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54节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他哪里人?”
还好我做足了功夫才来的。
沈鲤不假思索道:“他是江西南昌府人。”
南昌府离蒲州远着呢,这家伙应该跟蒲州三大豪族没直接关系。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他可有什么背景?”
这家伙可是很有名气。
沈鲤细细解释道:“他的父亲刘日才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左布政使,他的长兄刘一焜是万历二十年进士,现任都察院浙江道御史,他的次兄刘一煜也是乙末科进士,现任光州知州。”
这家伙还是官宦世家,一门四进士!
他们三兄弟都还只是初入官场,还看不出品行来。
万历琢磨了一阵,又问道:“刘日才为官如何?”
还好,我查过了。
沈鲤还是不假思索道:“吏部记载,日才初授韶州府推官,断案如神,迁刑部主事,又迁礼部主事,后擢湖广按察副使,改贵州督学,进山西参议,因抵御鞑靼入寇有功而擢陕西左布政使,又三年,回朝述职途中病疫于临潼驿站。
吏部对其为官概述为,曰材性亷平,所至行李萧然,既殁而人思之。”
这就是个典型的清流啊。
贪官污吏装出来的清流不可能行李都少得可怜,回朝述职病死驿站那就更不大可能了。
至于出任山西参议和陕西左布政使,可能跟蒲州三大豪族有点牵连。
韩爌这家伙十有八九就是利用这一点将刘一燝拱出来冒死进谏。
这家伙怕是没安好心,想让他如同以往一样杀鸡儆猴。
朕现在还需要杀鸡儆猴吗?
王皇后都生出皇嫡子来了,这国本原本就没得争了。
但是,蒲州三大豪族又是利用美色腐蚀国舅王冰,又是拱出个官宦世家出身的刘一燝来冒死进谏,这就是想掀起国本之争的前奏。
他如果因国舅王冰贪腐而严惩之,又因刘一燝请立太子而斩之,那就上套了。
这会形成一种假象,一种利于掀起国本之争的假象。
他如果这么做,那肯定会谣言四起,说他极度宠爱皇贵妃秦兰,反感王皇后一家人,不想立皇嫡子朱常洵为太子!
当然,如果他不想谣言四起也很简单,那就是马上立太子。
问题,如果不是特殊情况,那一般都是皇子成年了那才立为太子的。
所谓特殊情况那就是当皇帝的感觉自己命不久矣,那不管皇子几岁都得赶紧立太子。
至于为什么要等皇子长大了再立为太子,原因有很多。
比如,册封太子的礼仪相当繁琐,一般几岁的小孩那会如同一个木偶一样被人摆来摆去,场面会很难看,有损皇室威严。
又比如,太子是有一定职权的,皇帝出巡又或御驾亲征的时候甚至都要监国,几岁的小孩显然承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来。
还有,册立太子之后按规矩太子就得搬去东宫也就是慈庆宫独自居住,几岁的小孩显然不适合独居。
总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那就没有把几岁的小孩立为太子的道理。
但是,这帮家伙就不管这些,蒲州三大豪族就是想捣蛋,他们就是想借请立太子来掀起国本之争,他们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这天下不乱,他们就没法翻身掌权。
原因其实就这么简单。
刘一燝这家伙既然被拱出来冒死进谏了,那就证明这家伙就是蒲州三大豪族的棋子或者说弃子,这家伙就不是蒲州三大豪族的人。
这家伙现在就是个纯纯的清流。
历史上,这家伙可能最终与蒲州三大豪族同流合污了。
但是,现在,这家伙明显是被蒲州三大豪族拱出来送死的。
这帮清流也跟外戚一样,太容易被人利用了。
还好,他现在不用斩了这家伙杀鸡儆猴了。
如果斩了这家伙,那着实会有大麻烦,一门四进士啊,名气太大了,但凡读书人那肯定无人不知。
他虽然不怕麻烦,那也不用自找麻烦。
至于立太子,现在还不能立。
他如果把太子立了,国本之争就没得玩了,蒲州三大豪族好不容易在国舅王冰那边露出的蛛丝马迹估计会被这帮家伙全部斩断。
他得给人留下一点希望,人家才会继续玩下去,他才能查出这帮隐藏在暗处的通敌卖国之贼来。
万历皱眉沉思了好一阵,这才提起红笔在奏折上批示起来。
沈鲤接过批红的奏折一看,那都不由得一愣。
万岁爷这是转性子了?
