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135节

  朱慈煊又看向比他还小的潘璜:“潘璜你协助黔国公统管西南各国。”

  “暹罗和南印度的戈尔康达有贸易往来,关系不要断了。”

  “让彼国为我们提供莫卧儿的情报,再看看是否能联系马拉塔、比贾布尔分散奥朗则布的注意。”

  不用跟太子一起北伐拼命的潘璜欣然领命。

  朱慈煊再望向礼部尚书陈安德:

  “陈卿,麻烦你再出使一趟欧洲了。”

  陈安德止不住笑的拱着手。

  十二年前出使欧洲,向教皇和西方各国借兵,他几乎孤身一人。

  除了传教士卜弥格,就几个随从。

  此番出使,太子不但让他带一千兵马,还让猛将王辅臣护他左右。

  这那是出使,简直是去耀武扬威。

  把他十年前丢失的东西全部拿回来。

  陈安德一想到西方教皇和国王,看到大明再次回来的复杂表情,嘴角就控制不住的上扬。

  “鲁日海传教士随你一同出使,将孤的鞑靼之败送去。”

  朱慈煊开口道:“部分大臣要留驻英法为使,让大明与西方列国互通有无。”

  闻听此言,一些文官武职当即失色。

  远赴万里出使本就是苦差事了,还留驻异邦。

  还能活着回来吗。

  但他们又不好出声拒绝。

  本身无兵无钱,没有丝毫团结价值。

  他们还有投清在吴三桂麾下任职的污渍。

  连作为永历帝亲信的东阁大学士张佐宸都要一同出使,他们还能有什么言语。

  朱慈煊已经找到新垃圾桶。

  除了把文官丢在南洋,还能把部分不确定忠心的人甩到欧洲。

  “出使奥斯曼,看彼国能否让出一条地中海的海路,让大明出使经商。”

  朱慈煊指向身前的画像:

  “将孤的自画像,和英法两国的国王画像,送给路易十四和查理二世。”

  “南洋不能英国独大,需让法国人尽快创建东印度公司。”

  “大明关税都可以商讨,甚至免税几年。”

  朱慈煊两根手指敲了敲椅子:“重点是让英法出兵。”

  “不单是南洋的荷兰和西班牙,还有印度。”

  “英国人说莫卧儿的奥朗则布排斥他们开设商馆工厂。”

  “莫卧儿帝国是个大国,奥斯曼人承认的皇帝。”

  “路易十四或查理二世如果有野心,孤也不是不能将印度的皇帝冠冕送给他们。”

  “罗曼诺夫人从拜占庭都能继承皇帝冠冕,莫卧儿的皇帝冠冕差在那里?”

  “若出三万精兵强将,大明也能出兵与他们瓜分印度。”

  “孤已有华夏皇帝冠冕,印度皇帝的孔雀宝座可送与他们。”

  南怀仁、柏应理等传教士顿时大惊失色。

  欧洲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西班牙昔日如何强大,也就是个国王。

  罗曼诺夫的沙皇,没人认可。

  要是英法得到印度皇帝冠冕,欧洲怕是又要掀起腥风血雨。

  罗马教皇一定不会认这个印度穆兰皇帝的冠冕。

  罗马教廷到时怎么办?

  英国可不是天主教徒。

  法兰西更是天主孝子。

第114章 用开会的名义邀请他们

  全天下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我们华夏大明的皇帝。

  朱慈煊许诺英法国王皇帝冠冕,除了神情激动的传教士们。

  反应最大的就是朝堂上一撮道德君子。

  泣涕横流,拉着内阁阁臣和太子殿下,就是悲呼国将不国。

  儒家朝贡体系,中土才是宇宙中心。

  大明文官心中,两京一十三省就是天下全部。

  所以永历南狩,在他们心中是弃国弃天下,直接绝望投清。

  其他地域,无非就是土司,藩部,属国。

  前两者臣服中枢朝廷,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天下之外,世界其他地方就是属国,像李朝、安南、琉球那样一直朝贡册封的。

  像曰本、暹罗时不时朝贡册封的。

  和亚奇苏丹国这种没有朝贡册封过的。

  欧洲列国理所应当也归属亚奇国这类。

  千年前的汉唐,没少用这占罗马的便宜。

  那些国王根本和大明天子不是一个档次,甚至应该听从大明皇帝。

  别说晚清的不平等条约,葡萄牙荷兰这些大明属国,要和大明天子签署平等条约。

  都是以下犯上,都是欺蔑天子。

  很难说,永历帝当初率皇家信奉天主,让陈安德出使借兵。

  是不是像信了南洋某个小国的原始宗教,就和向李朝曰本借兵一样,作为家中老大对小弟似的理直气壮。

  除了朱慈煊和陈安德,朝堂文武都觉得别扭。

  道德君子们更是抓狂。

  还给英法属国一个皇帝冠冕?

  那我大明不就和铁血强宋一样了。

  还是陈安德与潘璜,彻夜商讨,用莫卧儿是突厥人,那只是草原部落的可汗位,堵住了众口。

  眼见文官们还在不歇争吵,朱慈煊大手一挥。

  将跳着最欢的几个人,一起派去出使。

  在我面前辩啥经,去和罗马教会论证自古以来吧。

  ……

  马都八大学。

  朱慈煊正招待着一群暹罗汉人。

  阿拉干起兵反叛,柔佛、吉打等国只是暗中撺掇,私帮忙下运输些火器火药。

  暹罗就是明面上的骑墙了。

  等图达摩身亡,大明聚兵马都八。

  纳莱王近乎隔一日就派来使者,除了自己改信天主的养子,还让一批定居王都的汉人前来游说。

  却说,大航海贸易时代,占据大半个麻六甲半岛的暹罗,就是航线上唯一的大国。

  勉强能说上的地大物博。

  东西交通要道的暹罗,是最快拥抱世界的。

  东边的大明曰本,西边的印度波斯欧洲。

  早在纳黎萱弟弟厄迦陀沙律执政时期,就向荷兰派出使臣。

  帕碧罗阇送上门来,朱慈煊本人自是不会放弃将暹罗纳入大明。

  “这所大学主要还是教授各种语言,培养以后的使臣。”

  “当然,让南蛮各族沐浴王化也是顺道之事。”

  听着太子的介绍,暹罗汉人不迭点头。

  等略过火炮工厂,暹罗汉人总算找到空隙:

  “太子殿下,自隆庆开海,我们从闽粤迁居暹罗,暹罗历代国王,都善待我等。”

  “这年头气候异常,今年的热季稻较往岁,确实收成少了许多。”

  “纳莱王是真心归顺大明的,殿下令他筹备船舰北上,他将王室所有贸易都停下,近百艘船舰,停在吞武里,静候殿下。”

  朱慈煊瞥了眼流寓暹罗的潮州人首领。

  暹罗自从阿瑜陀耶立都以来,东边的真腊国掠夺他们民众,西边的洪沙瓦底覆灭他们国家。

  战争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口伤亡和损失。

  外加暹罗地旷人稀,极缺劳动力,所以对汉人移民那是举手欢迎。

  汉人带来的宗教习俗深刻影响暹罗,而这些擅于经商的闽粤汉人更是占了暹罗商业一半以上。

首节 上一节 135/1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兵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