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3节

  “琴道雅趣,手法明白,是静心养性的工夫,没送你去京城前,曾在家学过,为父还当你早已忘记,今日听你弹琴,原来一直未忘。”

  林如海笑道。

  生死已经看淡,唯独放不下女儿,坚持许久,不过是想女儿后半生多些依靠。

  以自己为女儿打下的家底,又有其外祖母看顾,女儿与贾府终归是亲戚,世家贵族最重脸面,林如海觉得自己能做的事都做到了。

  包括为贾府推荐人才,出谋划策,这些年还送了不少利益。

  须知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朝堂上那道视线中,自己并不适合这么做,反而应该与贾府划清界限,减少来往才对。

  竹青少女拉着父亲坐下,尽显小女儿姿态,欢悦道,“父亲身上才略好,神医交代父亲应该放下心事,女儿见父亲整日愁眉,才忍着丑为父弹琴,这果真有‘三日不弹,手生荆棘’,究竟怎么弹得好,实在也难。”

  说着嘟起小嘴,越发委屈。

  林如海哈哈大笑。

  江南是个漩涡,可江南富裕,读书人多,连凡夫俗子都能认得几个字,文道昌盛。

  京城的各家流行女子读书无用。

  江南不是。

  新学大行其道,不光敢说要打压君权,还提倡男女都应该上道学。

  林如海不敢谈前者,但是让女儿读书,林如海不觉得可犹豫的,不光为女儿请读书先生,还要请最好的读书先生,方不负女儿一身才气。

  竹青少女笑道:“父亲要天天这样高兴。”

  林如海摇了摇头,理解女儿疼惜父亲之心。

  原来想着什么都瞒着女儿,让女儿无忧无虑一辈子,没曾想,女儿去京城之前,多活泼可爱的女孩,几年不见,回家竟有长颦减翠,瘦绿消红之态。

  虽然女儿不说,林如海已然猜到,何况还有女儿身边的贴身丫鬟。

  贾母宠爱孙子,林如海是耳闻过的。

  可做的有些过分。

  更没想到贾府风气变得如此不堪,连闺房女儿都要忍受下人们的风言风语,实在不成体统。

  懊悔归懊悔,林如海却也只能干跺脚。

  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自己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更没道理托付女儿,还不如托付贾府呢。

  贾府毕竟是国公门楣,架子还在,委屈归委屈,女儿该有的还是有的。

  林如海只能宽慰自己。

  至于留女儿在身边,林如海却没有这个念头。

  自己身处漩涡,更非善地。

  何况女儿早年丧母,理应送去外祖母家教养。

  “天下税赋指望扬州,落在为父的肩膀上,而东南闹倭患,要花的银子不计其数,为父岂能轻松,你也不要久在家里,早点回去京城外祖母家。”

  竹青少女见父亲病好后,不愿意回京。

  当时林如海刚从鬼门关回来,所以留下女儿暂住,贾琏见状先回京城,贾母又派人来言,年后派人来接。

  贾母此举让林如海比较高兴。

  自己愿不愿送女儿去京城是一回事,贾府主不主动派人来接是一回事。

  这方面而言,身为竹青少女的外祖母,贾母做的很好。

  竹青少女不高兴道:“父亲经常夸小王将军,说小王将军专克倭患,难道有小王将军也不行吗?”

  林如海摇了摇头。

  “倭患非倭患,真亦假假亦真,此事说不清楚,关系极大,你口中的小王将军,锋芒太甚,恐有大祸。”

  以前官场上的事,林如海在家里是从来不提的。

  只是想到女儿的未来,毕竟不是家里,到底要坚韧些才好,等嫁为人妇,还得操持内室,因此林如海决定简单透漏些,让女儿知道世道的艰难。

  竹青少女大惊失色。

  “小王将军救了父亲,我素来感激他,如今小王将军有祸,父亲为何视而不见?”

  一年前。

  京城外祖母家得知父亲病重,自己跟随涟二哥回扬州,当时的自己伤心欲绝,只觉得天都塌了,幸亏一个叫做王信的人闯入府上,并且带来神医,不顾府里下人态度恶劣,坚持闹着治父亲。

  听见对方态度坚定,自己才鼓足勇气从里间站出来,让他去治父亲。

  后来。

  父亲说他要去从军,一年的时间,父亲从夸他慢慢的变成赞叹,越来越器重他。

  竹青少女的心中,小王将军是自己的大恩人。

  如果不是他,自己就失去父亲了。

  自己再也没有了亲人。

  林如海见女儿焦急,倒也理解女儿的心情。

  王信的确有才,也很有分寸,只是官场上不允许有太出众的人,除非是派系推出来的新人,何况王信还是武官,如果王信功劳少一点,自己还能看顾他。

  却因为功劳太甚,自己的身份反而不利于他。

  正要说话,外间下人通报,有人登门求见,得知来人的名字,林如海不禁诧异。

  “父亲?”

