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90节

  一旁的内侍吓了一跳,如果李治真的病了,皇帝少不了要怪罪他们这些昨夜在殿外值夜的人。

  所以,立刻内侍就指挥两名禁卫,将李治搀扶了起来。

  李治刚要挣扎,李承乾就伸手按住了他,严肃的说道:“稚奴,休要胡乱,你难道真的要生出病来,让父皇不安吗?”

  李治顿时一顿。

  就在这个时候,李承乾稍微让开身子,李治这才看清楚,两侧已经有无数的群臣在持笏肃立,一副要上朝的模样。

  而刚刚那一幕,他们全部都看在了眼里。

  李治的呼吸一瞬间几乎都停止了下来。

  “将晋王带下去吧。”李承乾看了李治一眼,摇摇头,长叹一声,这才从袖子里面取出玉笏,朝着群臣左上走去。

  李治任由禁卫将自己带下,终于他忍不住的回头,就看到李承乾已经带着群臣一起进入了殿中。

  看着无数群臣的背影,李治莫名的有一种什么东西已经飞速的离自己远去的感觉。

  他使劲的摇摇头,瞬间就将这种感觉掐灭。

  低下头,再度思索起来。

  ……

  殿中,皇帝已经坐在了御榻之上,神色健壮。

  群臣看到这一幕都不由得感到一阵欣喜,只有李承乾和还有长孙无忌两人的脸上带出一丝担忧。

  皇帝身上的脓疮虽然暂时的没了,但是感染却已经悄无声息的渗入了他的体内。

  他如今神色看起来好看,但将来,病痛反噬起来,将会更加的汹涌。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群臣齐齐躬身。

  李世民满意的看着群臣,点头说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群臣齐齐拱手起身。

  皇帝笑笑,然后说道:“昨日太子赶来定州,朕甚是欣喜,不过总是需要先处理朝政的。”

  群臣微微躬身,目光忍不住的扫了李承乾一眼。

  不少敏感的人,其实之前就看了出来,皇帝对太子实际上是有一些担心的。

  毕竟皇帝去朝两年,太子在长安城监国两年,谁知道这两年间长安的人心如何。

  尤其如今他们是知道皇帝身体不适的,一旦太子有什么别的心思,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但好在,太子接到圣旨之后,没有丝毫犹豫就直接来到了定州。

  这本身是一件极为值得称道的事情,但偏偏碰上了晋王乱来。

  好在一切终究是顺利结束了。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神色平静的问道:“太子,你先说说吧,长安诸事,如今如何了?”

  长孙无忌,刘洎,褚遂良,李勣,李道宗,李大亮,张士贵,阎立德,阎立本,姜行本,薛元敬,许敬宗等人,一时间全部都看向李承乾。

  皇帝不在这两年,太子对天下治理究竟如何?

第309章 怎么感觉当家的人是太子

  李承乾从袖中掏出奏本,递给张阿难,沉声说道:“这两年间,吏部官员调动,户部累收赋税,刑部处理案件,兵部征调兵员,工部生产军械,还有礼部册封侯以下爵位,诸般记录都在此处了。”

  稍微停顿,看着皇帝在翻阅奏本,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拱手道:“好在明年没有战事,朝中各部总算是能够彻底的缓口气,这两年间天下安定,儿臣总算没有辜负父皇所托。”

  李世民稍微翻阅了一下奏本,里面每一样的数据都很详细。

  尤其是户部,这两年攻伐高句丽,朝中的消耗很大。

  当然,朝廷夺回了辽东,虽然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投入,但大量的黄金和珍宝却是能直接变现的。

