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83节
倭寇们在城里开始了狂欢。
这个时候,哪怕是王大头领也不能阻止他们。
许多倭寇甚至起了野心,打算占领地盘,称王称霸,学他们国内的大名向幕府将军称臣,他们的大头领,不也是有招安之心么。
大头领能招安,他们也能招安不是。
倭寇中的一些大头目,隐隐知道一些消息,各有自己盘算。
一座宅子里,原来的主人家早就跑了。
如今成为强盗们的乐园。
每天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寻常的一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时辰,有人问道,“卢七,王老大要招安,我们要不要跟着招安?”
那卢七身材瘦小,脸上有疤,极为凶狠,听到兄弟来问,卢七喝了一口酒,大口吃肉,满不在乎,“天下最聪明的人,必然是王老大,他负责动脑,我们负责动手,听王老大的即可。”
那人叹了口气,坐下到卢七身旁,也拿起一壶酒往嘴里倒。
脸上有些不快。
突然。
有人进来说道,“你们知道吗?门多郎死了。”
“抢了罗明脑袋的门多郎?”
卢七问道。
那人感叹道,“不是他还是谁,被王将军给砍了脑袋,告诉你们,你们不要传出去,王将军回来了,大头领让我告诉兄弟们打起警惕,不要醉梦之中掉了脑袋。”
卢七放下酒葫芦,惊讶的的问:“他怎么回来了,王老大不是说他回不来了么。”
“谁知道。”
那人摇头。
卢七身边的人有些郁闷,“听到此人的名字,我心里就慌得很。”
卢七鄙视了同伴一眼,随即兴奋道,“真想弄死他,王老大怎么说?”
传话的那人走到了门口,留下一句不知道。
卢七明白了。
忍不住笑道,“还是为了招安,这人啊,读书读多了容易中毒。”
“王老大的心思,岂是你能猜到的。”
同伴鄙视道。
卢七不置可否,无奈的说:“王老大多聪明的人,也避免不了中毒,我们在大海上自由自在,大周的土地随处可抢,大周的女人随处可睡,要是大周水师追的急,我们又往倭国一躲,等风头过去了再来,小日子过得多美,偏偏王老大想着招安。”
同伴好奇问道:“你不愿意招安?”
卢七淡淡的回道,“且看着吧。”
自己有船,有人手,不一定要跟着王老大,只可惜了王老大的脑袋,实在是好用,至少,他脑子里的那些弯弯绕绕,倒是与岸上的老爷们合得来,消息灵通的很。
不痛快。
全杀了才痛快。
“来。”
卢七抄起地上睡梦中的女人,把女人拉到自己身下,那女人早已麻木,睁不开的眼睛里尽是血丝,像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哈哈哈。”
这才痛快。
王老大怎么说来着?
对对对。
卢七对着身下的女人桀桀笑道,“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谁也别想约束自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的是后生汉子想过上自己这般不负此生的生活,所以自己从不缺兄弟,只要一声招揽,来投奔自己的人络绎不绝,官府挡也挡不住啊!
“哈哈哈!”
卢七越来越得意,肆无忌惮的仰天大笑。
他的同伴一声不吭,卢七就是如此,谁都怕他,此人是疯子。
第85章 全都要
扬州林府。
穿着一身千总服的贺宽这回能坐着喝茶,只是内心有不好问出口的疑惑,眼前的林老爷稳坐盐道御史,盐道各衙门上下谁敢得罪?
谁不得客客气气的,更何况林老爷又是贾府的女婿。
金陵四大家。
以前的贺宽不晓得还有如此说法。
如今在盐场当差小半年,普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的消息,比如金陵有个四大家,这些对于贺宽而言都不再是秘密,想起以前的无知无畏,贺宽只能苦笑。
所以贺宽无法理解,短短的个把来月,林老爷像是苍老了好几岁似的。
到底有什么烦心事?
“你说你去扬中岛上,王信已经带着人马离开?”
林如海没有因为贺宽只是小小的千总就看不起他,请他入座,并命管家上茶,然后才开口确认。
贺宽如实道:“我已经提前告诉过汤平,但是将军不知道什么原因,属下猜测将军是否因为立功心切?毕竟将军现在已经是都司,再往前一步就升游击。”
林如海不置可否。
贺宽并不觉得自己猜错。
“把你心里的想法说说看。”林如海仿佛先生似的口气,轻描淡写的问道。
贺宽竟老老实实起身,束手而立,真像个学生似的,如果以前熟悉他的人看见他现在的模样,恐怕会认不出这是贺宽。
林如海一辈子见了许多人。
王信此人可遇不可求,林如海不觉得这辈子能遇到第二个。
眼前王信提拔起来的贺宽。
忠义可靠,林如海信任王信的眼光,不得不服。
比此人会打仗的,没有此人机敏,比他机敏的,却没有他会打仗,无论是在王家军,还是如今在盐场,做的都不错。
林如海认为是个人才,值得培养一二。
虽然出身低微了些,官职小了些,比不上王信,当个王信第二也不简单了,至少比王信更容易控制些,以陆仲恒为主,此人为辅,文武双全。
至于王信,陆仲恒可能压不住他。
“以前小的不懂将军为何接受解散王家军,如今才明白了将军的难处,只有成为游击将军才能独领一军,否则将军已经护不住王家军,也挡不住各方面伸出的手。”
林如海的脸上看不出表情。
贺宽无法判断,按照自己心里所想,有些感慨和激动,“所以解散王家军,趁着最好的时机安顿兄弟们,反而是将军的一片苦心,将军却从来没有向兄弟们透露。”
林如海这才露出笑容,眼神里有些赞许。
并没有在意贺宽的态度。
贺宽能一直记得王信的好,那么也能一直记得自己的好,这才是林如海看重的地方,所以不会因为贺宽的态度而感到生气。
贺宽以为自己说对了。
信心十足道:“将军不会在同样的错误上栽两次跟头,此次南下,以都司的身份,必然要大建战功,靠着战功升为游击将军,到时候独领一军,全然按照将军的心意打造,必然是比以往王家军更厉害的队伍。”
在盐场的岁月,贺宽明白了一个道理。
你做得越多,并不代表是你的,属于公家的东西,当然别人也可以拿,所以做得越多,建立的东西越多,来瓜分的人也越多。
利益之下,有时候原来的人反而受其害。
所以在官场上是不能做实事的。
不做事不出错。
做了实事就会有利益矛盾,那么必然会出事。
因此沽名钓誉才是大道。
不做事,只谈虚名,做虚事,然后虚名越大,又不牵扯利益,官场上讲究互相吹捧,花花轿子有人抬,于是轻而易举的升官。
做官真好。
享着福把官升。
反而想做事却会把官丢。
明白了这条与世间道理反着来的官之道,才会明白怎么做官,贺宽有时候感到迷茫,竟不知对错了,原来这就是非常道。
老子不可言也。
千年来。
这些聪明人的嘴可真紧。
林如海不得不感叹,王信那小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天下聪明人何其多也。可惜有时候,实在是太多了,反而不是好事。
“春江水暖鸭先知。”
林如海淡淡的说道,看不出好赖,犹如村妇寻常的闲聊,“老夫就是那只鸭。”
贺宽恭敬的态度,仔细听取林如海的教诲。
“哪边倒下,就得死保老夫,不让另一边换掉老夫,哪边得势,就想换掉老夫,用自己的人来换掉老夫,只有两边都不倒的时候,老夫才能稍微清净片刻。”
林如海无论多么平静,眼里的憔悴瞒不住人。
“王信是个聪明人,比你还聪明,但是你有一点比他好。”
“小的不敢比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