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67节

  “喏!”薛万备神色肃然的拱手。

  皇帝曾经说过,东宫有为国储才之能,段宝玄调任东宫太子右卫率司马,将来重用也是必然。

  而且还不仅如此,段宝玄的族叔段志感为左卫郎将,在关键时刻,很有作用的。

  李承乾松了口气,说道:“好了,诸卿,还有何事?”

  “殿下……”太子洗马令狐德棻刚要开口,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太子通事舍人高真行引通事舍人来济进入殿中,认真拱手道:“殿下,陛下有旨,请殿下和太子詹事,太子少詹事即刻入两仪殿,有要事商议。”

  “喏!”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

  ……

  夜色之下,步辇缓缓朝东宫驶入。

  一日朝议,直至如今方歇。

  李承乾进入崇教殿,然后让人传信后宫,他今日就在崇教殿歇息,不回后宫。

  火烛被点燃,李安俨小心的扶着李承乾躺下,然后挥退众侍从,然后才迟疑的问道:“殿下可是提前便知道西突厥乙毘咄陆可汗会侵略西域,遣兵东寇伊州?”

  安西战事又起,西突厥攻伐安西。

  今日在朝堂上,李承乾顺手建言将犯错的同州刺史李袭誉调往安西军前效力。

  皇帝允许,在调凉州都督郭孝恪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的同时,免同州刺史李袭誉一切职务,流放安西。

  虽然是流放,但实际上以他的身份,和安西的局面来讲,不过是以布衣之身在安西军前效力罢了。

  李安俨是最知道事情内情的人。

  弹劾李袭誉就是李承乾的手脚,如今建议将史李袭誉调往安西军前效力的也是他。

  也是李安俨看不明白这其中的详情,为什么李承乾会提前知道西突厥的进犯,为什么他又能恰好的算到这一切,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这里面的疑问太大了,大到李安俨都忍不住的地步。

  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没错,孤提前就知道西突厥要东侵之事,此事并不难推断,你忘了,孤这半年对于吐蕃,吐谷浑,还有薛延陀的事情都非常关注,同样捎带看向西突厥也是正常的。”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西突厥乙毘咄陆可汗,今年杀害了西突厥叶护沙钵罗,吞并了他的部眾?,实力强大之后,又向南攻击吐火罗,灭亡吐火罗,如此自恃强大,性情必然骄倨,然后侵略西域,遣兵东寇伊州是能够预见的。”

  李安俨认真的点头,李承乾这半年看的奏报,很多还是李安俨送过去的。

  “至于说如何推断他们会在此时动手,也不难。”李承乾抬头,轻声道:“如今已到秋后,而再晚,西域就要变冷了。”

  西域的天气冷的比中原要早,所以他们若要动手,必然会在这个时候。

  当然,话是这么说的,但李承乾能够知晓,也是因为他前一世特别关注的原因。

  不止如此,弹劾李袭誉,其实是那些甘凉旧族早就要做的事情,而且前世他们也做成了。

  只不过前世的结果是罢官夺职,废为平民,被流放泉州,之后去世。

  李袭誉算是高祖旧臣当中的一员,皇帝自然不会额外开恩,以功抵罪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不过李承乾提出放李袭誉一把,李世民也不会在意,顺手就准了。

  ……

  “至于说孤为什么这么做,当然是因为勋国公。”李承乾抬头看向李安俨,目光幽幽的说道:“弹劾李袭誉,虽然是那些甘凉旧族做的事情,但背后却有勋国公的介入,那么只要李袭誉能重新立功,杀回来,那么那些甘凉旧族自然会受到压力。”

  甘凉旧族,张亮,李泰。

  李承乾在一步步的把张亮往李泰那边引。

  如今的李泰,如果真的想要做什么的话,他的力量太弱了,是时候帮他增强一些力量了。

  “可是殿下,李袭誉什么时候能够重新立功杀回来,仅是西突厥还不够吧?”李安俨依旧有所不解。

  “当然不够!”李承乾嘴角闪过一丝得意,轻声说道:“放心,会很快。”

  。

第187章 父皇啊,你太无情了

  夜色深沉,灯火通明。

  东宫宜秋殿内,一声声凄惨痛苦的叫喊声不停的传出。

  秋风震荡,就连内外的红灯也晃动了起来。

  李承乾一脸焦急的坐在殿外的轮椅上,然而平静的声音却从侧畔传来:“太子,象为何意?”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然后转身对着身侧的皇帝拱手道:“启禀父皇,《老子》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皇帝宅经》曰:包罗万象,举一千从。故象,谓之曰万象,天地,宇宙。”

  “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李世民搂着站在他身前的李象和李厥,轻轻点头,看了站在李承乾身后的苏淑一眼,然后继续问道:“那么厥呢?”

