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78节
反而是清军士兵受不了,纷纷避开,铲起泥土灭火。
好不容易将几丈木墙烧的扭曲变形,明军又动作迅速的调来火炮和火铳队。
对准想要推倒木墙的清军。
见进攻彼处的绿营兵麦子一样倒地,回到将台的吴应麒一时讪讪。
良久,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吴三桂终于忍不住鸣金退兵。
低沉的牛角号声让进攻的清军士兵们纷纷如释重负。
土司兵们慌不寻路的往后逃窜。
打了十年仗的绿营兵反倒令行禁止,重新躲在盾车后面,缓缓撤退。
退至一里外。
只留下火炮继续与明军对轰。
没过多久,张国柱和杨武也先后回来。
张国柱脸上带着擦伤:“王爷,不能进山林,太多陷阱了。”
“还有数不清的南蛮人躲在密林里,发冷箭。”
“南蛮人熟悉地形,一个个和猴子一样灵活,追也追不上。”
杨武同样拱手道:“王爷,我那边倒没有林子。”
“但等我翻过两座岗峦,翻过长墙,除了零零散散的守兵外。”
“还有明军骑兵巡哨,翻过去的一百人手,瞬间就埋没在明军铁骑下。”
吴三桂面无表情的缓缓点头:
“如此,撤兵回汉龙关吧。”
“今夜,你们和沈应时、阎镇各领五百精兵,夜袭尝试一下。”
入夜。
吴三桂看见木墙后的明军点燃火把,在黑暗中形成一道道闪烁的光点。
便知道夜袭没有效果。
日夜交战,都难以破防。
吴三桂立马改变策略。
让杨武张国柱领三千兵,去往天马关,佯攻彼处。
汉龙关外,分散一万兵马成二十股,让麾下的总兵副将游击,各带一支,将战线拉长二十里地。
虽然战损减少了,甚至拔除掉三四处的木墙。
但少兵也很难彻底攻入墙后。
等吴三桂领大军赶来,朱慈煊已经将攻入木墙的清军驱赶出去,重新布置好盾车和圆木。
双方如此折腾了三四天。
吴三桂总算等来了好消息。
“王爷。”
“吴国贵将军已经绕过木墙,距离汉龙关只有五十里地,等明日便可彻底突破木墙。”
吴三桂摩拳擦掌,这一战打的他可十分憋屈。
他算是体会到昔日代清八旗在关外的束手无策。
“好,明日午时,发起总攻。”
为防止朱慈煊察觉异样,吴三桂再次让人连夜不歇的进攻。
等到午时,吴三桂尽出汉龙关剩下的两万士卒。
但进军到“长城”的城门口。
已经能透过仓促修补的城墙,看清后面的瓮城了。
瓮城寨门突然打开。
红珠凉笠,窄袖戎服的清军士兵飞快跑到吴三桂跟前。
哨探上气不喘下气:“王爷。”
“昨日明军发现我部后,就撤兵了,我们前军抵达汉龙关外,只有数百明军骑兵。”
“都统大人,让我告知王爷,他已经领兵去追击明军了。”
吴三桂顿时咬牙切齿。
朱慈煊在干什么?
大明时擅弃边关,可是杀头的死罪。
他清空四郡百姓,费了那么大力气建造的“长城”,就这么放弃了?
“沈应时,你带着军中的铁骑,追上吴国贵,追剿朱慈煊的军队。”
“夜里行军,跑的了多远。”
“下一座城池兴威城还在一百里开外,他还能一晚上跑一百里?”
吴三桂也顾不得拔除木墙,率领大军继续进军。
然而,等到傍晚。
坏消息突来而至。
吴国贵满身风尘,说出的话让吴三桂呆如木鸡。
一日奔袭近百里,让吴国贵汗如雨下。
“王……爷,朱慈煊竟然还修了一道木墙长城。”
“就在他汉龙关外的长城后面,四十里地又造了一道长城。”
“我让人翻过去查看,在后面二十里外,还有木墙关隘。”
“连绵不绝啊,王爷。”
第70章 六十里连营
吴三桂与吴国贵会师进军,到第二日申时末才到第二道长墙。
拿着千里镜认真端详了一番,吴三桂缓缓松了一口气。
这道长墙不像第一道长墙那般夸张。
只有一丈高,也不是一眼望不到头。
也没有夸张到在岗峦丛山上立起木墙。
但依然很难跨越。
汉龙关外好歹还有一些平地,深入木邦后,低地被茂密的丛林覆盖,树木高大,藤蔓交织。
看着山峦上的小溪沼泽,就清楚大军难以行进。
吴应麒开口:“父亲,昨夜又跑了五百土司兵,继续打下去,怕是军中会鼓噪哗变。”
吴三桂心中早已有所预料,直接道:“告诉那些土司头人。”
“力战者,我会向朝廷申免他们三年税赋朝贡。”
“擅逃者,我们即使败了,回去也屠寨屠村。”
吴国贵也出声道:“王爷,木邦周围被连绵山脉环绕,大军行进十分艰阻。”
“我带的一万兵马光路上就折损了近千余人,马宁将军能靠着怒江运输辎重,可能比我好些,但也好不了多少。”
他们出发前就已经有所估计。
他们从川南进攻贵州时,也跋山涉水绕过李定国的关隘。
但没想到这边境之地竟然比地势起伏的贵黔还难穿插。
吴国贵咬咬牙,继续道:“即便朱慈煊后面的关隘,没有前两道壁垒森严,我们也突破不了他的乌龟壳。”
“而且朱慈煊的勇武世之罕见,我的精骑追剿他断后的骑兵,被他轻松击退。”
吴三桂抹了一把落在头顶的雨水。
看一眼乌云蔓延的天空。
自语道:“春分了。”
万物萌芽,草木苏醒。
植物开始茂盛起来,他们行军突击都会愈发艰难。
再过半个月,清明到来,瘴气就会开始升起,瘟疫也会在军中产生。
吴三桂扭头看向儿子和心腹,已然都心生退意。
“我在汉龙关外,损兵五千多,连带你吴国贵和马宁部的损失,也才七八千。”
“蛮莫方向也只会折兵数千。”
“你们觉得清廷拨银三百万,从湖广桂粤调来无数粮秣,就想看到我们仅仅伤亡万人,连一座敌城都没攻克就撤兵吗。”
吴三桂双眼微眯,缓缓说出自己的战略意图:
“损失太少,清廷免不了以为我们在避战,养精蓄锐。”
“三万人吧,伤亡到小一半就够了。”
一万土司兵和三万大西旧军,至少也要耗进去大半。
吴三桂望向第二道木墙:“我们也不要想着进攻腊戍城和阿瓦城。”
“打下兴威城,以此为据点,沿途用朱慈煊做的木墙关隘为防。”
“有这个交代,清廷就该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