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69节
万历闻言,不由得灵机一动。
他好像想到办法了!
这比例不够可以用数量来凑啊。
现在读书人的确是多了。
以前平民百姓很多饭都吃不饱啊,哪里来的钱供孩子读书,别说买书了,笔墨纸砚他们都买不起。
现在就不一样了,供得起孩子读书的多了去了。
大家都有钱了,那自然会让孩子读书啊,不说能不能考上功名,识字总比不识字强。
这样下去,如果不增加秀才、举人和进士功名的授予数量,科举的确会越来越难考。
特别相对于平民百姓来说,除非家里出了个天才,要不然,那肯定是考不过那些世代读书的士族的。
可以说,增加秀才、举人和进士功名的授予数量就是平民百姓考科举的希望所在,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他这么搞现在的读书人或者说士族肯定会有很大的意见,这等于是抢人家饭碗啊。
这些意见他是可以凭借强大的武力忽视,不过,有一点他却不能忽视,那就是民心。
他得牢牢抓住民心才行。
万历细细想了想,又催三人赶紧把茶喝了,随即便起身道:“走,回家。”
单思南闻言,连忙掏出几个铜板来招呼小二收了。
他们经常出来买年货,这铜板自然是带了不少的。
这回家的意思就是回宫。
但是,万历这一次并没有直接回乾清宫又或者坤宁宫。
他竟然带着小朱常洵来到了养心殿。
这会儿李廷机他们还是比较清闲的,因为东瀛已经拿下了,他们也不用出东瀛小报了,一个月三份万历邸报对他们来说那就不算什么。
他们貌似还都在读书,并没有做文章。
万历抱着小朱常洵走进来的时候,他们都不由得一愣。
因为万历和小朱常洵都没有穿龙袍,而是穿着普通的棉布衣服。
这里可是皇宫,万历和小朱常洵好像没必要穿便装来掩饰身份吧?
谁还能不知道他们是万岁爷和未来的太子不成?
李廷机等人皆是愣了一愣,这才连忙起身行礼。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抱着小朱常洵在主位上坐下来,随即微微笑道:“尔张,最近比较清闲是吧?”
呃,这会儿十天出份邸报对我们来说真不算什么了。
李廷机颇有些尴尬的点头道:“是啊,万岁爷,邸报的文章我们早做好了。”
你这么听话的可不能晾这里闲着。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尔张,有没有考虑过入阁辅政啊?”
啊?
我这些年就做文章,出邸报,其他什么都没干过啊!
这就直接入阁辅政?
李廷机闻言,愣了一下,这才郑重道:“微臣全听万岁爷的。”
很好,其他都不重要,就这句话最重要。
万历满意的点头道:“那你准备准备,明年会试和殿试完了就入阁辅政。”
这么快!
李廷机连忙起身拱手躬身道:“多谢万岁爷恩典。”
其他几个人闻言,那都不由得满脸羡慕之色。
这家伙竟然就这么入阁了!
万历见状,抬手让李廷机坐下来,随即宽慰道:“你们别急,好好做文章,好好出邸报,入阁辅政那也只是迟早问题。”
我们也可以入阁辅政!
现在的内阁大学士都从詹事府司经局出了吗?
其他几个人闻言,那都不由得满脸惊喜,连连起身谢恩。
万历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坐下来,随即又问道:“最新的世界地图你们这有吗?”
这个自然是有的。
李廷机闻言,连忙起身从放卷轴的大瓷瓶里取来个跟他差不多高的卷轴在桌上展开来。
万历细细看了看,随即指着地图道:“东瀛改成东洋都司吧,这里改成北美东都司,这里改成北美西都司。”
李廷机闻言,那是毫不犹豫的起身单手撑地图上,拿起笔就改。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这个缩成雕版印在邸报上没问题吧?”
地图的大小缩放那都有专门的人负责。
李廷机连连点头道:“没问题,微臣命人去缩一下就行了。”
万历闻言,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细细交待道:“这个就印在新年第一期上,地图名称要加上年份,这是万历二十五年的世界地图。
新年第一期表面是介绍大明这些年新开的疆土,实际主题是疆域大了,官员也要相应扩充,科举取士的数量也要相应增加。
现在大明的疆域扩大了两倍都不止,明年的会试选取的贡士数量也要增加两倍不止,还有,以后秀才和举人的选取数量也要相应增加。”
啊?
这意思一次取进士上千!
李廷机闻言,那都不由满脸震惊的点头道:“微臣明白。”
第511章 《孟子梁惠王上》
万历二十六年悄然而至。
大年初十,所有人尚在年节的喜悦中之时,邸报已然送至大明两京十三省各州府县城。
这一下,整个大明就如同烧开了的水一般瞬间沸腾起来。
万历可是从来没有炫耀过开疆扩土的功绩。
每次大胜之后他都是大肆封赏有功将士,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
甚至灭了东瀛之后他都没跟朝堂之上的官员吭气。
这些事文官几乎都没参与,自然不会为他到处宣扬,至于武将,那基本上都在忙着四处征战,开疆扩土,也没空去为他宣扬。
现在整个大明大部分人都还以为大明只是有两京十三省数百万平方公里之地呢。
这新的世界地图一出来,整个大明真沸腾了。
原来东瀛都被大明灭了!
现在都改成东洋都司了。
还有,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关镇、延绥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那都比原来大了数倍。
这会儿大明西北都已经没了北虏的踪迹,什么北虏寇边已然离大家相当的遥远了。
辽东镇虽然没有变大,上面的卫所却是密密麻麻,数都数不清楚,屯卫那都不知道有多少。
还有奴儿干都司南部,那密密麻麻的卫所竟然比辽东镇还多!
大明现在到底有多少卫所?
有好事者还专门数了数。
大明现在的卫所竟然有上千个了!
还有,那北美东都司和北美西都司,绝大部分人那都是第一次听闻啊。
大明在万里之外竟然还有如此大的两个都司!
还有北美那密密麻麻的属国,好多啊!
这还不算什么。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科举取士要随着疆域的扩大相应增加两倍都不止。
这一次戊戌科要取的进士就有上千啊,而且以后秀才和举人数量也要随之扩充两倍都不止!
平民百姓那都激动坏了。
原本他们都以为自家孩子真没什么机会考取功名。
没办法,读书人太多了啊,每年能考到的功名就那么一点。
而且,士族大多是数代读书乃至世代读书,考科举就跟他们种地又或者干自己行当一样,士族就专门干这个的啊。
他们跟士族比读书那就好比士族跟他们比种地一样。
士族学个几年又或者十几年那肯定也能学会种地,问题,士族就算是学会了种地,种得能有他们好吗?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他们的子弟学个几年又说着十几年那肯定能学会四书五经,参加科举也没有问题,问题就是,他们的子弟能考得过士族子弟吗?
士族子弟考不上秀才那都是废物,考不上举人那都不好意思出门,人家每一代都有可能出一个乃至几个进士。
他们是考上秀才那都不得了了,考上举人那都要烧高香了,至于金榜题名高中进士,那就是做梦。
科举貌似还是寒门子弟进阶官场乃至辉煌腾达的阶梯,公平得很。
其实,那就是骗人的。
寒门子弟要进阶官场乃至辉煌腾达太难了,除非是个天才。
蒲州三大豪族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王崇古和杨博是寒门出身吗?
他们是个屁的寒门出身,他们是家里最少有上百万两的时候才金榜题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