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第26节

  虽然他的确没投降,但亲戚朋友同窗同年无数投降的啊!

  就这太祖高皇帝的凶悍,收复京城是早晚的,再加上这凶残,那时候这些真就得进大缸了,他回去说不定能劝说几个起来反清的,到时候给北方士绅多少还能留个根。

  “陛下,此辈的确死不足惜,然民间欲为国尽忠者亦不乏其人,只是苦于无朝廷音讯,臣北通州人,祖籍山东,若携陛下圣旨晓谕,忠义必蜂起。臣虽为御史,然陛下治理,百官有序,万民晏然,实无臣之用,与其尸位素餐,不如北上为陛下晓谕忠义。”

  杨维垣赶紧说。

  这当过阉党的说话就是不一样。

  “行,去吧,临走前找韩太监领些金银。”

  太祖高皇帝龙颜大悦。

  然后杨维垣赶紧像张捷一样告退了。

  紧接着黄端伯也请旨,他请求携带圣旨南下徽州,然后前往江西湖广晓谕臣民。

  于是他也赶紧跑路。

  ……

  这些大臣都很着急,毕竟就这太祖高皇帝画风,实际上比原本那个更恐怖啊!

  原本那个终究不是开挂的,所以尽管凶残,但知道必要时候依然要安抚一下士绅,也知道需要用儒生,虽然白刃不相饶,但在这之前,那金杯终究还是同汝饮的。但这个根本不管儒生,包括这些大臣全都是摆设,有事根本就不跟他们商议,全是他和那个韩信拍脑门决定。而且也不用过去那套,全都是直接对老百姓,至今就连应天府,包括上元和江宁两县都没主官,就是从胥吏里面挑了几个代理。

  而民间则是他任命那些军官管,属于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包括原本民籍也是如此。

  有事也是召集这些军官,然后向他们下旨。

  内阁也罢九卿也罢,唯一作用就是给他对外面各地发圣旨。

  这些大臣就是尸位素餐。

  也没人找他们办事。

  就目前这局面,还是能离开就赶紧离开吧!

  “这科举选出的还不如征辟。”

  群臣都走后,韩信说道。

  “那是因为科举已经被玩烂了,但征辟最后被玩的更烂,科举再烂,这大明朝至少还有三成多进士的祖上没有出过进士或举人,哪怕到我大清,最后也还有一成多,你们那征辟到最后已经变成九品中正制,门阀,彻彻底底变成了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

  离离岩上草,郁郁涧底松。以此比寸茎,荫我百尺条。

  根本不给寒门一丝机会。

  科举不是问题,问题是科举的内容必须得改。

  科举后的任用必须得改。

  老朱那时候也不是这样,他那时候进士没有当县令的,都得先当几年县丞学习一段时间。”

  杨丰说。

  当然,现在没空管这个。

  事实上他以后也没空管,而且韩信想玩的就是古典帝国化。

  或者说秦制。

  这种体制下科举就算还有,也只能变成现代的考公,然后为官府提供类似胥吏的,而主官必然还是以军功,没在战场上砍过人头的,很难有资格去当知县。

  现在南京就已经在这样搞。

  打完这几仗后,之前任命的那些军官也进行了大量撤换,毕竟当时只是临时性,真正任用还得看表现,战场上打仗表现不好的撤,换上表现好的。然后这些军官也是地方管理者,包括原本民籍也归这些军官管理,本来南京城也是坊,无非这些军官各管一坊,青壮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此举当然让士绅们非常不爽,毕竟他们就算民籍,也得受这些军官管理,而且根据他们的田产,他们还必须得承担兵役,一百亩就得出一个壮丁当兵。

  没有?

  没有就收地。

  然后把地给那些愿意当兵的。

  或者自己掏钱赞助军费,交多少银子折算为一兵。

  再或者自己认个养子,由后者代替亲儿子,但基本上没人选这个,毕竟养子是要分家产,这可是老朱的规矩,养子是要分家产的,士绅们收的养女是不能享用的,那就是亲女儿一个待遇,敢享用直接绞刑架。

  虽和亦奸。

  就算对方同意那也是强。

  这就很不划算了。

  所以基本上都是额外掏银子,而且还不是掏一次。

  毕竟又不说一辈子就征召一次,需要时候还得再征召,哪怕战事频繁一年征召一次也有可能,然后不想上战场就再掏一遍银子。

  细水长流。

  此外杨丰还给工匠单独制定了一个制度……

  城内的铁做坊。

  杨丰拿着一支燧发枪,对着前面扣动扳机,伴随枪口黑火药的火焰和浓烟喷射,子弹也正中那里的靶子。

  这是一支真正的狗锁枪机燧发枪了。

  “不错,你们六个人一起做的?”

