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54节

  特立独行的评语不算是好话。

  周道丰却笑了。

  见到首辅笑,陈言内心懊悔,自己用词应该更谨慎些的。

  “你做的不错,凡事能用心,都像你这样,朝堂何至于如此,去吧,放心去做事,老夫还能为你们撑起一片天。”周道丰重新拿起笔。

  案几一侧堆满了未处理的公文。

  陈言起身。

  深深的弯腰拱手。

  恭敬的离开。

  太上皇退位后,所有事务需要经由内阁,由内阁首辅亲批。

  每天多少公文。

  非常人可以担任。

  而眼前的首辅做了二十年。

  同样。

  也说明此人权势滔天了二十年,官场遍地门生故旧,包括前不久病逝的兵部尚书,也是首辅一手提拔起来的,他说撑起一片天,陈言毫不怀疑。

  一心二用。

  周道丰等着下一个人进来,趁着得空的片刻,琢磨起王信。

  太上皇是自己见过最聪明的人。

  只可惜性格顽劣了些。

  需要哄着。

  但是太上皇说此子打仗厉害,自己并不怀疑太上皇的眼光,陈言看不懂倒也正常,的确非常人,值得更多的关注,可惜姓王啊。

  周道丰顿了顿。

  虽然刘儒与自己做对了半辈子,可有件事情,周道还是认可的。

  勋贵不可用。

  奈何。

  为什么你们要逼得这么紧。

  周道丰叹了口气。

  为何就不能等等呢。

  利益遮人眼啊。

  都想要捞取最大的资历。

  按照军册编制。

  “东军在册人员三万,左右两路各九千,每路设总兵一人,副总兵或参将三人,大小营区数目不等,其实当年京营、禁军、十二团营各大军未整编时,在册兵额与实际兵额已不符多年。”

  那以前的京营指挥使王子腾愿意挪位置,总不是因为他自个也想跳出泥坑。

  大大小小各家指望着京营发财。

  一个比一个奢华无度。

  几代人下来。

  京营多丰厚的家底,也不够折腾。

  倒是合了他的心。

  东军右司马戴玮特意留下张灿。

  眼前这位地方送来的千总,戴玮发现很有可能是地方当做包袱丢来的。

  不通人情。

  可带兵的确厉害。

  戴玮偷偷去看过左路两位佐击练兵,虽然也不错,可比起张灿而言,张灿练兵更为老道,所以戴玮起了惜才之心,忍不住教导一二。

  经过司马的提点,张灿这才明白,为何京营整编才四年,咋就比他们大同军镇还要黑呢。

  大同军镇沿袭前朝。

  至今几百年了。

  还没整编才四年的京营黑。

  原来如此。

  “谢过司马。”

  张灿抱拳感激,他的确不愿在这方面费脑筋,可并不傻,司马对自己不错,张灿领情,否则,错误的判断形势,不定什么时候惹祸。

  “你呀。”戴玮摇了摇头,“与那位王都司真是两个方向,你是专心练兵,他呢,倒是人情练达,竟然也把士气给提起来了。”

  “他开始练兵了?”

  已经过了几日,张灿可顾不上王信。

  虽然知道王信被排挤,挺可怜这家伙的,但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大家只能自求多福。

  “练得还不错。”

  戴玮给予认可。

  张灿脸上的横肉,一副半信半疑。

  那家伙年纪轻轻,祖上又不是当兵的,去哪里学的练兵本事?市面上的兵法,只讲大道理,并不教如何练兵。

  告别了司马,内心放不下,张灿翻身上马,绕路出发,打算去见见王信。

  王信靠着关系比自己官职高,却没有少年得意的傲慢,对自己态度也不错,所以自己多少得指点一二,免得日后那小子认为自己不够意思。

  哪怕是输,输的不难看也行。

  总有人会输的。

  输了无非是坐冷板凳。

  王信已经是都司,多少武官的终点,就算他坐几年冷板凳,也不耽误他的前程。

  张灿觉得自己真够意思。

第58章 不公平

  也就两三刻钟。

  到了营地。

  比起前几日的时候,如今的确像模像样。

  营盘门口还还有兵丁,确认无误才放行,进了营中,张灿发现多了许多的丝绸面料,还有几名妇人,王信和妇人说些什么。

  “你们根据这些图纸裁剪,尽快把旗帜缝制好。”

  王信正在交代。

  “张千总来了。”

  旁边有人提醒。

  王信安排完,回头看向张灿。

  “你怎么来了。”

  张灿好奇的问道,“这是做什么?”

  “缝旗帜啊。”

  “也用不了这么多面旗帜。”张灿好笑道:“你这属于纸上谈兵,只看其字,不懂其意。”

  莫名其妙的。

  王信瞅了眼张灿。

  张灿大度解释,“以前军中流行用旗帜唬人,这年头可不兴了,唬不住人,还得靠真刀真枪,留下几面令旗足够。”

  王信无语。

  相信张灿还是相信戚继光?

  当然相信戚继光。

  这就是家丁制的短浅目光。

  小规模交战的事情,家丁军制打的还不错,往往能出奇制胜,靠的就是精兵以点打面,所以不重视旗帜,因为更多的炮灰士兵,只需要跟着冲就行了。

  也是有根子的。

  张灿人还不错,自己愿意教一教他。

  “秦汉时期,存在重视将领的情况,文武官员尚未有严密区分,世家子弟往往才兼文武,然而时代变了。”

  “旗帜不光不能减少,还需要培养更多精良的什长队长哨官,这些下面的军官,将是打胜仗的根基,每哨,甚至每队都要有旗帜。”

  “我为将,我的令将会传达到每个哨,每个队,全军如臂指使,犹如一个整体。”

  “一个整体打你的局部,犹如你的胳膊哪怕有再大的力气,又如何扛得住我一整个人压下来的力量。”

  王信讲述冷兵器最后的战争理念。

  民兵组成的鸳鸯阵大克精锐日本武士组成的倭寇也是类似道理。

  戚继光是最反对家丁制的。

  戚继光的侄儿,也是他最依赖的练兵大将,因为采用家丁制,被戚继光开除了军籍,赶回了老家。

  戚继光死后。

  他的坚持没有存续。

  家丁制仍然成为主流,以辽东李成梁为代表,家丁制的短板,被李成梁的一个手下看得一清二楚。

首节 上一节 54/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