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28节
一家拿点肉,一家拿只鸡,一家拿只鹅,牵羊的,杀猪的。
虽然是解散后的老弱,可王家军的老兵们真不缺钱,缺的是一份稳定的生计,他们又能吃苦耐劳,最不怕吃苦,所以没有人心疼自己拿出来的食物,更不提是宴请自家将军。
每个人都领着自己的家人。
“将军,这是属下的第一个孙子,才生下来两天,将军给取个名字吧。”
姓唐的老兵,身后跟着一个怯弱后生与一个年轻女子,年轻女子怀里抱着襁褓,老兵让儿子和儿媳妇跪下,儿媳妇举着襁褓。
穷人很难。
老人为了不让家里绝后,又没有生计可做,最终一把年纪还选择进山采矿,钱没挣几个,命差点先丢了,后来碰到招兵,反正都是危险,所以老人毫不犹豫的去挤。
如今手里有了点钱,又分了二十亩荒地。
等把荒地开垦出来,买上一头牛,岛上地方大,再买几头羊,让孙子去放羊,长大了把羊卖掉,换的钱就能娶媳妇。
二十亩地代代传下去。
养羊也一直养下去,羊换的钱用来娶亲。
老人让儿子跪下。
“这是将军,我们老唐家世代都要感恩的将军。”
“没必要,没必要,快快起来。”
“将军,别管他们了,给俺的孙子取个名字吧。”老兵乞求道。
如果将军能为自己的孙子亲自取名。
老兵觉得非常幸福。
王信忍不住挠了挠后脑勺。
这可不是给自己取名,给自己取名,随便取无所谓,可如今是为别人,老兵如此慎重的请自己取名,一定要取个好兆头的才好。
虽然自己取什么名,老兵都会乐意接受,可自己不想辜负别人啊。
王信对这方面还真不够了解。
正在为难的时候。
“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国泰民安,盛世太平。”
身边的林黛玉小声说道。
王信灵光一闪,念道:“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国泰民安,盛世太平,如此的话,我给这孩子取名清安。”
“清安。”
“清安。”
周围的人忍不住念道。
大家都念,于是声音汇聚到了一起。
“俺姓唐,俺孙儿有名字了,就叫唐清安。”
老兵开心的像个孩子。
“我孩子以后也得从这里头取。”
“叫泰安。”
“我也是”
“别抢我家的名啊,太平的名,我抢了。”
“你个老光棍,连媳妇都没有,抢什么名字,一边玩去。”
“我现在没有媳妇,以后会有啊。”
一时间。
大家都在疯抢,生怕名字被人抢完了。
林黛玉小脸上满是自豪,得意的看了眼王信。
王信竖了个大拇指。
林黛玉又不好意思了起来,等又看到那襁褓里的孩子,林黛玉又得意了起来,这名字到底算是她取得,还是他取得。
想到以后这岛上,许多孩子的名字都是出自自己的手,林黛玉就有种说不出的开心。
第31章 安排住在大观园
杜松在甲板上,好奇的观望从扬中岛离开的船只。
扬中岛迁移来了许多人开荒,向镇江府地方交了几万两银子不提,背后还有林府的关系,岛上的人都有钱,缺乏物资,太湖周边物产却丰富。
于是杜松掌柜亲自登岛做生意,这次又带来了岛上极缺的耕牛,然后是各类农具。
“耕牛来了。”
杜松的五条船,不光带来了大量的物资,还一口气带来了十头牛。
汤平亲自来接。
“你们都在码头啊,刚才那是谁?”
杜松好奇的问道。
“我们的将军。”
汤平没有隐瞒。
说起来,岛上的事情,薛家二老爷也是出手帮助过的,薛家和林府又有关系,所以薛家的掌柜杜松找上门,汤平与对方一拍即合。
“王将军啊。”
杜松恍然大悟。
内心叹服。
犹如他们家二老爷所言,这王将军虽然年轻,却一丝年轻人的急躁也没有,每一步走的极稳。
祁家是地头蛇,占了扬中岛几十年,也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如今这几百户在岛上扎根,别看花费甚多,还要向官府交税,可登记入了黄册,黄册一分为二,一份在地方,一份在朝廷。
也就是说,这几百户是真真正正的百姓。
不像祁家那样的,祁家在岛上也有几百人,可随便一个通倭的名义就能抹杀掉,何况这几百人的确不是良善,祁家在江面上的打手。
罗明总兵为什么说灭就灭,因为的确不干净。
这几百户不同了。
平时的时候看上去没什么用。
可有时候啊。
在册与不在册,两者的区别大了。
杜松觉得,只凭岛上对那王将军的态度,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失的,至少这一两代人会受到那王将军的影响,天下哪有长久的恩情。
至少三十年内,扬中岛姓王了。
主要是林如海林老爷的支持。
林老爷的位置太关键了,偏偏林老爷继任了这么多年,有了足够的关系。
安排那么多人去了盐道与盐场。
盐啊。
多肥的行业。
别的地方真比不了,北方许多地方当兵的,每个月才能领到五斗米,只够让自己吃饱肚子,连衣服都买不起,何况是养活家人。
王家军的士兵,光军饷每月就高达一两五钱,在江南能换三石米。
林如海已经提前写信送去给京城荣国府二老爷贾政,书信写了许多事,也告诉了贾政,关于林黛玉的归期。
贾政刚刚收到信,看到王信这个名字,摇了摇头。
王夫人不明所以,纳闷道:“妹夫在信里夸此人之才,让老爷好生安置,老爷为何摇头?”
贾政解释道:“到底是个武夫,不是文人。”
王夫人有些不满,“武夫如何,文人又如何。”
“今非昔比,当年为了义忠亲王之事,太上皇提拔文臣打压勋贵,这些年太上皇虽然对勋贵们又好了起来,可勋贵的权力已经旁落,不是想挽回就能挽回的。”
贾政知道王夫人是因为其兄王子腾,所以生气自己的话。
不过贾政认为自己实话实说,所以没觉得自己说错。
错的是王夫人不懂。
王夫人虽是妇道人家,却是高门大妇,知道些朝堂之事,并不像贾政所想,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哪个不是文采惊艳,忍着气笑道:“太上皇老人家金口玉言,难道下面的人还能反对。”
“朝廷大事,你个妇道人家岂能懂。”
王夫人这下子忍不住,终于沉下脸色。
贾政也懒得解释。
林如海为什么投靠文官。
自己也是如此。
还有自己的儿子,谁不是从小教导读书。
倒是宁国府那边不忘记祖制,还保留着箭道之类练武射箭的场所,可惜贾珍心里想得好,却耐不住寂寞,好好的箭道变成了吃喝玩乐的赌场。
自己没听她的,她还恼了。
长房那边的贾琏,自从娶了王家的姑娘,彻底不再读书,又开始了与勋贵们的交际,弃文从武,贾政认为此举不妥。
可自己管不到长房那边,也就视而不见算了。
自己的儿子们一定是要读书的。
贾政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