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151节
大厅中双方的文武群臣,尽都错愕讶异的望向太子。
郑延平心中一惊,正要请罪,谁想到太子扶着他,双臂用力,不让他跪下。
朱慈煊朗声道:“隆武先帝赐你国姓,恩重如山,孤无其他,只能让你入皇室谱籍。”
“南怀仁,刘玄初。”
从愕然中惊醒的两人,纷纷出声应答。
“孤做如下部署。”
“孤亡之后,上皇执政,上皇崩殂,传位皇嗣,皇嗣遇害,不以其他宗室继统,当朱成功承继大统,监国称帝。”
第124章 国姓,让我们燃烧整个世界吧
明郑也是明。
朱慈煊心中是这么认可的。
但其他人可不会这么想。
十年来残明五个政权,鲁王残部、永历残部各奉己方的朱家人。
夔东十三家奉李自成,东南诸明军奉郑延平。
大西军内部也奉孙可望和张献忠,都是李定国两攻粤东失利,要被孙国主去兵夺权,西营内部才真正开始拥立永历帝的。
朱慈煊异军突起前,所有人都清楚。
永历大西政权中兴大明还好说,其他三家夺得天下,绝对不会让桂藩执政。
太子殿下将郑延平纳为承继之序,简直逆天悖理。
南怀仁还不是个华夏通,犹豫一下,纯当罗马王朝更替记录在案。
刘玄初不敢接令。
这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他是西营军师,太子军师,万不能接这伪诏。
远的不说晋王会不会活剐了他,就旁边的巩昌王白文选都在死死盯着他。
刘玄初紧咬牙关。
脱离西南的朝堂百官束缚,太子殿下愈发放飞自我了。
以大势压迫郑延平即可,何须交予其正统之位。
现在又不是圣驾受困番邦,国家危在旦夕。
可将中兴之望交给还有东南势力的郑延平之时。
大明已经立足南洋,有万里疆域,仿耶律大石之势。
太子说的好听,让郑延平拥立皇上和皇弟。
但如此喜欢行险的太子,万一半道崩殂,有继统权的东南必和西南分裂。
马信杨朝栋等人浑身颤动,瞠目结舌的望向永历太子。
要不是进来前,没看到有刀斧手埋伏。
他们都以为太子在试探国姓爷有无自立之心呢。
这比隆武帝还武。
比唐太宗还唐啊。
隆武皇帝赐国姓爷国姓,恩重如山。
永历天子直接把江山拿来施恩给国姓爷。
夷州官员皆是恍惚。
评书里的君主,竟然活生生出现在现实中了。
古有白帝城刘玄德托孤诸葛亮,今有热兰遮朱慈煊托父郑延平。
国姓爷这下不死在皇帝皇嗣前面,不死在北伐路上。
郑家欠朱家的,十世也还不完。
以前国姓爷亏欠唐藩,现在是百倍欠桂藩。
郑延平身子微微颤抖,鼻子有些发酸,强行让扶着他的太子踉跄,牵手下跪:“臣万不敢行彼僭事。”
“请殿下收回成命。”
“请殿下收回成命!”
还有人比郑延平还先开口,暴脾气的正统明军胡一青已经跪在地上。
白文选马宝犹豫一下,也顺势跪下劝言。
胡一青声音震的大厅回响不断:“殿下承继天命,中兴大明,实乃命世圣贤。”
“正统大号皆在朱明,本朝尚有真命之主,何以假旁人为正朔。”
“皇上和诸宗室不同意,晋王阁老们不同意,臣也不同意。”
朱慈煊握着郑延平的手,转首道:“卫国公你从湖广的中湘王麾下,不认襄皇帝吗?”
滇军最初是在弘光帝的号召下出滇的,刚走到湖广,南都沦陷,胡一青赵印选就归从何腾蛟了。
何腾蛟奉隆武诏,他们自然是认隆武帝的。
胡一青犹豫了下,颔首承认。
朱慈煊继续道:“既认襄皇帝,就不认襄皇帝所赐之国姓了?”
“若认襄皇帝的赐姓,何不认孤的赐籍?”
朱慈煊拉起郑延平,直视道:“成功也觉得孤比不上隆武先帝?”
郑延平看着比他长子还年轻的永历太子,只觉自己被狠狠拿捏了。
“成功谢殿下隆恩,定不负先帝殿下所托。”
“殿下年轻,闻殿下常亲临战阵,昔日未曾护驾先帝,臣之所恨。”
“臣若不死,殿下必无忧。”
朱慈煊环望还在劝言的诸臣,淡淡道:“父皇和皇嗣尚在阿瓦,有何危险?”
“孤若不能中兴,晋王又能何为,孤与晋王遇难。”
“恢复天下的重任能交付给南洋朝堂和父皇吗?”
“况且,你们没见过孤之武勇吗,纵使东虏百万大军围困,又奈孤何?”
胡一青几人对望一眼。
好像真这样。
滇东数万清军围剿,太子都能攀山附崖,带着五百亲兵屡脱险境。
渡河跨海,更是如行平地。
就算哪天太子飞上天,他们都不奇怪。
上天下海的太子都半道崩殂了,郑延平还能苟且住?
明白太子给郑延平的许诺只是一句空话。
虚惊一场的胡一青等人缓缓起身,但仍狠狠的盯着郑延平,有些羡慕嫉妒恨。
也就千万两的海贸军饷,十余万的大军而已。
郑延平凭啥得到太子如此厚爱。
“延平王,昔日襄皇帝惜无一女配卿,不知卿可有一女配孤?”
见到太子又在联姻结盟,刘玄初白文选几人松了口气。
太子果真还是那个太子。
差点以为他中了郑延平的惑术。
等得到郑延平适龄二女的联姻许可。
朱慈煊继而问到江浙闽广的形势。
“张煌言弃守舟山后,江浙已无明军兵所,只有些大明遗臣私下为我们传递消息,募集军饷。”
“但南都失利后,伪清迁界禁海,设镇防务,江浙遗臣只有入闽联络。”
“粤东方面。”郑延平语气顿了一下。
“郭之奇连城璧在两广明军败尽后退隐山林,王兴和小唐王被尚可喜围城十三月,粮尽遇难。”
南明共有三位有名的唐王。
唐王隆武朱聿键,唐王绍武朱聿鐭,以及他们的弟弟小唐王朱聿锷。
广府沦陷后,小唐王逃入深山之中,投靠王兴。
永历帝初继位时,除了鲁王监国,还有三位宗室监国争位。
就连郑延平自己都拥立了为淮王监国。
郑延平名义上拥立永历政权,都还是小唐王在中间周旋斡旋。
不堕唐藩忠义,小唐王自缢随两位兄长而去。
郑延平继续道:“钦州的邓耀陈奇策二将,也被清军俘获,粤东传来消息,已经被害殉国。”
“两广全境失陷之时,臣的旧将杨彦迪举过抗清旗帜,占据白龙半岛,意图收复钦州。”
从戊午到辛亥,抗清两百九十三年。
两广共死战三次。
随着永历南狩,郭连避隐,第一次两广抗清已经落下帷幕。
朱慈煊心情一时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