  “《荀子》曰: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李承乾神色逐渐的平静了下来,认真攻守。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轻声说道:“你要谨记啊!”

  这是《尚书·大禹谟》中的话,是尧帝在传帝位给舜帝时,告诫舜帝关于治世之道的心经。

  人心动荡不安,道心幽昧难明,只有精诚专一,实实在在地实行中正之道。

  这番话,舜帝后来又传给了禹帝。

  现在李世民说给李承乾,这里面也有极强的告诫意味。

  李承乾认真记下,拱手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宜秋殿中。

  太子良悌郑氏正在生产,惨叫声虽然凄厉,但已经有了三十多个子嗣的李世民,却能够听出其中的力气,他知道这个孩子不会有什么问题。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说道:“若是个儿子,你想过起个什么名字没有?”

  “儿臣内心纷乱,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好名字来,还请父皇赐下!”李承乾拱手,神色紧张。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看向殿中说道:“等生下来再……”

  “哇”的一声清脆啼哭声突然从武德殿中传出,正在开口的李世民直接愣住了。

  他下意识的看向了一旁的李承乾,李承乾也是一脸的茫然,随即李承乾已经是满脸惊喜,然而,突然间他又满是忐忑的看向了殿中。

  李世民心中明白,虽然他刚才提出了儿子,但在未诞生之前想想是可以的,一旦孩子出世,立刻就要面临是男是女的问题,皇家男孩和女孩差别很大,尤其还不是正室子女。

  很快,东宫司记高氏就一脸欣喜的抱着襁褓从殿中跑出。

  来到李世民和李承乾的身前,高氏激动的躬身道:“恭喜陛下,恭喜太子,是位皇孙。”

  李世民下意识的看向李承乾,李承乾已经满脸欣喜,身体已经不由自主的看向了襁褓。

  一个皱巴巴的婴儿顿时出现在李承乾和李世民的眼前,眯着眼睛,身子红彤彤的。

  很不好看。

  但,是个男孩。

  “父皇!”李承乾转身,有些激动的看着李世民,拱手道:“请父皇赐名。”

  皇帝赐名意义重大。

  别的不说,皇帝一赐名,太子有了第三个儿子的消息,立刻就能传遍整个长安城。

  太子子嗣丰茂,皇家传承不绝。

  李世民不由得笑笑,然后低头看向婴儿,轻声说道:“《礼记》曰: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就叫李玖好了,诗曰贻我佩玖,贻当作诒。恰如其缝。”

  “多谢父皇赐名。”李承乾认真拱手。

  苏淑站在李承乾的身后,轻轻福身。

  玖,石之次玉黑色者。

  太子的庶子,的确恰如其缝。

  “好了,孩子带回去吧。”李世民低头看了李象和李厥一眼,顺手放开他们,然后感慨的看向李承乾道:“你也进去看看郑妃吧,朕就先回去了。”

  “儿臣恭送父皇!”李承乾立刻拱手。

  内外众人齐齐拱手道:“恭送陛下。”

  “明日清晨,记得到太庙,和宗正寺卿一起登录宗谱。”李世民特地的嘱咐了一声,见李承乾点头,这才转身离开。

  目从李安俨送皇帝走出承恩门,李承乾看着李象和李厥,这才对着苏淑感慨说道:“父皇是想起了母后。”

  苏淑微微一愣,然后低声说道:“是魏王。”

  “是啊,天下刺史,为君王牧守,青雀啊,他的心思……”李承乾摇摇头,李泰的心思谁都能够看透,但偏偏他以为谁都看不透他。

  “这样其实更好。”苏淑接过两个儿子,看向李承乾道:“殿下,今日看看郑妃吧,妾身就不进去了。”

  “嗯!”

  ……

  “砰”的一声,四五本厚厚的书籍被直接推到了地上。

  “九州之长,名曰李玖,父皇可真的会取名。”李泰拳头狠狠的砸在桌案上,脸色狰狞。

  李玖是李承乾的三子,太子的三子将来会是天下牧守,天下刺史,也就是太子将来必然会成为皇帝。

  这里面的意味太明显了。

  明显到了只要是个有心人,就能够听出这里面对李泰的针对。

  李泰如今已经是相州都督,但是他如今却滞留在洛阳,不为皇帝去牧守相州。

  这不是一个皇子该为之事。

  这便是清晰的在告诉天下人,李泰已经没有了任何成为太子的可能。

  想到这里,李泰握紧的拳头不由得松了下来,缓缓的坐在短榻上,神色无力。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了。

  李泰留在洛阳小半年,皇帝一次也没有来看过。

  皇帝回长安,也不带李泰。

  于志宁任黄门侍郎不算什么,但阎玄邃任司农丞,李泰却敏锐的嗅到了其中的凶险。

首节 上一节 167/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