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0节
这是李承乾和李秦讨论之后,才彻底确认的。
只是他的腿毕竟没有完全长好,现在还不是重新打断然后再接的时候。
而且接续之后,也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来休养,这前前后后就是三年多的时间了,不过这个时间,或许是正合适……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突然出现在殿外,打断了李承乾的思绪。
李承乾抬头,戴至德和秦怀道一起走了进来。
……
“殿下。”戴至德和秦怀道齐齐拱手。
“暮鼓响了,下值了。”李承乾抬起头,平静的说道:“孤交给你们两人一件事情。”
“喏!”戴至德和秦怀道肃然躬身。
“太医令谢季卿,他这个时候应该刚出宫,你们两个悄悄跟上他,给孤盯死他,孤要知道,他私底下究竟和什么人来往。”李承乾脸色微微阴沉,咬牙说道:“尤其是今日之后。”
今日,李承乾虽然让谢季卿来了东宫,但是却没有让他替自己诊治。
最后也不过是让李秦写了一封医案交差而已。
这里面对谢季卿的不信任,已经完全的摆在了脸上。
他今日恼火之下必然不会干休,但是他又没法做什么。
他能做的,就是将今日的事情,告诉李泰。
从李承乾公开出现在朝堂上开始,原本许久都不出现一次的谢季卿,突然频繁的来要问诊,李承乾要是猜不出他背后是李泰,那才是见了鬼。
所以,他今日要看看,谢季卿今日回去之后,会不会和李泰联系。
“喏!”戴至德和秦怀道认真拱手。
李承乾对谢季卿不信任的态度,还有谢季卿这段时间诡异的表现,他们两个都是看在眼里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对谢季卿的怀疑。
“你们两个,一个是孤的右卫率郎将,一个是孤的千牛备身,动作利索些。”李承乾微微抬头,看向两人,眼中深沉。
“臣领命。”戴至德和秦怀道郑重拱手。
……
看着戴至德和秦怀道两人出了崇教门,李安俨才从内殿之中走了出来。
走到李承乾面前,李安俨疑惑的拱手问道:“殿下,此事为什么叫他们二人,而不用我们自己的人去查?”
李承乾抬头看了李安俨一眼,问道:“谢医令好金银的事情有多少人知晓?”
“不多,只有我们自己的人。”李安俨神色肃然起来。
“这些事情,光我们自己的人知道有什么用的。”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若是孤去两仪殿告诉父皇,青雀花了重金买通了太医令谢季卿准备意图不轨,你说这事情皇相信吗?”
李安俨虽然很想说皇帝会相信,但实际上他心里清楚,皇帝甚至根本都不会去听。
谁要在他的面前说起此事,说不好立刻就会被乱棍打死。
“所以这些事情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李承乾冷笑一声,摇摇头道:“若是朝中百官,自己发现了魏王不仅买通了太医令谢季卿,甚至多行不轨,意图拖延孤的伤腿治疗,你说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会怎么看青雀?”
“魏王能力不足,眼界不够,不孝不悌,心胸险恶!”李安俨一连串的话说了出来,正是这段时间,人们对李泰新的评价。
“戴卿背后有戴相的人脉,而秦卿,虽然胡国公已经病逝,但是秦家,程家,尉迟家向来关系不错,而且刚才你去叫他们的时候,应该有很多人都看到了吧。”李承乾侧身看向李安俨。
“嗯!”李安俨认真的点头,他刚才动作不小,但却又偏偏作出了一副神神秘秘的模样。
“所以说,他们今日调查的结果会有很多人看到。”李承乾抬头,平静的说道:“今日,孤专门挑拨了一下那位谢医令的心思,现在这个时候,他恐怕气的都快炸了……离开皇宫,便是青雀的人不去找他,他也会去找青雀的,就看是谁了。”
李承乾轻轻冷笑,他伤腿的真实情况,李泰是最在意,不然也不能让谢季卿三番五次的探查。
“只要锁定是魏王府的人,消息就会传遍东宫,而东宫的人多与朝中重臣有关。”稍微停顿,李承乾特别指道:“尤其是新任太子仆臣姚处平,他可是魏相的人,你说魏相知道了此事,会不会在下个月大朝时,站出来弹劾。”
李安俨轻轻点头,经历过玄武门的魏征,这种事情是魏征最反感的。
李承乾继续说道:“到时候,想个办法,让青雀知道此事,你说他是会杀人灭口,还是说会等着魏相弹劾。”
“魏相弹劾,魏王就该被废了。”李安俨眼中闪烁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父皇不会轻易废了青雀的,或许到时候,就该让朝野人心一步步的对父皇失望了。”
“是!”李安俨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是最希望看到李承乾能够成功登基的,然而这一切在李承乾断腿之后,变得十分的困难。
尤其是站在李承乾的身边,李安俨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在李承乾断腿之后,皇帝心中的迟疑,不决,甚至是另有斟酌。
在大半年的时间,李安俨站在李承乾身边,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他的绝望,然后自强,然后又有信心。
