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06节

  禄东赞打开密信看了一案,他的脸色瞬间彻底难看了下来。

  钦陵低声问道:“阿爹,怎么了?”

  “皇帝重新启用了卫国公李靖,任命他为西北道巡查使。”禄东赞的脸色突然间彻底面无表情起来。

  “李靖!”钦陵突然一愣,忍不住追问道:“阿爹,皇帝怎么会突然启用李靖,李靖不是一直有病休养的吗?”

  李靖,军神。

  当然一战灭吐谷浑的,就是李靖。

  如果不是后来李靖和秦王府一系的武将起了冲突,说不定,现在依旧是李靖在驰骋疆场。

  但李靖如今一出,吐谷浑那边的那些吐谷浑人,一个个会乖的跟鹌鹑一样,没人敢动。

  “闲置李靖的,是天可汗,秦王府的武将眼红李靖的战功,所以,天可汗为了平衡矛盾,只好闲置李靖,而且那个时候,他有接替李靖的侯君集,但没想到侯君集谋反了。”

  禄东赞轻轻摇头,道:“但新皇和李靖之间可没有那么多的冲突,当年秦王府的那般人也老了,更何况,李靖的长子,还是新皇为太子时的亲信,他现在启用李靖,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钦陵的脸色彻底难看下来:“若是如此,有李靖守着边境,儿子怕是跑不出去了。”

  吐谷浑人不敢动,边境李靖的手段又绵密的可怕,噶尔·钦陵真要想私自逃离大唐,那他就只有一条死路。

  “除非……除非赞普能够从逻些派兵来。”禄东赞一句话说完,他突然愣住了,随即,他脸色顿时一白,眼神中带出一丝惊恐的神色。

第417章 皇帝,他想做下一个天可汗

  “李靖,不,皇帝。”禄东赞抬头看向论钦陵,面色有些苍白的咬牙道:“是皇帝派李靖去西北,他就是奔着赞普去的。”

  “阿爹,怎么可能,这不可能。”噶尔·钦陵上前一步,低声说道:“阿爹,皇帝才刚登基,他怎么敢随便发动大战?”

  “天可汗还在。”禄东赞深吸一口气,说道:“天可汗还在,大唐的兵将如臂使指,还有李靖,皇帝就是打着趁着这个时候,在西北立威的打算的,他要做第二个天可汗。”

  “阿爹。”噶尔·钦陵赶紧摆手,说道:“阿爹,且不说现在长安城,还有整个大唐都一片祥和,他们根本没有动兵的迹象,况且就算是要动兵,他也要一个理由的。”

  禄东赞直直的盯着儿子,问道:“你之前说什么来着?”

  “说什么?”钦陵一愣,随即回想,但瞬间,他的脸色就一片苍白:“儿子说,让赞普率兵到西北来接我们。”

  “赞普要是报着接我们的打算,那他身边最多带一两万骑兵,但现在李靖到了西北,你觉得他手中可用的兵力有多少?”

  “一两万?”钦陵小心的抬头。

  “基本一两万,但他一出面,吐谷浑的人也是可以调动的,那就不只是一两万了,那样,赞普的兵力就会被彻底攻灭。”禄东赞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然后说道:“所以我们……不对,不对,不对啊!”

  “阿爹,怎么不对?”钦陵有些担忧,又有些不解的看着禄东赞。

  “很不对!”禄东赞一摆手,直接说道:“皇帝的确有动兵的心思,他也重新启用了李靖,甚至大唐的兵将,现在还算听话,的确不可小觑,但若是赞普率十万骑兵杀来,面对面的打一仗,那么赞普就有可能直接攻破松州和兰州,杀入大唐腹地,那么不仅我们能走,吐蕃对大唐,以后就能拥有绝对优势。”

  “阿爹!”

