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74节
京营与义务的矿工不同。
矿工过得苦,生活所迫,终归是打份工而已,了不起不干,大不了饿死。
而京营的士兵长年累月被使唤,想躲也躲不了,逃兵被抓住是要杀头的,被各家当做下人,甚至不如下人,连奴隶都不如。
毕竟京营士兵属于朝廷的,官员们不用白不用,用了不心疼,各家的人往死里使唤。
所以王信早就发现。
京营的士兵几个月来,仍然缺少了一股精神气。
奴性太重。
这样的军队,光靠待遇提高没用,只会令他们会把旧的习气依然保存下来,然后影响给别人。
怎么办?
练武。
强身健体,一身本事,精神焕发,恢复自信,这就是因地制宜。
兵无常势。
怎么可能只是指战场上呢。
既然当了兵,任何时候都是战场,任何时候都是兵法。
当然。
练武很苦。
但一个奴性重的人,只有通过练武这种类似的,脱胎换骨的苦,才能结束身上的奴性。
所以王信要请最好的武师。
越厉害,越有名,效果越好,才能给士兵们带来更充足的自信。
恢复精神气。
才能做一个好兵。
那么。
王信打量着眼前的老者。
眼前的教头。
够不够那一声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威名呢!
不久。
河西小营多了一位教头。
听说是以前的禁军教头,老头的徒弟们吹嘘,他们的师傅以前人称八十万禁军教头。
人们嗤之以鼻。
别说以前的禁军,就算现在整个京营加起来也没有八十万。
不过士兵们也开始了学枪
根据王都司与那老头一起琢磨出来枪术。
就一招。
突刺。
左转,刺。
右转,刺。
前进,刺。
看着校场上的进展,王信勉强满意。
老头却黑着脸。
王信知道老头为啥不满。
老头的乱七八糟的招式,都被自己砍了,老头当然不满。
不过自己满意就行。
总算有点兵味了。
这时。
一名亲兵跑来,喘着气,小声说道:“都司,东军右司马,还有司务来了,说是带来了紧急军令。”
王信没有意外。
陆仲恒带来了东南的消息,估算着日子,京营是该南下了。
果不其然。
戴玮和祝桢带来了提督的军令。
河西小营南下平倭。
捏着这封军令,王信莫名感慨。
戴玮见王信一直没说话,急道:“王都司,何时出发?”
“这么急?”
王信故意问道。
戴玮苦笑。
他知道这位都司不是没有根脚的人。
很多消息比自己还灵通,瞒不住他的,于是如实说道:“各部都在推诿,提督的确希望王都司做个表率。”
当然推诿了。
谁去平倭谁死,也不是两三年,多年来一直如此,谁还敢去。
何况如此匆忙。
京营准备并不充分。
所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76章 大大的“薛”
进出文华殿需要经过会极门。
内阁在会极门。
首辅周道丰常日在内阁坐班,犹如坐守文华殿门户,更像个看顾犯人的牢子。
兵部侍郎李源略微小心。
前些日子,自己的态度,以首辅的精明,如何不知道呢,可是谁也没想到,首辅会赢得这么快,为了自保,今日只好恭敬些。
一旁的兵部员外郎陈言,再一次直面体会到首辅的威压。
越是靠近周道丰,越是感到压力。
“听说刘阁老摔了茶杯。”
李源笑道。
罗明是刘阁老举荐的败军之将,本身责任要多一些,前些日子台州陷落,面对太上皇的震怒,又是刘儒请皇上保了下来。
总不是为了兵权。
结果倒好,罗明死了。
刘儒这回竹篮打水一场空,恐怕皇帝那边也不好交差。
周道丰面色平静,叹了一声。
“可惜了。”
李源连忙改口,“的确可惜。”
一边的陈言看不下去,堂堂的兵部侍郎成何体统,虽然都想往上爬,可也得要脸,于是出声问道:“金陵送来的消息,浙江的倭患一发不可收拾,地方生灵涂炭,东军提督朱伟已经下令开拔,可难处也很多”
李源悄然瞥了眼陈言,知道此人最近入了首辅的眼,是首辅身边的红人。
“一处也未动?”
“有一处动了。”
“王信?”
“是他。”
周道丰闻言笑了。
仿佛早就猜到答案。
“此人虽然年轻,对时机把握却很准,趁机提出了诸多要求,朱提督都答应了,现在有了一部开拔,朱提督就好督促各部。”
陈言已经知道,当初是首辅把王信的名字放入练兵名单,也是首辅安排到东军。
所以陈言也格外留意。
周道丰仿佛开心了一些,笑道:“倒也不错,让他打头阵,他要是赢了,老夫给他算首功,输了也不要紧,朱伟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准备,更为的周全。”
戎政衙门被压了下去。
兵部拿回了兵权,加上南京兵部尚书。
陈言佩服的五体投地。
“东军提督朱伟从各处调精兵两万,又有本部精兵。”
“加上那王信都司,背后的应天府知府负责大军粮草,巡盐御史林如海负责军饷,下官认为此次必定能剿灭倭寇。”
李源不明白陈言的话。
东军的王信都司是谁,怎么又扯到应天府知府与巡盐御史身上?
这两人不是勋贵那边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