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58节

  朱慈煊与白文选几位大将,领两万兵去往木邦,与李定国会兵。

  吴三桂只要没有十万兵马,怎么也要做个一场。

  “至于荷兰人……”

  朱慈煊深思片刻:“花钱吧,从府库中取两万金,找些洪沙兵。”

  “用南洋汉人的船运至苏门答腊,给亚齐国。”

  “敢不敢打,怎么打,看他们。”

  商议确定留陈安德武大定在下洪沙驻守,顺便安排运粮。

  其余所部,皆在三日后北返阿瓦。

  就在这时,潘璜又又又推门而入。

  众人纷纷怒目而视。

  潘璜喘着粗气,语出惊人:“殿下,这回是荷兰人,还有代清……”

  “你说什么?”邓士廉吃惊,用家乡口音问道。

第52章 论鞑靼之战

  朱慈煊瞬间站起身,目瞪口呆。

  我这边还没组建绝望的同盟。

  代清已经和荷兰人联手了?

  “是,是代清的传教士。”

  潘璜喘了口气,瑟瑟说完。

  营帐中的几人闻言之后,顿时松了一口气。

  本想怒斥几句,看到潘璜比太子还稍显稚嫩的面容,又都无奈摇头叹气。

  负责欧洲事务的陈安德,看了眼慌乱的潘璜,正色问道:

  “说清楚,什么代清传教士?”

  “是从中土来的,还是从欧洲来的。”

  “只有传教士吗,有多少人?”

  “为什么和荷兰人一起?”

  潘璜缩着脑袋,斟酌道:“不是一起的。”

  “那些传教士是从代清出使回到欧洲,又从欧洲返回中土。”

  “路经苏门答腊时,被南洋汉人和亚齐国发现是太子殿下的敌人,把他们一群人抓了送来。”

  “连带翻译通事总共十五人。”

  “他们刚刚被押送至大光城,荷兰使者后脚一起抵达。”

  众人总算把那颗吊着的心放下来。

  朱慈煊一屁股坐回椅子上。

  吓死个人。

  差点以为吴三桂和东虏荷兰听说永历在洪沙安札,一起打过来了呢。

  陈安德微微蹙眉:“那些传教士是不是因为耶稣会的中土礼仪之争而回来的。”

  潘璜眨了眨眼睛:“我好像听那些翻译通事是说耶稣会的传教士,但不清楚是不是什么礼仪之争。”

  朱慈煊和陈安德互望一眼。

  朱慈煊和陈安德聊过欧洲,知晓其在梵蒂冈时,有这么一批从京城来的传教士。

  “你先将传教士唤进来。”

  潘璜:“是。”

  没过多久。

  一群深目高鼻,相貌有所差别的欧洲人进入营帐。

  为首者很有眼力见,作了个标准的大明文人揖礼,汉话还带着点苏浙口音:

  “耶稣会卫匡国拜见,大明太子殿下。”

  其余人也紧随其后,不过显然没久居中土,口音还和神机营的米丹一样奇怪,甚至磕磕绊绊的。

  “南怀仁、柏应理、鲁日海……拜见太子殿下。”

  都是华夏通啊。

  朱慈煊正欲开口。

  陈安德却突然暴起:“果然是你这老匹夫!”

  话音未落,大步奔向卫匡国,举起拳头就是砰砰三拳。

  这年头,敢跨越半个世界的传教士,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卫匡国猝不及防的挨上两拳后,就仗着比陈安德强壮的体魄,反压后者扑地。

  众目睽睽之下,两人打上一场自由搏击。

  营帐中人皆是目瞪口呆。

  还是潘璜见自己上司兼半个老师处于劣势,急忙上去帮忙。

  马宝沐天波也是匆匆醒悟,连忙上前拉开扭打成一团的两人。

  陈安德捂着被踹了一脚的胸口,手指拍着尘土的卫匡国:

  “殿下,拿下这老匹夫,此人是东虏伪帝顺治的使者。”

  “昔日在梵蒂冈,臣和卜弥格向罗马教皇求援借兵,就是这老匹夫从中作梗,让臣无功而返。”

  卫匡国拍掉身上的泥土,神情镇定:

  “陈大人,你们比我还先达到罗马,踯躅三年没有成事,怎么可能会是我的原因。”

  “还不是你们之前糊涂的向法国人求助,不知道教皇乔凡尼与法兰西有矛盾,引其不快吗?”

  卫匡国转头看向朱慈煊,为其解释道:

  “太子殿下,教皇乔凡尼不同于他的上任教皇乌尔班。”

  “他支持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拒绝承认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独立。”

  “法兰西人希望西班牙衰落,在庇护教皇乌尔班子孙后,与乔凡尼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所以乔凡尼对陈大人和卜弥格教士很不顺眼,故意搁置他们,等到新教皇法比奥上位,才商议是否帮助大明,只是彼时代清已经占据中土。”

  “所以陈大人才徒劳无功。”

  幸好马宝拉着,陈安德差点又要冲上去,愤怒道:

  “难道不是因为你替东虏人宣扬,说他们已经征服了中土,西方列国才不愿意出兵的。”

  卫匡国有些局促,看朱慈煊脸色平静,又开口道:

  “陈大人,我可不是什么鞑靼人的使者,据实而言而已。”

  “我回欧洲是受汤若望教士所托,关于中土教徒礼仪相争,论及汤教士,他还是你们大明的大臣呢。”

  “教皇乔凡尼严禁华夏传统,还是我回到罗马,教皇法比奥撤销禁令,从而召见大明使臣。”

  柏应理和鲁日海劝和道:“陈大人,卫匡国说的都是真的,他真不是因鞑靼人出使。”

  “我们本来是要和你一起回中土的,结果是教会的安排,才让我们与卫匡国一起坐船。”

  “他回罗马,也是教会的要求。”

  陈安德破口大骂:“放你家的意大利炮。”

  “不是老匹夫到处翻译宣传他那本鞑靼之战,欧洲列国怎么会清楚我华夏根底。”

  朱慈煊一直面带微笑的看着一群传教士。

  不太在意传教士的来历。

  不就是为了传教吗?

  东方还有比他这个天主降临之圣,更有资格被传教的君主吗?

  【卫匡国(一流传教士)】

  【南怀仁(一流传教士)】

  【柏应理(二流传教士)】

  【康斯坦丁·福尔康(二流文臣)】

  十七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流亡国外的残明朝廷,缺什么,文臣。

  这不就来了吗?

  这些有西方技术的传教士,简直是雪中送炭。

  但等听到陈安德说的书,朱慈煊压住心中的火热,面色凝重。

  “鞑靼之战?”

  潘璜见势,从收缴的传教士书信中翻出一本书,呈递给朱慈煊。

  “殿下,应该是这书。”

  朱慈煊接过,迅速翻看了一遍。

  英译版他也能大概读懂。

  【远离鞑靼地方,南方的中土人,他们在亚洲居民中最软弱无力。】

  【摄政王死于1651年初,他是鞑靼人征服中土的功臣,他的英明、公道、仁爱及军事才能,赢得鞑靼人和中土人的爱戴。】

首节 上一节 58/1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兵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