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83节
也难怪顺治帝把这个比包衣奴还低一等的辛者库奴,提拔为大内侍卫。
难怪吴三桂从东北边境打到西南边关,久经沙场也忍不住认其为义子。
至于王辅臣的忠心,会不会在朱慈煊时刻玉笏准备下反噬。
只能说吕布刚投诚时,还是义父的好儿子。
王辅臣比潘璜夸张多了,能得到顺治洪承畴吴三桂这些人精的信任欢心,是有道理的。
在朱慈煊强迫结为义兄弟后,就一直守在门口当保镖。
昨夜,朱慈煊跳入阿瓦河,前去与白文选汇合。
这个陕甘出身的吕布,没有丝毫犹豫的跟着跳进河中夜渡。
就算心中有所防备,朱慈煊也忍不住感动信任这个义兄。
亲兄弟都不一定能做到吧。
王辅臣不会也有什么护主的绑定天命。
卖命的有些过分。
回到战场。
大将被斩,孙崇雅部顿时混乱起来,而从满山大火逃下来的马惟兴部冲进阵中,致使孙部愈发混乱。
而在朱慈煊王辅臣白文选马宝为尖端,三千铁骑的冲锋下。
孙崇雅的军队彻底崩溃,作鸟兽散。
“我是大明叙国公马惟兴,反正的淮国公马宝是我弟弟。”
“我已经率部割发反正大明了。”
朱慈煊瞧见不远处挥舞辫子的光头,轻拉缰绳,驾着白马黄马疾驰到他身前。
“叙国公,还认得孤不?”
马惟兴望着全无以前书生气的太子殿下,愣了两息,匆匆半跪出声:
“如何认不得殿下,我与马宝都曾在皇上左右护驾,自粤东就见过殿下了。”
“罪臣马惟兴见过大明太子殿下。”
“殿下,昔日我困在滇西,被逼无奈,为了将士的家眷和百姓性命,才无奈投了吴三桂。”
朱慈煊抬手匆匆打断其的话:“上车。”
统率85,武力88。
又是个一流武将。
马惟兴吩咐自己副将率众跟在骑兵后面,仓促登上太子的战车。
满是玉石,差点没站稳。
“叙国公,马宁还剩多少军队,他在哪里?”
马惟兴用脚推开一片站住的地方,沉声道:
“殿下,马宁部两万兵马,只有一万五千战兵。”
“我带走了一千多,孙崇雅带来三千,河对岸的狄三品有两千兵马巡弋。”
“他本部只有八千人左右。”
王辅臣和白文选马宝带着骑兵来回冲锋,彻底冲散清军后,也来到朱慈煊身边。
朱慈煊戟指正从兴威城下撤离的清军:
“孤持玉笏,公等持槊,即使百万众又奈我何!”
三个一流武将,两个顶中顶的绝世武将。
只要没有火炮关隘,天下何处不能去。
可惜吴三桂没在。
朱慈煊还想试一下,义兄的义父,在不在系统判定的父亲范围内。
不然,活吕布王辅臣加上朱慈煊吕布附体,两个吕布,霸王也要折服。
王辅臣三人闻言,顿生豪气,纷纷开口愿随殿下。
马惟兴嘴巴同样应承道。
但心中却有些别扭。
玉笏?
不是弓吗?
而且太子为什么不杀人啊,玉笏砸人倒地就跑,让诸将士卒补刀。
到了洪沙瓦底,开始信佛了?
想到贺九仪说太子癔症没有完全康复,马惟兴有点慌。
我登上战车,不会被误伤吧。
朱慈煊开口打断马惟兴的胡思乱想。
“叙国公,指出马宁的将旗。”
……
“总兵大人,是猛火油。”
等副将探明山上凶猛火势的情形,马宁有些醒悟。
猛火油比水轻。
山峦上的小溪带着猛火油,才成如此燎原之势。
明军肯定还在山中布置了干草燃油。
山上和木寨窜起数道冲天的火舌,树木被烧的劈啪作响,时不时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在春风的助力下,烈焰很快蔓延连接。
从山峦到山下木寨,炽热的火墙拔地而起,犹如一道火龙横亘在他们的退路上。
马宁闻着空气中淡淡的硫磺味,看向尝试突破火墙的辽东精锐将领。
辽东将领的金钱鼠尾辫都烧焦一半,摇头道:“冲不过去,几十丈宽的烈火,虽然没有完全覆盖,但也很难通行。”
“光是硫磺味就让人几乎窒息。”
“明军还在后面不断添油加火,山林中的明军还在射箭干扰我们。”
马宁犹豫良久。
反正投明吗?
但还没到绝境,他有一万兵马,且战且退,也能全身逃至孟定。
彼处山峦重叠,白文选骑兵追不上。
而且五千平西王本部兵马,肯定不会就这么未战先降的。
他在代清是援剿总兵,到了大明呢?
跑到马惟兴马宝两兄弟麾下做个副将?
一念至此。
马宁留下亲信带着民夫用火炮断后,仓促集齐六千兵马准备北返孟定。
然后兴威城突然开炮打乱清军的火炮阵型。
那些民夫见势不对,直接四散逃窜,督战队不断砍人也不奏效。
他们也清楚,现在逃还有几分机会。
等明军杀来,夹在两军中间,才是真正的死路一条。
不少民夫直接跳进阿瓦河中。
马宁眼睁睁看着明军轻松突破他的布置。
冲到他面前。
也看见了孙崇雅部将说的白马。
看见了朱慈煊的日月龙旗。
更看见了王辅臣。
双目圆睁,马宁难以置信。
王辅臣这个浓眉大眼,又认了永历帝为义父吗?
刚被抓不久,就给大明效力。
完了。
马宁脑海中只有这两个字。
他以前虽没和王辅臣一起作战过,但人的名,树的影。
刚刚入关,得到大半天下的多尔衮阿济格等名将都称赞不已的活吕布啊。
力抗多尔衮两次亲征。
代清刚入关,勇武的八旗子弟都以认识马鹞子为荣。
白马战车上的朱慈煊挥甩着玉石,直接砸倒一片立枪阻拦的清军。
王辅臣在那白马战车的掩护下,如入无人之地,没有人是他一合之敌。
马惟兴这个前几天还忠心耿耿的本家老乡,还在不断挽弓射箭。
在这三人的冲锋下,明军骑兵瞬间突入撕开一道口子的清军阵中。
纵马驰骋,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插清军一个个阵型之中。
马刀长枪在空中划出道道寒光,夺取着清军士兵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