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139节

  还是以下犯上的传统作祟,大明一来,又想除掉君侧奸佞。

  潘璜开口解释道:“据他们所说,一是殿下信奉天主教。”

  “他们很多都是教徒,而大城穆兰人强横,所以他们想依附重用传教士的殿下麾下。”

  “二是延平郡王的血统。”

  “他们当延平郡王是曰本人,额……”

  潘璜语气顿了一下:“至少是半个曰本人。”

  “因为以前的一些叛乱,外加东海贸易剧减,中土曰本不再与暹罗来往,他们开始不得重用。”

  “现在南洋的望加锡、柔佛那些苏丹国的商人,比他们更受暹罗王的青睐。”

  “所以就想去投奔东海的延平郡王。”

  朱慈煊一时无言。

  好吧。

  郑延平确实是团结价值拉满的人物。

  东亚各地区都承认赞扬的英雄。

  连被杀了两三万八旗的代清都捏着鼻子承认。

  朱慈煊缓缓道:“既然皇家护卫队里的曰本人来投了。”

  “那吞武里册封之事,当无纰漏。”

  “直接让胡一青带着突击营登船吧,处理完暹罗之事,孤就北上。”

  朱慈煊看向潘璜和华尔康:

  “郑延平的使者汪自德说,东海延唐二藩现在极缺粮秣。”

  “郑延平不得已占领收复夷州岛,以作抗清后勤根基。”

  “潘璜你留在暹罗,协助帕碧罗阇平定后续的骚乱,然后抽筹一些粮食,华尔康随孤北上与郑延平汇合。”

  “到时你们两人联络运输粮食,解决延唐二藩军队的缺粮困境。”

  “黎维祚那里应当不会被安南郑家拒绝。”

  朱慈煊笑了一声:“就算被拒绝。”

  “到时潘璜你与帕碧罗阇领兵东压,孤带着东海军队西压,安南郑家不答应也不行。”

  “到时候,暹罗的粮食还是主要供应云滇的晋王,郑延平那里的粮食让安南人来负责。”

