有点多,好厚一沓子。
他翻开奏折一扫,不由得冷哼一声。
朱常溆见状,忍不住问道:“父皇,怎么了?”
万历把扫过的奏折塞他手里,冷冷的道:“这些人策动藩王来跟朕抢人了。”
朱常溆接过奏折一看,不由莫名其妙。
这些奏折上说的好像有道理啊。
藩王是上奏说藩国农户大多想转屯卫军籍,这样一来很多地就要荒了。
朝堂官员则说得更细。
平民百姓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原本大家都是十多二十亩地还没什么,现在转屯卫军籍就给五十亩地,那大家肯定都想转。
如此一来,上千万户平民百姓皆想转屯卫军籍,那岂不是需要分数亿亩乃至上十亿亩地?
这天下哪来的这么多地?
他细细看了看,随即忍不住问道:“父皇,他们说的好像有道理啊。
您不是说奴儿干都司是上亿亩地吗,不是上十亿亩地啊。
如果平民百姓都想分五十亩地怎么办?”
你是真好忽悠,因为你什么都不懂。
这帮家伙就是擅于利用这一点来忽悠人。
他们想忽悠朕那就是做梦!
万历不答反问道:“你想想上千万户平民百姓原本每家每户十多二十亩地那是多少亩地?”
这个得算,想怕是想不出来的。
朱常溆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随即小心道:“父皇,好像是两三亿亩吧?”
万历微微点头道:“对,是两三亿亩,他们算的是没推行清丈条例之前的地。
那时候赋役黄册上也就三亿多亩地,除去藩王封地、读书人免税的地和屯卫的屯田那就剩下两亿多亩了。
这么算起来,平民百姓每家每户那就是十多二十亩地。
但是,洪武朝清丈出来的田地就有八亿多亩。
这地里种出的粮食能吃,地还能让人吃了吗?
元辅张居正知道地是被他们给吞了,所以推行清丈条例。
结果,清丈条例推行不久,元辅张居正就莫名其妙死了。”
啊?
朱常溆不解道:“父皇,为什么元辅张居正推行清丈条例就会死?”
看样子光让你学兵法也不行,你是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啊!
万历微微摇头叹息道:“你以为洪武朝清丈出来的田地有问题吗?
洪武朝清丈出来的田地没一点问题,是现在赋役黄册上的田地有问题,大明开荒两百余年,赋役黄册上的田地应该是九亿多亩,而不是三亿多亩。
也就是说,如果算上他们在赋役黄册上登记的田地,他们足足吞了大明七成多的田地!”
朱常溆闻言,忍不住咋舌道:“我的天,这帮家伙这么狠!”
你真是什么都不懂啊。
万历微微摇头道:“你再想想,九亿多亩田地,每家每户十多二十亩那是多少户?”
这个更难算。
朱常溆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随即满脸疑惑道:“不对啊,这么算起来是四五千万户啊。
哪怕每户三四口人那也是一亿多人啊。
大明哪来这么多人,赋役黄册上好像才五六千万人吧?”
这个你倒是知道啊。
万历缓缓点头道:“是啊,赋役黄册上才五六千万人。
他们不但吞了大明七成多的田地还黑了大明大半的人口。”
这帮家伙!
朱常溆闻言,不由满脸震惊道:“他们连人口都黑?”
万历还是缓缓点头道:“是啊,他们连人口都黑。
当初查抄代王府的时候那真是触目惊心啊。
代王府奴役的平民百姓比大同镇的农户和边军屯卫加起来都多。
他们就欺负那些平民百姓不识字,也出不了他们的藩国,所以不给人家办皇页,不让这些人出现在赋役黄册上。
这些人不但没有田地,甚至连住的房舍都是代王府的。
他们没有皇页就哪儿都去不了,只能一辈子被代王府奴役,世世代代被代王府奴役,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骨瘦如柴,凄惨无比。”
唉,这些人真惨啊。
朱常溆暗自叹息了一声,又忍不住问道:“父皇,他们既然奴役了这么多的平民百姓,那为什么还说没人种地呢?”
这个你不会算吗?
万历微微摇头道:“他们吞并的田地太多了。
如果按人口来平均,九亿多亩地,一亿多的人口,那每口人应有地应该是八亩左右,四口之家就应该是四十亩左右。
实际上真正有地的平民百姓并没有四十亩一户,甚至十多二十亩一户的都不多,一般平民百姓家里能有十亩地就算是不错了。
现在十亩地也就能出产二十多石的粮食,一家四五口人根本就吃不饱。
这些平民百姓不想家里人饿肚子那就得给他们种一部分地,赚点口粮。
还有,没地的平民百姓那更是只能依附于他们,给他们种地。
你算算,我们如果把登记在册的平民百姓大半转为屯卫军户那会是什么情况?
如果按赋役黄册上的算,刨去现有的屯卫军户登记在册的平民百姓就不到一千万户了。
如果再刨去我们征召的匠户医户和那些文官家里的亲朋戚友还有自己做生意赚钱的商户等等这些,剩下的农户那最多也就七八百万户了。
而且,这七八百万户里面不想转为屯卫军籍的那肯定都是家里有地,日子过得还可以的。
也就是说我们这么一征召,给他们种地的普通农户基本就没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兼并的六七亿亩地就完全要靠那些被他们奴役的平民百姓来种了。
那些被他们奴役的平民百姓就算有上千万户,那平均下来每一户也要种最少六十亩地啊。
这个就是不可能的。
那些被奴役的平民百姓饭都吃不饱,每家每户能种三十亩地就算是不错了。
而且,那些被他们奴役的平民百姓基本没有耕牛。
每家每户最少种六十亩地,就算是把那些被他们奴役的平民百姓当牛做马全累死也种不出来啊。”
哦,原来是这样。
朱常溆闻言,琢磨道:“父皇,那他们可以让那些被他们奴役的平民百姓都吃饱啊,这样不就有力气了?”
他们就是不想让被奴役的平民百姓吃饱啊。
万历微微摇头道:“他们不可能让那些被奴役的平民百姓吃饱的。
你没去东瀛就不知道,如果光给人喝稀饭,还不让人喝饱,那平均一口人一年最多耗粮三石,一家四口总共就给十石粮一年也不会饿死。
如果要让人吃饱,那平均每口人每年就要耗粮十石。
也就是说,他们如果给人吃饱一家四口一年就要耗四十石粮。
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太不划算了。
他们如果雇没有地的佃农又或者有地的农户,种六十亩地那最多也就能耗二十石粮。
你想想,这么大的损耗,对于那些每亩地二十税一的田赋都不想交的人来说不是要他们命吗?”
原来是这样。
朱常溆闻言,恍然道:“哦,他们是不想多出粮食,所以找些看上去有道理的理由来糊弄我们。”
你总算是明白了。
万历微微点头道:“是啊,你别看他们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其实他们是想跟我们争民夺利。”
第476章 藩王为祸
万历下旨征召平民百姓转为屯卫军户,并给每户分五十亩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