这批红一点都不像是万岁爷原来的脾气啊。
万历这次用的措辞还真不像他原来的脾气。
他是这么批的。
太子当立,但不宜操之过急,年幼而立之非常举,皇嫡子需要学习,读书识字知礼仪,方能立。
他竟然还耐心的跟人家解释了一番,这的确不像是他以前的脾性。
若是换做他以前的脾性,那不咔嚓一刀就算是不错了,还解释,解释个屁啊!
那么,他为什么要耐心解释呢?
这自然是为了不上蒲州三大豪族的套。
第496章 太子不急着立
朝中清流又上疏请立太子。
这明显是被人利用了。
皇嫡子朱常洵还不到六岁呢。
万历因为保养的好看上去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压根就不用急着立太子。
皇帝都不急,谁在急?
这个不用问,肯定是那些别有用心的文官。
那帮家伙名为稳固国本,实则是想祸乱朝纲。
他们就是想把水搅浑了,好浑水摸鱼,掌控朝堂大权。
历史上的国本之争就是如此,不知多少清流愣头青被拱出来争国本,硬逼得当时的万历立不到四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搞得整个朝堂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结果,当时的万历被气得不理朝政了,浙党和东林就开始争权夺利,争夺朝堂大权,搞得党争不断。
这就是祸国殃民,那是为了稳固国本。
更为荒唐的是,国本之争中这帮家伙争立的太子朱常洛继位还没一个月就被他们给弄死了,然后,大明王朝不到三十年就亡了!
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为了稳固国本。
也不知他们这所谓的国本是谁的国,又是谁的本。
清流就不知道,这帮家伙所谓的国本压根就不是大明的国,也不是大明的本。
这帮家伙争的是利益,他们想将大明王朝的利益全部收入囊中!
清流被忽悠得争来争去其实是为蒲州三大豪族做嫁衣,最终蒲州三大豪族摇身一变变成了八大皇商,他们靠卖了大明赚了个盆满钵满,一个个都富可敌国!
现在的万历当然知道这帮家伙掀起国本之争的目的是什么。
他自然不可能上蒲州三大豪族的套,再次掀起国本之争,搞得大明朝堂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太子他也不急着立,他还要利用这个来钓钓鱼,把蒲州三大豪族的余孽全钓出来。
不过,皇嫡子朱常洵确实是到了该读书的年纪了。
读书人那一般都是五岁变开始读书识字,而皇嫡子朱常洵因为他要去谋略东瀛和奴儿干都司已经耽搁半年多了。
这未来的太子也该好好培养了。
他如同转了性子一般跟清流解释了一番,便抱起小朱常洵往坤宁宫走去。
这会儿坤宁宫可是热闹得很,一堆小皇子和小公主那都在布满冰槽的廊道和偏殿中到处乱窜呢。
荣昌公主和云和公主这两个大公主就如同带小孩一般紧跟着这帮小家伙,生怕他们跌倒了。
皇嫡子朱常洵出生之后他便放开了,所以,皇贵妃秦兰、张贵妃、王恭妃等又给他生了一堆,其中皇贵妃秦兰还诞下了皇四子朱常治,张贵妃也诞下了皇五子朱常浩。
这一堆皇子公主大的四五岁,小的三四岁,那一个个都会跑了,着实调皮得很。
王皇后和张贵妃她们都要去管内库,荣昌公主和云和公主那着实是操碎了心。
万历一看这帮小家伙正到处窜呢,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
他倒不是因为这些小家伙调皮捣蛋而心生厌烦,他是觉得这坤宁宫太小了,小家伙们就如同被关在笼子里一般,窜来窜去也就那几个老地方。
或许是该带他们去避暑山庄乃至北平行都司玩一玩了,正好让小朱常洵也去见见世面。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盛世明君关皇宫里那是教导不出来的。
万历正琢磨什么时候去避暑山庄呢,小朱常洵却是拱出半个身去,伸出手来,欢呼道:“姐姐,姐姐,带我一起玩啊。”
这一下他们被小家伙们给看见了,一堆皇子公主立马扑过来,欢叫道:“父皇抱,父皇抱。”
呃,这么多朕怎么抱得过来?
万历愣了一下,随即招呼道:“媖媖,来,抱着弟弟。”
说罢,他直接把小朱常洵往荣昌公主手里一塞,随即便一手抱起一个小公主亲了几口,又把其他皇子公主抱起来一顿亲,忙得不亦乐乎。
荣昌公主见状,却是颇有些幽怨道:“父皇,翼明什么时候回来啊?”
呃,果然女大不中留啊。
荣昌公主这会都十六了,如果是在民间,早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