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24节

  “一而再三,三番五次。”

  “大明就亡在他这逃跑天子身上!”

  “他还好意思让孤放了那些误国奸臣!”

第24章 这是谁的部将

  “听说国舅的右腿已经被打断。”

  鲁道左府衙,只有寥寥三四人的大明内阁,说着闲话。

  国舅身份到底非凡。

  不说正德嘉靖年间,武宗皇帝的两个国舅嚣张跋扈,横行不法。

  世宗皇帝独断专权,都要等张皇后去世,才将其斩首。

  太祖皇帝杀的国舅和马皇后也就是义兄妹。

  是以王维恭被抓后,永历帝便向太子求情。

  进而有了太子帷帐中那番发怒之言。

  邓士廉叹了口气:“何止华亭侯。”

  “内侍杨国明和武选郎郭璘已经被打死,就裹着竹席随意在城外挖坑浅埋。”

  拔入内阁的陈安德停下毛笔。

  “他们一个曾在行在不听圣谕开设赌场,一个是马吉祥的书役,缉访司下重手不奇怪。”

  “就连潘璜那小子,听到缉访司要抓作奸犯恶之徒,都息了与夷妇作乐。”

  陈安德过了几息犹疑道:“倒是吏部郎杨生芳,锦衣卫丁调鼎,他们可无大恶,竟让殿下专门下旨抓捕改造。”

  邓士廉摇摇头。

  “无妄之灾,殿下这是在泄愤,为广昌侯高文贵鸣不平。”

  “高吴二将领兵救驾,皇上是让他们两人带着敕谕勒令退兵。”

  一旁的任国玺庆幸自己早早被太子收入小集体,不然此番行在群臣过半进入缉访司改造,少不了他。

  除了昔日依附马吉祥者,被改造的大明文武就属天子近臣了。

  永历朱由榔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邓士廉向任国玺询问道:“太子殿下让你写首诗给皇上,是哪位大家的诗词。”

  任国玺心情复杂的回道:“是破阵子。”

  大明八股盛行,文词非科举必考。

  邓士廉想了一阵:“是晏同叔,还是辛稼轩的?”

  “南唐后主的。”

  说罢,任国玺将朱慈煊改了两个字的李煜诗词副本递给几位同僚。

  邓士廉看见纸上的十四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一时陷入沉默。

  从粤东至滇西,不正是三千里嘛。

  陈安德反复念道:“一旦归为臣虏,一旦归为臣虏。”

  他出使万里行至欧洲列国,无人重视,委曲求全。

  但彼时屈辱如何能比那些无奈降清的大明文武。

  任国玺感慨出声:“臣虏,臣虏。”

  “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投降东虏,还能做虏臣。”

  “殿下父子若被俘,南唐李煜怕也是难做。”

  大明甲申国变后的三位皇帝,不殉国也是被押送京师菜市口斩首。

  “也难怪殿下不再想相忍为国,对朝堂进行大清洗。”

  内阁一时无言。

  身为文臣,换作平时,早就力谏了。

  但他们更害怕,太子殿下万一发疯对永历帝下手改造。

  两相取其轻。

  为了天子的安全。

  为了太子的撒气。

  还是委屈下大明官员吧。

  此时,锦衣卫指挥使邓凯跛脚进屋。

  “几位阁老,记功广昌侯的碑文可曾写好。”

  邓士廉回道:“殿下要我们记述年来所有洪沙国救驾牺牲的将士,却是还要遣人去询问晋王所部。”

  邓凯摆手:“殿下说那是另外的纪念碑,不急,先安好广昌侯的功德碑。”

  任国玺从阁架取下一沓纸。

  邓凯接过文章,又道:

  “吴三桂的探子已经进入木邦了,几位阁老这几日还是不要随意外出。”

  ……

  朝寻食,暮寻食,如今穷民艰度日。

  快快开门盼明皇,祈愿全家皆舒意。

  烹鱼虾,备甜饮,

  打开寨门迎明皇,明皇来了不征粮。

  吃不愁,穿不愁,衣食不足有明皇。

  不抽丁,不纳粮,众人欢乐度时光。

  一伙包着缠头,穿着笼基裙袍的人看着三五孩童穿过自己的队伍边跳边唱。

  带着辽东口音的壮汉啐了一口:“晦气。”

  说完对着为首的人抱怨道:“马将军,既然已经知道伪王李定国攻克洪沙王都,咱们干嘛还要白跑这一趟。”

  “洪沙瓦底都冬天了还这么热,还不如早早回去给将军复命。”

  马将军怔怔望着孩童离去的背影,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环顾左右后,看向不满的辽东壮汉。

  “我们秘入洪沙,乃是奉平西王的命令,与此前来使的东吁侯莽白联系。”

  “洪沙国王虽死,但其弟东吁侯依然雄踞下洪沙。”

  “不能潜伏永历帝与其太子左右充当内应,至少也要和莽白取得联系。”

  “我们此番爬山涉水,寸功未立,你想回昆明你就自回。”

  辽东壮汉望向周围,除了他和一个同样监视的平西王亲卫外,皆是马将军的亲信与土司汉蛮。

  知道无人响应自己后,只得嗫嚅一句。

  “谁知道你这个反复无常的两张皮会不会又叛清降明?”

  马将军只当没听到,询问汉人通事如何能去下洪沙。

  汉人通事想了想:“大人,往年是可去阿瓦城乘船直下大光。”

  “不少滇省商人和红夷商人都有自己的船队航行大金沙江上,来往一趟不需旬日。。”

  “但眼下明国占据上洪沙,和下洪沙交战,这条水路是不能走的。”

  “只能陆路穿过央米丁郡到东吁郡,还不知道大人要找的东吁侯在其封邑还是在勃固大光。”

  “如果还要穿过东吁郡到勃固,至少要一旬。”

  马将军略作思量:“先去洪沙王都看看情况。”

  言罢,一行假扮采购棉花商人的队伍又花了两天功夫抵达阿瓦城北门。

  避在路旁,观望一队骑兵纵马驰骋而过,又是一队被洪沙唤作教育队的人押送上百犯人修补城墙。

  队伍中一阵私语。

  “明军甲胄整齐,刀枪完好,你看那教育队的犯人,令行禁止,纪律森严,俨然也是照着军伍训练的,随时能拿起兵器当个劲卒。”

  辽东壮汉低声和同伴交流。

  “没错,我刚刚问了汉人通事,那什么教育队是锦衣卫,关押训练的犯人足有一万之多。”

  两人心中俱是一凛。

  逃亡外邦的明国已然安稳成势。

  不知道对平西王是好是坏。

  而马将军看完伫立北门的广昌侯功德碑后,面上平静如水,招呼下属。

  “进城先休息吧,让汉人通事把我们带来的瓷器宝石卖掉,然后去南门找找有没有去下洪沙的商船。”

  一行人入住一间住着红夷的酒楼。

  吃完饭后,直接招来洪沙妇,准备好好放松一番。

  马将军带着一名通事,翻译从城门处撕下的布告。

  屋内汉人通事翻译完后,静静候着陷入沉思的将军。

  少顷。

  马将军忽然开口:“你说什么?”

首节 上一节 24/1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兵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