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51节
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刘綎更是靠着这一战,组建了小西天竺、西番、暹罗兵、得愣国、黑人的国际化军队。
奔赴李朝抗倭。
朱慈煊看向阿豪姆王子:
“你可知我对各大藩国土司的要求?”
“阿拉干国每年朝贡五百万斤稻米,暹罗每年朝贡两千万斤大米。”
“澜沧真腊山多民少,地方贫瘠,也要组建义军,助我大明收复中土。”
阿豪姆王子俯身回答:
“我国民多粮少,愿意出一千士卒为大明驱使。”
抚问完底马撒宣慰司,朱慈煊伸了伸身子。
何止潘璜陈安德几人累。
朱慈煊两日来也是接见了十几个国家的使臣。
光是赏宴吃的咖喱饭都快吃吐了。
大明君臣都低估了从东亚怪物房竞争出来势力的强大。
勿怪突厥被大唐灭国后,威名在西亚传至后世,让土鸡认祖宗。
亡国出奔的耶律大石能称霸中亚。
被代清打出中土的明军吊打东南亚。
倒是周边小国看的清楚,管不管明国太子真的和神一样强大。
反正新霸主已经出现,赶紧伏低做小就是。
朱慈煊挂念的还是华夏中土。
吴三桂啊,吴三桂。
洪沙已定,朱慈煊准备思考北返,如何对付滇省的代清军队。
就在这时。
潘璜又匆匆入营来报:
“殿下,旧港宣慰司又遣使来朝拜了。”
第46章 校长,带兄弟们再冲一次满城吧!
苏门答腊,宋时称三佛齐。
宋元时,海上丝绸之路繁盛,闽广来此的汉人就有数千。
郑三宝首下西洋,除掉一批海盗,立当地汉人领袖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
设官厂,立兵营,征税赋。
呃,旧港宣慰司怎么不算大明的领土呢。
华夏历史上最南端的领土不是交趾占婆,而是南半球的旧港。
当然,土木堡战神继位后。
旧港也断了联系。
细算来快两百年了。
朱慈煊满眼狐疑,看着旧港宣慰司的使者和旁边的汉人。
旧港使者矮黑瘦小,神情惊惧之余带着些许狡黠。
而身旁的三个汉人通事倒有一点无奈。
“照你们这么说,旧港在正统三年就被满剌伯夷攻灭。”
“满剌伯夷也是定时三年一贡,直到成化年间亡国。”
朱慈煊皱眉询问。
“满剌伯夷亡国都快两百年,孤都不知道他们这亚齐国什么来路?”
汉人通事为首的女子抿了抿嘴唇:
“太子殿下,满剌伯夷瓦解亡国后。”
“爪哇又有淡目太守在穆兰商人的支持下,建国称制,成为第一个苏丹王。”
“淡目国亡,余部逃到旧港割据。”
“后来亚齐国独霸苏门答腊,就灭了旧港的淡目国。”
朱慈煊仔细聆听。
半响后才明白过来。
亚齐苏丹国是南洋霸主。
几度攻打麻六甲,想要控制南洋的商路和香料产地。
和葡萄牙人打了五十年,争夺麻六甲海峡。
后来荷兰人来了,控制海峡,占据爪哇。
英国人则占据苏门答腊的南部,开设商馆,掠取香料。
亚齐苏丹国也慢慢衰落,属国也纷纷脱离掌控。
前年,荷兰人攻占亚齐的旧港。
更加压缩亚齐国的生存空间。
朱慈煊双眉皱的更紧:
“所以亚齐苏丹女王想让我大明出兵南下苏门答腊,将荷兰人驱逐出去。”
汉人女通事硬着头皮说:
“太子殿下,荷兰人掠夺如山,爪哇的汉人受不了,都准备离开回国。”
“听到大明攻灭东吁,续统洪沙,就纷纷来投殿下。”
“我们苏门答腊的汉人也受不了荷兰人在麻六甲海峡的统治,遂一同而来。
“我和苏丹女王塔兹乌尔是好友,她听闻大明王师,所以就派遣使者随我一同来勃固,求救大明。”
朱慈煊愣了一会儿,感觉转不过弯:
“他们拿一箱黄金,一箱胡椒,就想让我出兵协助他们。”
朱慈煊转首盯了亚齐使者良久。
不是看他矮小黢黑。
这么理直气壮。
差点以为是大明忠狗,李朝的使臣。
朱慈煊手指亚齐国使者:
“你告诉他,亚齐建国以来一直没有朝贡大明,又不是大明藩属,为何要出兵救其国。”
汉人女通事翻译完。
亚齐使者顿时手舞足蹈,叽里呱啦说了一通。
朱慈煊问:“他说什么?”
汉人女通事斟酌一番:“回殿下。”
“亚齐使者说,风上之地是大明藩属,风下之地也曾朝贡过大明。”
“风下之地的汉人远多于风上之地,论血统,他们比风上之地各国更亲近。”
“不是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占据吕宋爪哇,隔绝南洋,他们早就朝贡大明了。”
“即便没有朝贡大明,他们和东海的郑家也常有往来。”
“郑家是大明的王,苏丹女王也是大明的王。”
“大明理应为风下之地的汉人,为了南洋,击退荷兰人,还苏门答腊一片安宁。”
郑家?
等等。
郑延平是不是和荷兰人打起来了?
怪不得呢。
我说葡萄牙总督和英国总督都来人了。
一直没有荷兰使者来。
这是直接把我大明归为敌国了啊。
郑延平,李定国,吴三桂。
朱慈煊紧按太阳穴。
从未像现在这会儿,希望有个军师能给他出谋划策。
他一开局被囚禁,就想借道暹罗去东南和郑延平汇合。
要不要打穿中南半岛,和郑延平会师?
郑延平他不担心。
收复夷州岛,这么大的事,是个华夏人都熟记于心。
更是让他成为民族英雄。
压过李定国两头。
悲,李定国因为打的是东虏,连个韩世忠的名望都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