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43节
东南因为水道密集,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经济发达,百姓多少还能维持生计,一日能保持三餐,主要问题是军心懈怠,失去尚武之风,鄙视当兵。
京城嘛。
问题严重多了。
“我练兵,只练兵,不练奴隶。”
王信讽刺道。
张灿终于感觉到王信身上的愣头青,虽然是都司,可毕竟年轻,年轻气盛啊,张灿内心得意,会带兵的还得是他们边地出身。
“你好像很高兴?”
王信瞅了眼张灿,一副打着小算盘的模样。
张灿也老实。
“分去左镇练兵的两个佐击,他们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我没多大把握,所以超过你应该没问题,这可怪不了兄弟不够义气啊。”
王信没什么架子,当兄弟真不错,张灿说话诚实。
王信情不自禁托起胳膊,另一只手摸着下巴。
为啥都觉得自己是软柿子呢。
第47章 选兵
“凡临阵退缩者,斩。”
东军右镇在册哨官一百二十人,三百六十名队长,军官全员满编,实际在营不足一半。
去掉京城轮班值守十五名哨官,剩下才四十余哨官,张灿生怕王信拿出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架势,把好哨官和队长都给抢走,所以火速挑人。
军队里的哨官与队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不容易挑选了五名哨官,十几名队长,还有部分的士卒,在校场上,张灿威风八面,强调自己的军纪。
终归是挑选出来的,众人都给面子,大声应喏。
势头不错。
张灿站在台子上,一身戎装,表面不动声色,内心满意。
要的就是这些有狠劲的。
够狠才能压服别人。
不过张灿又忍不住看了看远处。
王信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张灿有点看不懂王信,明明自己已经走在前面,可总是忍不住担心此人,自己应该不会垫底吧?
想起王信脸上若有若无的笑容,什么时候都给人温和的感觉,不急着练兵,却整日在营里瞎逛,张灿内心隐隐有些不安。
“张灿这家伙搞出的动静不小,有点本事,难怪那臭脾气还能混下去。”
听到另一边的动静,王信感叹的看着眼前。
营区里的青壮,要么逃走,要么被人挑走。摊派干活,官员们也要挑强壮的不是,所以留在营区的兵卒,更多的是老弱。
五十余岁头发花白的、十五六岁人还没有枪头高的。
老少爷们靠着压旗帜的石墩上晒太阳,各个衣裳破烂,面上的污垢都包浆了,有个孩子蹲着地上,他身后坐在石墩上的老兵扒拉少年兵脑袋上头发里的虱子。
动作熟练,一捻一个。
自己吃一个,再喂少年兵一口,那少年兵才十四五岁的年纪,像个竹竿似的,浑身看不到肉,又矮又瘦,一口一个嘎嘣脆。
王信老远就看到,只觉得满嘴酸爽。
十七八个人,一模一样的肮脏,仿佛丛林里的猩猩部落,唯独没有母的。
差点以为自己回到了义乌。
王信习惯了,当初王家军许多人也是如此,也不嫌弃,径直的走过来,不过没有太过靠近,“诶,挪块地方,没看到长官来了么,一点眼力见也没有。”
过了一会。
正在找虱子的老兵反应过来,“啪”,先拍了竹竿少年兵的后脑勺一下,然后连忙站了起来。
竹竿少年麻木的转过脑袋,莫名其妙的看着老兵。
人们这才发现王信。
“都司。”
还是那老兵。
其余人得知来的人竟然是都司,吓得面色大变,刚才那麻木的竹竿少年已经瑟瑟发抖起来,还有几个兵跪下磕头。
“都坐回去吧。”
王信轻车熟路,看中了老兵和刚才少年兵的位置,老兵比少年懂事,乖乖的领着少年重新找了块地,把石墩让给了都司。
王信看石墩比较干净才坐下。
周围一圈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
唯独王信自在。
一年多前,矿区的矿工还要脏。
一个个黑的煤炭似的。
“都在干嘛呢?”
“你是队长?”
“回都司,我是队长,我们在这里晒太阳。”
刚才那老兵如实说道。
并不在乎会不会引起麻烦。
“多久操练?”
老兵犹豫了片刻,还是如实道:“不操练,除非御史来,如果有御史来,镇台协台会回营,那天会装装样子。”
“怎么装样子?”
“大家都在校场等,等御史靠近,得到通知,大家伙开始操练,等御史走了,大家伙也散了。”
“也是。”
王信不置可否,认可道:“你们每天吃的,我看到过,说实话,每天那样吃,换成是我,我也干不了,怪不得你们。”
老兵露出了笑容。
周围的人也略微放松了警惕,那少年兵看到别人笑,他也跟着傻笑。
“我看士兵们都比较服你,张灿为什么没挑走你?”
“没有什么服不服的,都司也看到了,咱们这不是老就是少,打不了仗,混日子罢了,混一天是一天,没指望出息。”
那老兵意有所指。
王信明白了。
王信认为老兵的想法很对,又一次认可道,“你说得对,换成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老兵这回没笑,冷道:“都司说笑了。”
王信反而笑了起来,说道:“种地的吃一辈子苦,从小跑腿当挑货郎的也是风吹日晒,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苦,唯独我们当兵的,不但苦,还要去战场上卖命。”
这位新来的都司真奇怪。
虽然知道这位喜欢在营区转悠的新都司,也听同袍们谈起这都司性格奇怪,以及奇怪的言论,可今日一见,果然是无法理解。
士兵们好奇的望着都司,成功被都司的话吸引。
王信一点没意外。
自己说的真是实话。
“所以啊,我向来认为,当兵的就该比普通百姓待遇要强,因为当兵的还要去战场上卖命,我到了营房,看到你们吃不饱,穿不暖,我就觉得不对,心里就不得劲。”
“我认为当兵的不保家卫国,给百姓们打出一片太平盛世,那就对不起自己身上的皮,可咱当兵的也得活得好。”
少年兵躲在老兵身后,露出一个脑袋,身子细,脑袋大,像个纸片人似的,年少不知愁,很快适应,好奇的问道:“什么才是活得好。”
“吃得饱,穿得暖,养活家人。”王信指责大门,“走出去,昂首挺胸,百姓称赞。”
“嘿嘿。”
少年缩回了脖子,这当官的真好笑。
王信没有在意。
老兵认为都司拿他们开涮,冷笑道:“真有这样的好日子,谁会拒绝当兵。”
“不一定。”
“因为啊,要求可高了。”
王信一条条说道:“不穿军服的时候还好,只要穿了军服,那必须是胆勇好汉、守法向上、爱护同袍、保护百姓、救治平民.”
众人像听天书。
大周还有这样的兵,搞笑呢。
老兵笑道:“都司哪里看到的话本,倒也是新奇。”
“哈哈哈。”
“别人我不管,我带兵就是如此。”
“凭什么?”
“凭我问心无愧?”
“都司为何能问心无愧?”
王信笑道:“因为我心里这样想,也是如此去做。”
众人觉得眼前的都司,应该是哪家的子弟。
养在暖阁长大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