即便是现在,看似李承乾的左腿已经有了复原的希望,但是李安俨也没有从这件事情看出皇帝想法的改变。
今日,他甚至都没有来稍作探望。
他依旧正在犹豫,依旧在观望。
这种感觉真的很容易让人发疯。
然而,李承乾想做什么很难。
他的父亲,当今的皇帝,天可汗李世民,或许他在教子上有所疏失,但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皇帝。
整个天下,所有朝政,全部都死死的握在了他的手里。
李承乾别说是做什么其他的了,就是自保都得竭尽心力。
然而现在,或许在皇帝那里,他们依旧会随时被放弃,但是在朝臣那里,太子却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
只要太子左腿伤好,那么他们心中太子的地位便无可动摇。
如果,这种情况下,皇帝依旧对太子不信任,那么朝臣心中是有疑惑的。
他们能够利用的便是这种疑惑。
眼下,也只有这种疑惑。
魏王不悌。
皇帝不公。
第50章 贪财的谢季卿,贪财的侯君集,大方的李泰
清晨,光芒照彻整个东宫。
宿卫轮值,宫门开启。
崇德殿中,李承乾坐在长榻之上,开始了新一天的议事。
于志宁站在群臣左侧,拱手道:“戴州年中有民犯十恶不孝之罪,御史弹劾戴州剌史贾崇有教化不行之责,中书省移文东宫,询东宫之意。”
李承乾略微回想,同时疑惑的问道:“按律将如何处置?”
“贬降!”于志宁神色凝重。
“诸州有犯十恶者,刺史从坐。”李承乾终于将这一条律令从脑海中翻了出来,而且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这条律法,从贞观十五年,也就是明年就会被废除,而这一切的缘由,好像就是眼下这件案子。
李承乾神色顿时肃然起来,他微微抬头,问道:“长史觉得应该如何处置?”
于志宁认真拱手,说道:“此事臣觉得倒是有些过了,不孝之事,非同谋逆、谋乱……戴州是上州,有民四万户,二十万人,戴州刺史,即便是再勤勉也难以全部察之,而且贾崇向来官声不错,若是因此而而被贬到边远之地,实在可惜了。”
李承乾点点头,这种事情,很多都是出自大唐开国,在朝着大唐盛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大唐开国之时,天下经过了隋末的动乱,人口已经从前隋鼎盛时期的约五千万人口,降低到不到九百万人。
而最近一次,户部明确奏禀的天下人口是在去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
另外,还有不少人口因为隋末战乱,散乱在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若是能将这部分人口……
当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在东汉时,也是中原的郡县。
尤其是高句丽县,玄菟郡高句丽县。
若是能够将这三国人口纳入大唐……
……
李承乾顿时回神,思绪有些拉的远了。
大唐开国时期,因为天下州县人口不足,所以朝中下令,一切以休养生息为主。
同时,对于一些事情也严格要求。
就比如,各州治下,百姓有犯十恶者,刺史、县令要受贬降。
还有其他类似州、县、乡里有人犯盗窃罪者,刺史、县令、里正,分别受笞、杖,甚至是徒刑的处罚。
一切都是为了天下人口。
如今的大唐虽是贞观之治,但相比于后世武后神龙时期的615万户、约3714万人,以及开元年间的户数961万户、5288万人,真的差的太远了。
眼下远远不算盛世。
“长史说的有理。”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今日还好,一州人口不过二三十万,若是恢复前隋,一大州人口,几十上百万,人心复杂,岂是一刺史能察之的。”
“殿下所言极是。”张玄素等人齐齐拱手。
“如今大唐人口每年增长,别的不说,这条律令,或许已经到了……起码是修改的地步。”李承乾抬头看向于志宁和张玄素说道:“于师,张公,麻烦你们和户部,还有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沟通,看看此类之事,近些年是不是多了起来?”
“是!”于志宁和张玄素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如果真的到了改变的时候,那么沟通大理寺,以大理寺为主,沟通涉及诸部司,甚至地方刺史,上呈中书省,和陛下,改了吧。”李承乾很谨慎的用词。
“臣等领命。”殿中群臣齐齐拱手,神色中难掩激动。
若是能够改了这因罪而罚州县长官之律,那么天下州县长官都会感激东宫的。
“好了,继续吧。”李承乾轻轻摆手。
“喏!”
……
崇教殿中,李承乾坐在内殿。
戴至德和秦怀道站在殿中,拱手道:“殿下!”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奏本,平静的开口问道:“昨日的人,追查到了?”
戴至德向前半步,拱手道:“追查到了,昨夜在谢医令归家一刻钟后,魏王参军房遗爱到了,在宅中密谈半刻钟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