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33节

  在山脉东面,又和麓川高原西麓的本弄山裹着锡唐河南下。

  锡唐河谷作为洪沙族复兴之地,自然有极为优越的地利。

  北依山势,南望平川。

  在蒲甘王朝末期三国鼎立时,让偏安一隅的洪沙族很好的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等到莽应龙的兄弟莽瑞体得到掸族阿瓦国的皎克西,便率军南下勃固,统一下洪沙,北望阿瓦,西进阿拉干。

  正如朱慈煊所说。

  只要得到东吁郡,下洪沙就无险可守。

  大军前进三十里地,在驱赶几支袭扰的小股军队,抵进锡唐河转弯处。

  已经能隔河相望一座不小的城镇。

  “平满纳,人口两万左右,是东吁郡第四大城。”

  熟知洪沙瓦底诸事的潘璜作为临时参谋,开口介绍道。

  “这座城起初是洪沙族躲入东吁山林时,修建与阿瓦国商贸交易。”

  “东吁本意是山嘴,原为一个小村庄,指本弄山突出来的一块山脊,后来洪沙瓦底内乱,三国相争。”

  “莽白平达力的祖先明吉瑜接纳逃亡的洪沙族故老移民,慢慢壮大。”

  “便把东吁村庄建立成一座大城,孟族掸族人称其城为同古。”

  “明吉瑜就慢慢北扩,占领平满纳后,相继得到良渊、密铁拉一带。”

  “阿瓦国王为了拉拢复兴的东吁洪沙族,将自己的一个女儿许配给明吉瑜。”

  “两国交往,此地的平满纳也因此繁盛起来。”

  “等拿下平满纳,距离同古城就不足百里,称不上一马平川,也是路无险隘。”

  朱慈煊微微点头。

  东吁国开国兴盛也是奋四世之力。

  明吉瑜,莽瑞体莽应龙,莽应里良渊王。

  三代五王都是一时雄主。

  从一个村庄到城池,然后立国称制。

  逐步统一分裂近百年的洪沙瓦底,一度征服暹罗,进犯中土。

  第四代的阿那毕隆,他隆王也不逊上三代。

  平定割据再度复国,休养生息,犹如汉时文景。

  实际上哪怕第五代的平达力莽白庸懦暗弱。

  如果朱慈煊没开挂。

  即便李白二藩能打,大明代清强势。

  也能依仗四代余烈,度过难关。

  此时哨探已经摸清楚周围地势。

  “殿下,除了前方的石桥能过河,只有下方十里外的河势稍缓,能带马渡河。”

  朱慈煊问道:“彼处可有敌军?”

  “哨探只看到数百洪沙兵布防下流的一个村落。”

  朱慈煊与白文选邓凯几人稍作商量。

  攻下平满纳,整个东吁郡北部就握在明军手中,等拿下同古城,甚至可望勃固郡。

  敲定白文选领汉军于彼处渡河至对岸,他们带着三清军试探能否强渡石桥。

  朱慈煊手持望远镜,看着有千余洪沙兵和欧洲雇佣兵扼守石桥。

  也不做其他安排。

  驾着大马车,走到准备进攻的阵前。

  新降的洪沙兵脸上还有些忐忑不安。

  老三清军早已经被蹂躏的有些麻木。

  任谁经过惨无人道,死亡率高达十分之一的体训,都会麻木。

  朱慈煊略微扫视一番,朗声道:

  “知道你们是谁吗?”

  “你们都是地痞流氓,抢劫犯杀人犯,罪过最轻的都强娶过民女。”

  “依照我大明律,一半都要处以极刑死刑,另一半要流放千里。”

  朱慈煊露出洁白的牙齿,杀气腾腾。

  见三清军露出惶恐之色。

  话锋又一转。

  “但这是洪沙瓦底,不是中土。”

  “没有用中土剑斩洪沙民的道理。”

  “相信你们经过教育改造后,纯化了不少。”

  “眼下,孤就给你们最后一个机会。”

  朱慈煊马鞭挥指石桥,和河对岸的平满纳城镇。

  “攻下石桥,拿下平满纳。”

  “孤就宽恕你们过去的罪孽,释放你们。”

  “如果你们能替孤攻下东吁郡城同古。”

  “孤和莽白签订盟约,也能许你们东吁土地,让你们这些洪沙族人回到复兴之地,重新居住下来。”

  不少洪沙人空洞的眼睛开始有了光芒。

  但也少许洪沙旧贵族仍有些迟疑。

  朱慈煊接着许诺道:“第一个占住石桥。”

  “第一个攻进平满纳和同古城的。”

  “孤就让老侯爷东吁王和勃固王莽白应许和恢复你们原本的贵族身份。”

  “功劳最大的,孤封他为东吁侯,做下一个明吉瑜,下一个莽白。”

  “孤前日没有坐视尔等被围杀,今天也会亲自上阵。”

  不等老三清军士兵反应,新投的洪沙兵已经俯身跪拜。

  他们不少人都是锡唐河谷的本地人,东吁王室的阿赫木旦和奴隶。

  本以为被俘虏后再难回家。

  没想到明国太子还让他们戴罪立功,许诺他们一辈子难以望及的贵族侯王。

  这可比莽白大方多了。

  连土地都舍不得给。

  行礼跪拜后。

  洪沙兵如潮水般涌向石桥。

  占住石桥就是一个贵族。

  换成他们这些中下层阿赫木旦,至少要经历十几场生死力战,升至中层阿赫木旦,再到上层,最后才是贵族。

  而眼下。

  石桥两岸就一千人,他们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

第32章 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表演

  石桥上的洪沙军也是立即反应。

  依托桥头堡垒和防御工事,举弓举铳射击。

  三清军士兵纷纷举起木盾格挡。

  硝烟弥漫桥面,火器发射的声音不绝于耳。

  前排三清军倒下后,后面的士兵捡起来木盾甚至友军的尸体,继续向前。

  看着明国军队虽损伤惨重,但却疯狂的推进。

  石桥上的雇佣兵们开始慌乱起来。

  燧发枪虽比火绳枪的精度射速高不少,但每分钟射击一两发。

  一分钟也就伤亡明国二三十个士兵。

  但明军就在这一分钟冲进几十米。

  等发现不少善水的明国士兵跳入湍急河流,顶着被水流冲走的危险,游泳渡河。

  雇佣兵们不等白刃战,推出两门轻炮射击掩护,急忙转身后撤。

  桥另一头的洪沙兵在看到桥梁失守,数十个明国士兵游过岸。

  稍远的和雇佣兵一起,兔子样仓皇逃入周边森林。

  临近的也不抵抗,跪地投降。

  过桥的数千三清军拿下阵地,彻底占领河对岸后,手舞足蹈的欢呼着。

  更有一伙人簇拥着一个小头目回到河这边。

  显然是占桥首功。

  然而,此时异变陡生。

首节 上一节 33/1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兵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