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55节

  后来感觉别这么麻烦,直接把各种梗当金手指能力吧。

  但类五代,蒙兀做大反派,总觉得写的不得劲。

  找真实历史,看到了南明这一段,反派多,难度大,太堵心,金手指再bug也能稍微写长点。

  最主要的是,我想某个大神写完赵构继续写南明,他去写玄幻隋唐了。

  但一开始就作死,去年发书没过审,我就放弃这个创意了,所以资料细纲都要现找现写。

  转头去写永历刚登基,得到晚清十三亿两白银赔款,用晚清赔款打初清,反差感极强。(有人想用这个创意请给作者打赏五块钱)

  但写着写着还是舍不得那点醋。

  为什么?

  朱慈煊叫君士坦丁啊!

  君士坦丁十一世,罗马,崇祯,大明,你的名字。

  光复君堡这么大的乐子,哪个梗子人能拒绝,哪个精罗精明不落泪?

  我本来是想等大明如闪电般归来时的大高潮上架的。

  成绩不好……所以抱歉大家了。

  签约晚,入库晚,推荐晚。

  成绩不好我一直没联系编辑,通知上架我也懵逼。

  大家且看且珍惜吧,我尽量规避作死,写完大高潮,后面也有完整的大纲。

  不是作者想作死,而是真的摸不清雷点在哪,此前以为川总和女卡卡,结果是因为汉江潜泳选手时写了点贫富,让系统以为在隐射清朝。

  作者不是历史科幻作家,还是遵照些史实,资料看的脑壳痛,部分战争我也是仿照历史存有的,大家看洪沙瓦底时可能能看到点远征军的影子。

  但我也清楚大家想要看的是什么,明末清初史料、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殖民史、华人移民史,不是历史大家,也根本写不了。

  所以本书五万字刚入新书库时,我就转向确定本书基调重在抽象轻松,重在让大家发泄出南明的憋屈郁闷。

  忽略细节,重在故事和梗。

  为了情节和趣味,也要混杂野史,架空部分,甚至虚假的伪史。

  十几年前历史文是搞资本主义搞君主立宪搞工业,这几年是写详细史料,现在又是玩梗搞抽象……

  上架突兀,想推迟也没成功,没有存稿,后续剧情也是埋伏笔,给吴三桂铺垫,过年事情也多,感冒这段时间一直也没好,只能现码现发,唉。

  我自己也是小二十年的读者,尽量不辜负大家。

  再次对大家抱歉。

  也给大家拜个早年,祝愿大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事事顺心。

第50章 这下,真日月所照,皆是明土

  “帖木儿?”

  朱慈煊觉得耳熟,好像是河中地的某个历史大国。

  和突厥西辽一样暴打西方的霸主。

  也是东亚怪物房的失败者?

  眼看朱慈煊望向自己,邓士廉哑然以对。

  “臣为实不知。”

  可怜天见,他出身蜀地,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进士家族。

  这辈子能做到堂兄那样的四品一方大员,就已经祖先保佑了。

  他都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地方县令,怎么就成为大明首辅。

  哪还能清楚帖木儿是谁,在哪,和大明是什么关系?

  帖木儿,一听就是蒙古国家。

  东虏崛起前,和大明相杀两百多年。

  如何敢无的放矢。

  营帐中的大明文武一时愕然,又纷纷望向沐天波。

  沐天波连忙摆手:“臣也没有听过,沐王府断没有这等土司藩属。”

  感觉视线聚焦在自己身上,陈安德想了想,开口:

  “臣曾出使欧洲列国,倒是听过帖木儿的名号。”

  “是三百年前的河中地起家的天方国,好似蒙古诸部崛起的一个大国。”

  “彼时我向天主各国借兵请援,倒没有太过关注蒙古之事。”