  潘璜俯首领命。

  反倒是,本想做暹罗首相的华尔康有些失落。

  引荐帕碧罗阇,篡夺暹罗王位。

  他本该去大城做一人之下的。

  但在朱慈煊安排后续任务,华尔康再次兴奋起来。

  华尔康除了语言天赋惊奇外,金融计算也是看家本领。

  他最早不是传教士的翻译通事。

  给传教士翻译能挣几个钱。

  华尔康在欧洲就是英国商人的帮佣,后来机缘巧合才到南洋的。

  朱慈煊正是要其去往夷州岛。

  看看能否插手郑延平的海上贸易。

  像暹罗一样,将军事财政大权握在手里。

  ……

  手握军财的纳莱已经抵达吞武里。

  暹罗位居风上之地中部,四面受敌。

  西边的东吁是生死大仇,北边的兰纳澜沧全是说不通道理的山蛮。

  东边的真腊经常性的进犯打草谷,南边的北大年和部分郡府也时不时起兵作乱。

  曰本移民当初就是参与进真腊和南边洛昆郡的叛乱之中,部分浪人武士被驱逐出暹罗。

  还有葡萄牙荷兰人,一旦贸易不顺畅,就袭击沿海的暹罗商船。

  但自从厄迦陀沙律开始用外国人经营海贸,谋取利益。

  手握财赋的暹罗王,就不再依靠地方土司,纯用钱筹备中枢军队来震慑四方。

  北边的兰纳和东吁一起灭了,南边的郡府附庸国也平定,东边的真腊也抵御住。

  即便没有朱慈煊,可能再过几年,暹罗就会起兵攻占马都八。

  枪炮齐全,布置五万大军在大城和吞武里的纳莱还是比较安心的。

  说真的,不是朱慈煊。

  换作其他人,局势已经攻守逆转,该在本土境内的纳莱说了算。

  但谁让风上之地的国王们,遇见了罗刹鬼。

  能用千八百兵灭国的大明太子。

  最擅长突袭冲阵斩将的朱慈煊。

  莽白十万大军都被他突到脸上。

  纳莱哪怕不顾及四方敌人,将全国军队尽数调来保护他。

  没有城池依靠,也没有啥安全感。

  等看到要北上的明军大多都在吞武里港口驻扎,开始准备登船了。

  瞧见朱慈煊周围只有不到百人的护卫。

  总算确定不是鸿门宴的纳莱,才前往盟誓册封的高台。

  纳莱在帕碧罗阇和曰本人的护卫下,带着波斯首相,正式参拜朱慈煊。

  “去年的雨季稻,大多用在对东吁莽白别岱蕴的军事上了。”

  “凉季稻也多朝贡大明,以支持太子殿下复国。”

  “是以今年的热季稻减产,暹罗国内难以补充朝贡大米。”

  面对比自己儿子还小的朱慈煊,纳莱低声下气道:“是小王和暹罗之过。”

  “小王已让各地土司入山搜寻象牙犀角,送去阿瓦城的大明行在。”

  “亏欠的朝贡大米,也安排人手筹备金银柚木,以五倍的粮价折算,送往马都八城。”

  朱慈煊看着跪在地上请罪的纳莱。

  自古以来,只有暹罗人跪华夏人。

  便是流寓暹罗的汉人,也少有跪地拜见暹罗王的。

  至于纳莱的话,已经从范德兰口中知晓暹罗在卖给荷兰人大米的朱慈煊嗤之以鼻。

  朱慈煊淡淡道:“自洪武年间,我大明册封尔国,两国便开始邦交。”

  “洪武年,你们朝贡就多达二十余次,从太祖皇帝到先帝崇祯,近三百年,大多也是三年一次朝贡。”

  “孤不疑你们暹罗的忠诚。”

  “毕竟前有纳黎萱王在神宗皇帝时复国,向大明兵部请书出兵平倭。”

  “你父亲巴萨通王听闻崇祯先帝殉国遇难,也拿出神宗册封的诰命与金印,面北邀祭。”

  朱慈煊抬手让纳莱起身:“至于你纳莱王。”

  “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我见过不少暹罗汉人。”

  “他们都说父皇移跸云滇,暹罗就商讨愿意出兵协助大明抗清,乃至邀请孤的父皇入暹避难。”

  “及至父皇狩缅,遭受东吁囚禁,你们也接纳流落暹罗的岷王世子一行人,更是联络晋王愿意救驾。”

  “相比安南洪沙,你们暹罗无愧我大明宗藩。”

  “粮食减产,皆是气候所致,些许小过无足挂齿。”

  “孤邀你来受册封,也是我大明终究是中土之国。”

  “孤这番北上,以后可能再难至风上之地,到时朝廷行在也会随后北返。”

  “依你暹罗三百年来的至死靡它,忠贞不二,孤当以大明太子身份,亲自为你册封。”

  大松口气的纳莱当即喜上眉梢。

  大明还是那么关爱小弟,大明太子虽然要钱粮要的多。

  但和他曾祖父神宗皇帝一样,对暹罗宽厚啊。

  “暹罗国灭,纳黎萱王是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才得以摆脱东吁控制,让阿瑜陀耶复国。”

  “太子殿下又亲自灭了暹罗世仇的东吁莽氏。”

  “大明的恩情我们还不完,复国灭仇的大恩,暹罗纵然倾尽国力也该支持大明抗清,恢复河山。”

  朱慈煊又宽慰两句,随即以明日就要登船北上为由,邀纳莱登上高台受封。

  暹罗首相阿拉拍查看见大明君臣人人披甲带刀,心中瞬间一凛。

  册封仪式披甲带刀做什么?

  大明不是最重礼仪,怎么就披了件宽大的礼服呢。

  阿拉拍查趁着国王带着子女换上祭祀礼服,连忙拉住国王:

  “王上,有些不对劲。”

  阿拉拍查手指朱慈煊身上的金色鱼鳞甲:

  “大明太子和群臣人人披甲,怕真的是凯撒的元老院。”

首节 上一节 139/1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兵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