  另外还有大量的矿产,药材,木材等等,稍微采伐,也是能够弥补。

  战事大体上是亏的,但亏不是很多,等上两年,辽东的赋税上缴,朝廷便能缓过来。

  至于常年累月下来后面的,那就是纯赚了。

  实际上就是消化。

  消化辽东。

  但不管怎样,李承乾监国两年,基本上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在这本奏本当中写就。

  皇帝只需要根据这本奏本,然后让手下六部官员一一审核,就能够彻底弄清楚李承乾做的事情,然后所有一切全部重新接管。

  皇帝的目光落在奏本最后,眉头不由得轻轻皱起。

  “最后还有三件事情,儿臣单独提出来,是因为这三件事情也很重要。”李承乾拱手,神色认真的说道:“第一件事,是玄奘法师归唐之事,佛门,还有天下无数信众,都在关注此事。”

  李世民点点头,北方倒也还好,除了洛阳,其他地方佛门信众不多,但是在南方,南朝四百八十寺,可不是一句空话。

  “玄奘如今在做什么?”皇帝微微抬头。

  李承乾拱手说道:“在编写西行记,偶尔也有佛门僧侣拜访,儿臣没有阻止,这样他编写西行记的时间会长一些,将来遍传佛法可能就会晚一些,道门方面对此也比较安心。”

  殿中群臣有些诧异的看着李承乾,李承乾竟然直接将其中的事情完全的说了出来。

  “玄奘为人如何?”

  “为人低调,有智慧,目光敏锐。”李承乾神色认真的拱手。

  “太子评价很高啊!”李世民惊讶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不过想起之前李承乾说的话,他顿时就明白,李承乾对于玄奘更多的是忌惮。

  “儿臣稍微看过西行记,写的很详实。”李承乾拱手,说道:“从安西,龟兹,碎叶,白水,西突厥,康国,石国,葱岭,吐火罗,便到了北天竺,天竺虽大,但如今散落为数十诸侯国,便如春秋之时一般。”

  “春秋。”李世民敏锐的把握住了李承乾特意用的两个字。

  春秋不是战国。

  这意味天竺内部虽然有矛盾纠纷,甚至是战争,但是却并不激烈。

  “天竺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虽然离大唐很远,但是中间真正需要在意的不过是吐火罗和西突厥而已,接触不难。”稍微停顿,李承乾看向李世民说道:“真正的麻烦在吐蕃,吐蕃就在天竺北部的高原上,又因为前几年松赞娶了尼波罗公主为妃,触角通过尼波罗已经伸入天竺。”

  皇帝眉头一挑,抬手道:“你继续说。”

  “是!”李承乾拱手,稍微看向群臣,继续说道:“吐蕃原本以苯教为国教,但如今松赞却在吐蕃大力的推广佛门,他已经从尼波罗吸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让他开始从天竺汲取人力物力,将来必然会更加发展,最后向北威胁大唐。”

  “松赞啊!”李世民轻叹一声,然后又看向李承乾,沉吟着问道:“你的意思是天竺很弱?”

  吐蕃不如大唐强,这是必然,但是天竺还不如吐蕃。

  “父皇,天竺是佛门治世。”李承乾耸耸肩,说道:“南梁也是佛门治国。”

  李世民稍微一愣,随即忍不住的笑了起来,殿中群臣也忍不住的跟着笑了起来。

  南梁崇佛已经到了极致,最后被南陈轻易所灭,后来如果不是前隋要用他们来拉拢江南的人心,恐怕南梁那般人的待遇还不知道会差到哪里。

  稍微停顿,李世民微微摆手,然后有些抱歉的看了刘洎一眼。

  刘洎当年是萧铣的黄门侍郎,而萧铣是西梁宣帝萧詧的曾孙,很多方面还是承袭了家族遗传。

  刘洎平静的拱手,萧铣被灭已经不知道多久了。

  ……

  “大唐,天竺。”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大唐还是离天竺太远了。”

  “父皇,这不是坏事,所谓远交近攻。”李承乾拱手,说道:“天竺佛门不乏聪明人,吐蕃的贪婪他们看的清清楚楚,所以联络大唐必然的。”

  “但是,天竺太远了。”长孙无忌从后方站出,拱手:“殿下,如此遥远,如何配合?”