  三百年前,那该是洪武永乐时的时期了。

  朱慈煊和诸文武愈发迷茫。

  风上之地各国好歹在神宗万历时和大明有着关系。

  风下之地在成化年断了朝贡,但闽粤汉人下南洋,海上商贸还是能扯上些关系。

  洪武永乐时的事,可就太为难永历政权。

  他们可不是从京师南都承继的大统,本身就是个残破的朝廷。

  礼部在陈安德之前就是个空架子,鸿胪寺更是连个架子都没有。

  完全没有以前的文册史书。

  这时,潘璜忽然出声:“殿下。”

  朱慈煊看见潘璜欲言又止:“你知道什么,且说。”

  潘璜稍稍筹措了一下措辞:“殿下。”

  “臣近日来见过近百南洋汉人,彼辈虽身处蛮荒,仍有宗族传续。”

  “倒是听过不少风闻,有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史实,也不乏成祖时的野闻。”

  “永乐盛世,大明封略,东起李朝,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万国来朝,各国使臣络绎不绝,成祖皇帝欲要彰显我大明天威,震慑宵小,召列国使臣,于土木堡行猎……”

  朱慈煊抬手打断,开口询问:“你且住,你说土木堡?”

  留学生的那个土木堡?

  行猎不就是搞阅兵,用大明军队威慑天下吗。

  我大明真有土木堡战神?

  潘璜思索几息,确认自己记忆没出错。

  “殿下,南洋汉人确实说的是土木堡,可有什么不妥?”

  朱慈煊摇头:“没事,你继续说。”

  潘璜:“永乐时,各国使臣进京师,入紫禁城,拜见皇帝,诸使臣皆行叩拜礼。”

  “唯独帖木儿例外,言彼国无此风俗,引大明君臣,各国使臣瞩目。”

  “然成祖皇帝于土木堡行猎,召十万精锐狩猎,天下各国见我大明天威,无不臣服。”

  “而帖木儿使臣在行猎后,第一时间行了叩拜礼。”

  “前倨后恭,令人发笑,犹以故土威震海内,德威广被;遂在南洋传承中存续至今。”

  “弘治嘉靖年,亦然偶有使者从麻六甲向大明朝贡,就不知道是不是打着帖木儿旗号的商人了?”

  先是感慨下永乐时的大明盛世,营帐中的群臣后又一时失声。

  看帖木儿使臣敢顶撞成祖皇帝,至少是敢和大明掰一掰手腕。

  已然是个大国。

  又是蒙古人。

  如何不让刚安稳下来的永历朝堂不生惧。

  就算嘉靖时的帖木儿亡国了,敢打这旗号,也不能不重视。

  更别说,三十年前东虏已经统一草原,和蒙古成一家了。

  商量一番,陈安德去请了英葡两国使者。

  帖木儿在欧洲有名,欧洲人该有所了解。

  英葡使者进门后,作了一揖礼,等听到明国君臣的询问,忍不住互相望了一眼。

  还是搅屎棍先开口,他们和南洋汉人乃至华夏做过不少生意,一口汉语流畅。

  “太子殿下,自称帖木儿使者的该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使者。”

  莫卧儿?

  朱慈煊有些熟悉了。

  印度也就孔雀王朝和莫卧儿王朝出名。

  阿瓦夜变时,他杀了头大象,就是有洪沙贵族误认他是莫卧儿的奥朗则布。

  然后莫卧儿打来的消息,将那晚阿瓦城的浑水搅的更浑。

  “我们也不清楚,帖木儿和莫卧儿的关系,但都是蒙古穆兰人,应该是有联系。”

  葡萄牙使者介绍道:“帖木儿名声三百年前也是和大明一样,威震欧洲、阿拉伯、印度。”

  “蒙古铁骑蹂躏中亚和近东,有穆兰学者预言星宿际会的救世主出现。”

  “成吉思汗的后代,圣人的后代,帖木儿是这么称呼自己的,是两颗星星交汇的世界之主。”

  “蒙古人有一句成吉思汗相传的谚语,天上无二日,地上无二主。”

  朱慈煊不由皱眉。

  怎么哪都有这玩意,之前莽白就搞过这玩意。

首节 上一节 55/1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兵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