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92节

  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境遇罢了。

  对谁也没有有色眼镜,正确的分析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不谋求奴役别人,那么可以合作的人会很多很多。

  唯独自身队伍不同。

  必须要干净。

  因为自己希望干净,所以自己也希望带出一支干净的队伍。

  否则岂不是一开始自己就错了。

  从一开始就不应该离开林如海,如果没离开林如海,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没有这么多麻烦,在盐道和大家一起发财开开心心

第94章 四处杀机

  升帐的时辰还未到。

  节堂里的人陆续抵达,有资格进入节堂议事的人,要么是本部参将,要么左右二路总兵,其余最低的也是游击身份,只有站在靠门的资格,至于都司是没资格入内的。

  守卫森严,铁木门之外,两列手持长枪卫兵,腰间还挎着刀,身上的铁甲鳞片在晨光里泛着霜色。

  穿堂风掠过七十二盏长明灯,晃过来往吏员文书脚上皂靴,寒冷的北风迫使人们跺脚,而节堂里因为没有修建地龙,所以早早堆放了炭盆。

  “你就是王信?”

  一名穿着二品大员武官服的人,在几名将领的簇拥下掀开帘子进门,帘子被掀开的片刻功夫,寒气嗖嗖的往屋内挤进。

  见到陌生的面孔,那二品武官停下脚步。

  不用猜,这位是左路的总兵了。

  王信第一次来到节堂议事,不打算说话,只带了耳朵来听,所以倒也安静,没想到左路的总兵会问自己话,于是起身回道:“可是刘总兵,属下是王信。”

  刘总兵打量了王信几眼,不知想到了什么,笑了几声,然后一言不发的离开,他身后的人也跟上,全是左路的将领。

  从此态势可以看出,左路要比右路强,只人心齐这一块,右路完全没法比。

  右路虽然也有总兵。

  但道理自古不变,上头不把下面喂饱,下面人无利可图,谁管你上头是谁,右路总兵程宏太过贪婪,下面的人虽然不敢得罪,却没有左路如此跟紧脚步的架势。

  难怪提督想要插手左路,看来并没有成功。

  王信一头雾水,不懂刘总兵的态度,不过嘛,这些小细节上,可以看出很多有用的信息。

  比如人心,氛围等等。

  案几后有一张椅子,那是提督的位置。

  下方两排椅子,每排只有三个,本部的副总兵是空缺,左右总兵各坐一个,然后是左右参将各坐一个,再是本部两个参将。

  十几名游击只有站着的份。

  可以很轻易的看出。

  游击独领一营,同时也等于冲锋陷阵的将领。参将在其上,负责协调各营,而总兵负责一方,提督负责全局。

  在这间屋子里。

  游击将军等于是拱卒。

  可就是这个卒,放在外头那就是独领一营的将军,货真价实的将军,操控着几千人,当然也有光杆司令,所以自己带着两千人马,还是新提拔上来的人,估计这屋里身边十几人,不少人内心嫉妒,自己更得低调了啊。

  王信不怕麻烦,但也不想惹麻烦。

  “升帐!”

  人齐了,过了片刻,里间侧门有人进来,有人喊道,总兵参将们纷纷起身,众人恭迎提督大人,朱伟很快进来,身边还有两名文书。

  “恭迎提督大人!”

  “嗯。”

  朱伟应了一声,径直坐到案几之后,掌领东军四五年,之前也负责一部禁军,许多是他的老部下,然后轻描淡写的挥了挥手。

  其余总兵和参将这才坐下,游击将军们也站好,王信的位置最靠门。

  虽然有帘子,可不能完全挡住风寒。

  金陵的冬天也冷啊。

  不过屋内的温度还算暖和,倒也不至于冻手冻脚。

  文书也没闲着,一名坐到侧边的小桌子后,拿出文书四宝,以及一沓空白册子,准备记录在案,主要是把提督交代的军务记录下来,还有一名文书立在提督身侧。

  “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本提台不讲大道理,只说立功升官,谁能听话,用心杀敌,立下战功,本提台绝不会小气。”朱伟缓缓开口,然后念道一人的名字,“王信!”

  “末将在!”