  李承乾转身,认真说道:“能保证天竺不被吐蕃所吞,同时让人知道天竺人针对吐火罗,如此便能减慢吐蕃人的发展之势……”

  “等大唐灭了高句丽,便能够转过身来针对吐蕃了,朕要的也就是这点时间。”稍微停顿,李世民轻轻冷笑,说道:“等灭了吐蕃,朕正好看看,天竺佛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喏!”群臣齐齐躬身,同时有些心领神会的笑笑。

  “父皇。”李承乾拱手,继续说道:“鸿胪寺已经招募和培训了十几名能够用天竺语言交流的官员和士子,就看父皇什么时候派人出使吐蕃了,不过儿臣建议,派去护送的人多一些,哪怕停留在边境,也让天竺人看一看大唐的军威。”

  李世民恍然的点头,随后又笑笑,说道:“毕竟大唐离天竺太远,而大唐崇佛之人又太多。”

  “是!”李承乾点头,大唐和天竺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

  “此事回长安再说。”李世民笑着摆摆手,他虽然如此,但群臣都知道,事情不会相差很多。

  李勣站在群臣当中,目光闪烁。

  如果真要派人护送的话,那么这些人就会成为将来攻灭西突厥的战力。

  ……

  “第二件事情便是吐蕃之事。”李承乾神色严肃,说道:“父皇,吐蕃已经近乎吞并了羊同,羊同王虽然还活着,但是权力被架空,人也被软禁,吐蕃的势力不仅通过羊同渗透到了西吐谷浑,影响到了南丝绸之路,甚至还抽调了数万的羊同骑兵。”

  吐蕃骑兵,象雄骑兵,羊同骑兵,苏毗骑兵,再加上尼波罗骑兵,是如今吐蕃的主力作战部队。

  以前,吐蕃也能抽调羊同骑兵,但人数并不多,但是现在,他们却能够毫无顾忌的抽调羊同骑兵,实力将会大增。

  “所以,你才让羊同王子到了长安。”李世民有些欣慰的看了李承乾一眼。

  如果没有羊同王子这枚棋子,那么大唐对于吐蕃吞并羊同,将没有丝毫的办法,但是如今有了羊同王子这枚棋子,那么他们就可以想法,直接从羊同对吐蕃发起攻击。

  当然,前提是他们先帮羊同王子复国。

  李承乾拱手,说道:“想要介入羊同,除了东西吐谷浑,最好是从龟兹,疏勒,葱岭,然后杀入羊同……”

  “等等!”李世民皱眉看向李承乾,说道:“你的意思是说,吐蕃也可以通过羊同,介入葱岭和疏勒?”

  “是!”李承乾拱手,吐蕃对于丝绸之路的贪婪是显而易见的,后世吐蕃和大唐之间的战争根本就是对丝绸之路的掌控。

  “朕知道了,回朝之后,朕就去见羊同王子,看看该怎么想办法布局了。”李世民眼神冷森。

  “第三件事,是御史大夫之事。”李承乾拱手,说道:“御史大夫之死,最后查证的确是自缢身死,不过在此之前,他家中已经有人给他下毒,而最后查证是一名叫做公孙常的术士。”

  “天下通缉公孙常。”李世民打断了李承乾的话,摇摇头,说道:“韦卿之事,朕亦有些惭愧,传旨,复其扶阳县男爵位,复赠其金紫光禄大夫,追赠润州刺史。”

  “是!”李承乾拱手应命。

  群臣齐齐拱手道:“陛下仁德。”

  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此番辽东征战,折损甚多,礼部开始拟定诸丧葬追赠之事吧。”

  “喏!”李道宗立刻站出拱手。

  李世民摆摆手,看向李承乾说道:“此番辽东征战,朕总算是杀入了平穰城中,等下一次朕再杀过去的时候,必定能够攻破平穰,灭高句丽。”

首节 上一节 290/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