  他看着面前六个工匠。

  “回太祖爷,正是小的六个,您给了样品后,小的们照着做的,其实也不算多难,就是里面的簧片麻烦,不过小的此前做过自鸣钟,会做簧片,故此做的快些。”

  为首的赶紧说。

  “继续做,把你们做的所有燧发铳都刻上你们名字,以后它每打死一个敌人就算你们一分军功,以十分为一功,依照军功赏功。”

  杨丰说。

  那工匠还不是很明白。

  “你造一支燧发铳,这支燧发铳打死一个敌人,你就有一分军功,打死十个敌人,你就有一功,也就是赏赐你一百亩地,你做十支燧发铳,这十支燧发铳每支打死十个敌人,你就有十功,然后分一千亩地。当然,你一个人做不出这样一支,这是你们六个人做的,所以你们六个人分这些地,至于这些铳造价是另外的,这些地只是作为你们军功的赏赐。

  当然,你们也可以不要地,十个军功就能换一爵了,所以你们也可以换一爵然后由你们指定一人去做官。

  军功授田。

  军功授爵。

  都必须由军功。”

  杨丰说。

  那些工匠都傻了,做梦一样看着他。

  “那,那得多少地来分啊?”

  其中一个难以置信地说。

  “这天下万国加起来,也不过五万万人,就是全杀光,也不过五百万万亩地而已,更何况这与你们无关,朕的规矩就是如此,只要你们有军功,朝廷就必须给你们地,若朝廷做不到,朕准你们拿起你们自己造的燧发铳,去找朝廷要个说法。”

  杨丰说。

  “那,那不是造反了?”

  为首工匠惊恐地说。

  “朕就是造反起家,朕能造反,你们为何不能?”

  杨丰说。

  工匠们瞬间清醒,吓得全都跪下了。

  “但你们也得记住,你们做的军械好才能分军功,若你们做的军械不好,甚至连累士兵伤亡,那也一样是要承担军法,朕当年就对茹太素说过,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朕给你们想要的。

  但你们,也要给朕想要的。”

  杨丰说。

  这就可以了。

  要从上到下,从军队到百姓,全都恢复帝国化。

  什么?

  地不够赏赐的?

  那周围不都是地吗?

  大明的确就几亿亩地,就算再继续开荒,也就十几亿亩,可东南亚要多少水田没有?西域广袤土地难道就不是土地了?再不够还有东欧大平原,再不够还有新月沃地,还有印度平原,这世界上就不缺土地。

  反正他说了,朝廷没有足够土地可以赏赐,那老百姓有权拿枪去找朝廷要个说法。

  你们朝廷看着办吧!

  要么让他们拿枪向外去开始他们的昭昭天命,要么他们拿枪找朝廷要他们的昭昭天命……

  就是昭昭天命啊!

  太祖高皇帝亲自许诺的,亲自制定的规矩,这就是昭昭天命,你们做不到那就得给我们个说法,这种情况下朝廷会怎么选择是不会有任何悬念的。

第21章 剥皮实草,太祖雅政

  太祖高皇帝的制度,迅速在南京城内引发造枪炮热潮。

  这座城市并不缺工匠。

  毕竟朱元璋当初建设时候就是按照一个完整军事体系建设。

  军用的所有制造在这里都有,从铠甲到火药,从冷兵器到火器,甚至包括造船的,他在紫金山栽满桐漆棕之类树木就是为了就近取材。所以这里有足够数量工匠可以制造枪炮,甚至在自鸣钟出现后,这里连仿造自鸣钟都已经是多年的产业了。

  包括原材料都充足。

  哪怕制造火药的硝石和硫磺都一样堆满各处仓库。

  皇宫的内库。

  工部所属的仓库,

  各卫所属的仓库。

  ……

首节 上一节 26/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西线开始征服欧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