  “皇帝的确有动兵的心思,想要立威,但仅仅是立威罢了,他太年轻了,即便是动兵,也不敢真正的动大兵。”禄东赞一握拳,眼神冷冽的说道:“那么这一次,我们就好好的教教他,教教他什么叫做兵凶战危。”

  “是!”钦陵用力的点头。

  “五件事!”禄东赞突然转身看向噶尔·钦陵,说道:“第一,找四个替身,一个替你留在使馆,一个替你跟随大队出发回吐蕃,一个先一步出发,一个后一步出发,如果离开长安的三个人都死了,那说明,皇帝是要真的留我们了。”

  用三条命试一试大唐关防的强度。

  只有留在使馆的那个可能会运气好一些。

  噶尔·钦陵点头,他知道,自己恐怕要潜藏一段时间了。

  “第二,派人去查长安,还有附近几大粮仓的调动,是不是有粮食,还有军械,大量的兵员调往西北,查清楚准数。”禄东赞面色沉稳起来,大唐如果要开战,查清楚大唐动兵的规模,最为重要。

  “第三,想办法传信给高句丽,让他们在东北,也弄出一番动静来,这样,我们的压力才会少一些。”说到这里,禄东赞稍微松了口气。

  “阿爹。”噶尔·钦陵的脸色依旧担忧,他有些后悔的说道:“如果当初,我们不那么做就好了。”

  “这和那些无关。”禄东赞抬头,看着噶尔·钦陵说道:“我们最初的计划,是皇帝气恼之下,废了太子,太子气不过,直接逼宫,他们父子不管最后谁生谁死,对吐蕃都是有利的。”

  钦陵点头,他们最初的算计的确是这样。

  “但谁能想到,他们父子竟然和解了,天可汗突然退位为太上皇,而太子直接登基成了皇帝。”禄东赞一时间咬牙切齿。

  李世民的大度,李承乾的隐忍。

  这些都远远超出他们原本的预料。

  “阿爹,不对啊!”噶尔·钦陵突然抬头,直直的盯着禄东赞说道:“我们的计划没有成功啊,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太上皇会突然退位,难道,我们的计划成功了?”

  “现在看来很可能如此。”禄东赞沉思着点点头,说道:“为父一开始也是如此想,毕竟皇帝登基的时候,太上皇看上去是无恙的,但若是仔细想,还是有很多不自然的,所以太上皇应该是病的很厉害,厉害到了不得不禅位的地步。”

  稍微停顿,禄东赞抬头道:“最有可能的,是宫变已然发生了,而我们,还有其他人,都没有任何的察觉。”

  “阿爹的意思,是说,太上皇是被逼退位的。”噶尔·钦陵莫名的全身一冷。

  禄东赞点点头,继续说道:“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探查清楚,太上皇的身体如何,然后再定接下来,如果太上皇真的病了,赞普又率大军杀过来,大唐真的可能会乱的。”

  “是!”噶尔·钦陵的神色顿时忍不住的兴奋起来。

  ……

  “若是代替你回吐蕃的那几个人全部都死了,那么你就要做好留在长安,一直到年底,在封禅之后,再跟随王妃一起回吐蕃的准备了。”禄东赞轻轻抬头。

  “但是……”噶尔·钦陵脸上再起担忧,看向禄东赞说道:“阿爹,千牛卫那边查的很紧,万一他们真的查出什么,就麻烦了。”

  噶尔·钦陵为什么不愿意继续留在长安,而要回吐蕃,就是因为宫里的那件事情,他们虽然已经及时到杀人灭口,但是皇帝还在查。

  而且皇帝也并不着急,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紧盯着这件案子,一点不着急的细细的查。

  他们虽然已经杀人灭口了,但是凡诸行动,都会有线索留下来,不可能彻底的清除干净的。

  所以只要给时间,那么皇帝就一定能够找到关于噶尔·钦陵的线索。

  到时候,就是抓他杀他的时候了。

  甚至禄东赞也会被抓起来。

  也就是他们现在碍于公主和吐蕃,不好太直接下手,不然,他们早就死了。

  这里毕竟是长安啊!