  竹青少女见父亲脸色,越发忧心。

  林如海感叹道:“王信的麻烦大了,来的竟然是他。你也不要留了,过几日,等为父准备好船,派人送你去京城。”

  连等贾府派人来接都等不了吗。

  竹青少女心思通透,咬着唇不再为难父亲。

第4章 来者不善

  林如海很快来到客厅,客厅里有一儒者,正笑呵呵的看着林如海。

  “蔡君光临寒舍,寒舍蓬荜生辉啊。”

  林如海主动拱手。

  那人立刻还礼,关切道,“林兄大病初愈,本应安心养神,不才却冒昧前来叨扰,实在是有罪。”

  “哪里话。”

  林如海热情拉着那人坐下。

  管家来端茶,林如海接过,亲自为客人续茶。

  寒暄了片刻,大厅突然安静下来。

  管家低着头悄悄离开,并且带走大厅的下人们,只留下林如海与那儒者。

  “因为王信的事?”

  林如海主动问道。

  那人恨铁不成钢,气愤道:“我们好不容易拿回部分兵权,林公是怎么回事,偏要培养王家子弟?”

  “不过小小的佐击罢了,当不得培养二字。”

  林如海不敢认。

  那人冷笑,“一年连升三级,如今又立新功,林公是否要为他谋划再升官?下一步是不是与京城那边发力,三年五载又出一新贵。”

  见误会如此之深,林如海不敢怠慢。

  “蔡君,你我相识多年,你所代表的新学,愚兄虽不曾明言支持,暗中却是大开方便之门,而愚兄在扬州多年,所作所为,蔡君如何视而不见?”

  那人这才说道:“林兄岂不知,正因为弟相信林兄,才有今日之行。”

  那人脾气刚烈,直言道:“皇帝登基十五载,已年过三十,而太上皇至今不愿放权,明则退居深宫,实则摇控诸事,大周今日之疲,百姓之苦,全赖太上皇一人。”

  “太上皇的党羽丰党蠢蠢欲动,不愿皇帝掌权,联合勋贵诸多不轨,我等维持今日之局,谁不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好不容易把京营从王家手中分离出去,林兄却在江南税赋重地培养王家子弟。”

  “别人不知金陵四大家同气连枝,林兄难道不知道吗?四大家必然不会错过机会,所以是林兄想要看到的?”

  那人越说越气愤,如果不是林如海的身份,大有痛斥之态。

  林如海内心很无奈。

  他也不知道王信这小子如此能折腾啊。

  一则是救命之恩,二则想的是王家旁系子弟,三嘛,给他一个盐道把总而已。

  哪里能想到,靠着一个小小的盐道把总,把整个东南的正规军都给比了下去,实打实的战绩,那小子又听话,自己交代的为官之道执行的一字不差。

  各个都说那小子的好话,没人使绊子,按章办事而已。

  自己难道还故意去打压。

  谁知道刚刚收到那小子打胜仗的消息,刚刚办完了章程,下一场胜仗又传来了,捷报连连,而且都是真倭,首级验证真的不能再真,等自己醒悟过来,已经是第四场大胜了。

  那小子太会送钱了。

  几万十几万两的送。

  别的同僚可不在乎对方是不是王家子弟,又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收的干脆利落,于是那小子的官也升得贼快。

  一年前小小的把总,下一步要升游击将军了。

  如果四大家操作得当,调入京营,过个三年五载,升官到参将总兵,接着就可以图谋节度使,几年前,皇上花了巨大的代价才说动王子腾挪位,结果绕了一圈,回到了王家手上。

  别说皇帝要怀疑自己,自己都要怀疑自己了。

  也不怪蔡文如此恼火。

  换做是别人这么干,自己也会火冒三丈。

  林如海只能尽力挽救,也是为了保下那小子的性命,“蔡君莫急,愚兄小女不日回京,等愚兄招来王信那小子,让他带队护送小女去京,把他留在京城高高挂起,不让他在东南继续立功。”

  这是林如海能想到的法子。

  不是会打仗么,那就送去没有仗可以打的地方,无法立功,接下来就不能轻易升官,放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自己为他争取了一个京官做,也算对得起他。

首节 上一节 3/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