  王信没想到点自己的名,连忙出列拱手应道。

  朱伟沉声说道,气势很足,不愧是提督。

  “你奉本提台之命为大军先锋开道,了解倭寇敌情,首战告捷,四战四捷,先后灭倭寇数万,如此大功,本提台即提你为游击将军,且给你两千人马,独领一营,望你再立新功。”

  众人虽然知道,可听到后,依然不少人动容。

  在场的游击将军至少有一半,手底下连一千人马都不够,还是提督从其余三军整编了近两万人,最近分下了不少人手。

  感受到同僚们嫉妒的目光,王信内心苦笑。

  提督这是逮着自己薅羊毛啊。

  果然。

  朱伟再次说道:“你们不用嫉妒,接下来立功的机会多得是,但是,本提台希望当初开拔的事情不要再发生,本提台下发的军令,再有人敢延误,必严惩不贷!”

  朱伟没让王信下去,见敲打的效果不错,这才提出今日议事的重点,接下来如何排兵布阵。

  还是让王信说。

  也就是昨天商量好的军略。

  提督的确给了自己一点甜头,可也把自己往死里用,为何有点想林如海了呢?

  王信不敢怠慢。

  现在大庭广众之下,谁敢不给提督面子,提督为了自身威信,真的会以军纪来杀人,所以连左右总兵也都老老实实,王信虽然不满,也只能乖乖的介绍。

  也就是先海后陆,三路困死倭寇。

  王信刚说完,很多人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旁边的一名游击将军,直直的盯着王信,仿佛王信脸上有什么东西似的。

  左路总兵看了眼对面的右路总兵程宏。

  程宏给了个不爽的眼色。

  刘丁内心无奈。

  这程宏多年来靠着拍兵部马屁的功夫,有时候比自己还稳如泰山,令提督奈何不得,反倒是自己被处处针对,可实在是不像话。

  连自己的手下都控制不住,以后右路看来也是提督的了。

  刘丁皱起眉头。

  朱伟做事太过独断,想要把东军打造成他家私人,让他的儿子继承东军,犹如当年的贾府,当年的贾府也是继承京营节度使职位。

  所以朱伟容不下自己,生怕自己日后抢了东军的提督位置。

  也是。

  朱胜功什么德性,一个小儿罢了。

  可怕的是他老子,多年来一步步的蚕食,如今终于开始吞并右路,接下来自己独木难撑,处境更难啊,只怕下一步,朱伟就该对自己下手了。

  所以不能让朱伟轻易吞并右路。

  根子就在眼前的年轻人身上,他就是朱伟打入右路的钉子。

  刘丁平静的看着王信,听着王信的方案。

  台州府的首府被倭寇攻陷,可见倭寇的猖獗。

  趁着倭寇气势正盛的时机,水师打败他们的船队,断绝他们的退路,但是一路提前坐镇仙居,防止倭寇逃窜内地,糜烂地方,两外两路一路驻守宁波,一路驻守绍兴。

  等时机一到,三路进发,全灭倭寇。

  这是最好的结果。

  其次是水师没有打败倭寇的船队,大军在陆地上挫败倭寇,倭寇见机不妙乘船逃走,等待卷土重来的机会,东南还需要严阵以待。

  又或者倭寇直接登船跑了,水师都还没来得及。

  最坏的结果是水师没打败对方的船队,军队也没打败倭寇。

  那么不用说,犹如曾经罗明的安排,把残部散去各地,加强地方的守城能力,借助城池抵御倭寇,等待援军的到来。

  刘丁暗自点了点头,军略上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也比较全面。

  最好的局面估计不太可能。

  自己了解过倭寇。

  倭寇最大的优势是来无影去无踪,防不胜防,所以倭寇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优势,除非昏了头,至于最坏的局势,刘丁不认为会发生。

  首辅控制了朝廷和地方,谁能再翻天?

  只要没有内部的牵扯,大军怎么也不至于被倭寇打败,光京营就调动了三万,加上地方军,好几万大军,怎么可能被倭寇打败。

  除非几万大军断了粮草,自行溃散。

  这是罗明的结局。

  现在朝堂更稳了些,不至于再发生这种扯淡的事,乡绅无一人被问责,责任全在罗明。

  所以剩下两条。

  倭寇要么直接跑了,万事皆休,只能被动防守。

  但倭寇要是没跑。

  很有可能。

  要跑早就跑了,如今没跑,肯定是想劫掠更多,毕竟机会难得,否则等援军重新到来,布防好东南,倭寇们还想像今日这般狂欢就难了。

  所以考虑中策。

首节 上一节 92/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