  同样这也是皇帝要将噶尔·钦陵困死在长安的原因。

  他要么留在长安等着被找出证据,审判而死,要么就是现在逃离长安,被人在路上杀死。

  ……

  “所以,第四件事,就是要灭口。”禄东赞看向儿子,眼神微冷:“真正知道你身份的,只有那个人,便是知晓这件事的,也只有隐太子一党的余孽,将他们全部灭口,就不会有任何人会查到你身上。”

  “但是,阿爹,我们现在被人盯的很死。”钦陵面色有些担忧,说道:“我们现在去探听一些消息,可能没人管,但我们真的要是动手杀人,恐怕立刻就会被人抓住手脚……而且隐太子那帮人也不好杀啊!”

  “所以,在我们派回吐蕃的那些人,如果真的全部死在了路上,那么你就去国子监上学吧。”禄东赞轻叹一声,说道:“去找王妃,请她想办法将你送进国子监,然后从国子监接触别人,利用国子监作为掩护,杀人。”

  国子监人多,而且各个有身份,便是千牛卫也难以全面监视。

  甚至国子监的人都很固定,外人进入国子监,想要不被发现太难了。

  “国子监是最好的掩护,有了国子监的掩护和手下人的帮忙,半年的时间,你若是还不能将那些人全部灭口,那么等到大唐追查到你身上的时候,就别怪阿爹大义灭亲了。”禄东赞眼神冷冽的同时,脸上又带出一丝不舍。

  也就是说,在真的到了不得已的时候,禄东赞会将噶尔·钦陵忍不住当替罪羊。

  这样只要噶尔·钦陵自己承担一切的罪责,禄东赞就能够和文成公主一起返回吐蕃。

  “是!”钦陵脸色微微一变,随即躬身。

  “还有。”禄东赞脸色微微一愣,继续说道:“你到了国子监,可以用王妃的名义,和那些大唐的贵家子弟,尤其是亲王公主家的子弟,多来往,便能够探听出一些翠微宫的秘密,甚至关键时刻,你还可以带人上翠微宫。”

  “阿爹!”噶尔·钦陵瞬间惊了。

  禄东赞深吸一口气,说道:“调查清楚大唐军中的情况,若是皇帝真的要效仿天可汗,再和吐蕃开战,那么一旦战中天可汗病亡,前线必受影响,我们才能获胜,这也是我们在长安要做的第五件事。”

  “是!”噶尔·钦陵郑重躬身,这一战,如果真的发生,那么必将是关乎未来二十年,大唐和吐蕃两个国运的大战,谁都疏忽不得。

  付出任何代价也是值得的。

  ……

  禄东赞有些疲惫的返回自己的房中。

  坐在短榻上,他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浓茶,然后抬起头,看向房外。

  他需要好好的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做。

  大唐和吐蕃。

  还有他的儿子,噶尔·钦陵。

  他自然不想自己的儿子死,但怎么救他,他们自己的动作很重要,还有坐在御榻上的皇帝的态度也很重要。

  许久之后,禄东赞拿过信纸,开始写信。

  不管如何,长安的事情都要禀告赞普。

  尤其是两家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的时候,通信是没有妨碍的。

  不时的,禄东赞拿起深茶喝了一口。

  不知不觉中已经写了满满的三页。

  一杯茶已经喝完,不知道为什么,禄东赞没有任何困意。

  他走回到床榻上,躺下,抬头细细琢磨着李承乾。

  大唐的这位新皇,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大唐将和吐蕃开始,他是日后整个吐蕃所有高层,都需要去细细琢磨的一个人。

  烛火“噗”的一声熄灭了。

  只有短榻长几上的茶杯边缘,闪过一丝暗红色的光芒。

  一闪而逝。

第418章 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

  时光幽幽,转眼秋后。

  已是丰收之时。

  两仪殿中,夕阳西斜。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奏本,看向对面一身黑色千牛服的段宝玄,问道:“所以,找到了四个人,但全部都是替身?”

首节 上一节 406/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