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92节
而且除了景栋府本身的三千府兵外,张勇为防止滇南元江的沐天波沿江而上,还派了两千绿营兵。
关键是必经之路上的母瓜关。
他五百人,土司和朝臣带来的两千兵,没有攻城器械,很难克关通行。
要不要放弃这些家丁土司兵,小路绕行。
只是后面会行军速度会慢一些。
朱慈煊与白文选几人商量后,决定先到母瓜关看一看。
入夜,看望完雷跃龙,朱慈煊回到自己的营帐。
系统面板正跳出提示。
【你征募到二流文臣张佐宸、龚彝,获得100天命值。】
【李定国攻克三宣,你收复三宣和孟缅,获得400天命值。】
“马上就有两千天命值,借着校长的运气,来一发。”
看到躺在地上凉席吃泡菜的卡卡,朱慈煊顿时就心中一凉。
果不其然。
画面直接定格在一张整容脸上。
【叮……】
【汉城第一深情:为了你颠覆国家又如何,纯爱战士应声倒地;当你对上女人,随其魅力降低智力,失去理智。】
朱慈煊痛拍大腿:“坏了,我成替身了。”
这下真变成吴三桂了。
麻蛋,到吴三桂的地盘,就抽出他的天命。
校长的信念也抵不过吴三桂的怨念吗?
……
第二天依旧心情郁闷的朱慈煊召集文武群臣。
将雷悦龙龚彝等文臣留在孟缅,三十几个武职官员随军,带领指挥家丁和土司兵。
连带民夫,合军三千进入景栋府。
然而翌日晚上。
抵达母瓜关下的朱慈煊,猛然一愣。
只见月光下,城头上的日月旗帜正迎风飘扬。
下一章晚些
第81章 殿下,前面是满城
景栋府城,府衙书房。
景栋土知府陶斗,看着面前穿着大明盔甲的滇人,十分无奈的开口:
“赵兄弟,胡兄弟,你们何必来为难我呢?”
陶斗心中郁闷之余,还有几分愤怒。
也就是绿营兵和吴三桂的亲信都到母瓜关驻守了。
不然光这一高一矮,身穿明甲,进入景栋府衙,他都会吃不了兜着走。
陶斗咬着牙:“晋王在腾越和平西王打,黔国公在元江府和张勇打。”
“你们既要反正投明,过了景栋府。”
“走孟缅去往三宣也好,走威远州去元江府也好,何必来我这儿呢?”
大明开国公赵印选缓缓出声:
“陶知府,大明不但没有亡国,反而在南蛮立定脚跟,攻打回来了。”
“如今太子和晋王兴兵二十万,吴三桂艰守滇西。”
“我们这些大明旧臣此时不反正协助朝廷,更待何时。”
陶斗压制住想骂人的冲动,慢条斯理道:
“开国公,雷阁老和张阁老他们都已经去往孟缅,准备过边境到洪沙瓦底。”
“我也冒着风险放他们过境,不是我不心怀大明,而是我只能做到这一步。”
陶斗站起身,严肃道:“雷阁老他们是孤家寡人,你们两个也是地方豪强。”
“你们带着部属可以投明,但我这个土知府下面还有那么多土司。”
“我家土司百姓就有数千人,我怎么带着他们背井离乡去往洪沙瓦底。”
陶斗背着手,来回踱步:“大明势大,平西王难以对抗,等到太子和晋王攻复大理楚雄,我自然会投。”
“但不是现在。”
“景栋府紧挨着楚雄,旁边的镇沅府新化州就有近万清军。”
陶斗停下脚步,与赵印选对视,语气都带着一丝哀求:
“我此时跳出来,真的会被代清杀鸡儆猴,株连九族的。”
前年沅江府的那嵩就看不清形势,毅然决然举起明旗,直接让吴三桂屠寨。
千里外的朱慈煊和李定国,来不及替他陶斗挡下清军屠刀。
陶斗眼见赵印选无动于衷,依旧没有什么表情。
忍不住看向赵印选后面,身材短小精悍的明将。
“胡兄弟,卫国公,我知道你早已心灰意冷,隐居乡野。”
“开国公找了你几次,都不答应出山。”
“何必在这个时间,蹚这浑水呢?”
胡一青眉宇处有一道寸许长的伤疤。
听到陶斗的话语,伤疤微微扭动。
“那是彼时我以为大明已经亡了,心如死灰,才想着苟且偷生。”
“不再过问世上任何事。”
胡一青嘶哑说道:“但现在,太子携二十万大军之势,远胜张逆的大西军出滇之势。”
“只要我和李定国再两蹶名王一次,大明就能重新点燃天命。”
陶斗一时无言。
不是看不起胡一青的豪迈之言。
陶斗知晓卫国公胡一青并未夸大其词。
李定国出滇前。
永历朝廷唯二能以武力震慑清军的。
就是胡一青,和曾背过永历帝的焦琏。
王辅臣也就沾了大同离京城近,才在八旗闻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天下猛将。
西路马鹞子之前,真正让清军闻风丧胆的是胡一青这个牛蛮子。
勇冠三军。
擅用标枪,常数十步外取敌性命。
曾经和桂省清军第一人线国安单挑,不是线国安不讲武德叫人来救,差点将其斩落马下。
弘光年,朝廷募滇兵,赵印选和胡一青出滇抗清,入闽勤王。
胡一青直接将投清的前明大将,杀退十几里外。
更是和焦琏配合,经常两人冲阵,在全州桂林杀敌无数。
云滇皆以出了个牛蛮子为傲。
真有代清王爷周围只有寥寥一两千兵,胡一青绝对敢来个阵斩名王。
陶斗原地沉默良久。
依旧摇头道:“不行,大不了你们杀了我。”
“至少我能保存我的妻儿和我的土司。”
赵印选和胡一青对望一眼,知晓陶斗不会屈服起义。
只能按照刘玄初的第二方略。
“陶知府,你知道太子已经派兵从孟定奇袭孟缅了吗?”
陶斗猛然一惊:“什么?”
那不是马上就要打到景栋了。
为什么孟缅没有消息传来?
赵印选缓缓道:“你知道太子有二十万大军吧。”
“腾越难越,元江府的黔国公被挡住,东西两路不通,太子必然会派数万大军径直北伐的。”
“孟缅使刀松就是察觉到明军已过孟定,方在龚尚书的劝说下,重新反正归明了。”
陶斗有些懵,又一时犹疑不定。
确实腾越元江难过,手上兵马足够的太子绝对会再开辟一路战场。
从孟定直接北上突袭楚雄昆明,也确实是条路线。
这也能说通孟缅为什么没有反应。
但绝不会是赵印选所说的数万大军,滇南山水难行,了不起数千兵马,学三国里的邓艾偷渡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