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27节

  定鼎门外,房玄龄,萧瑀,高士廉,率领一众文武在门后恭候。

  其中有一人,就在高士廉的身后。

  一身紫色官袍,头戴三梁冠,神色谨慎,但又眼神憧憬的望着远处不停的在接近的御驾。

  四周的诸方刺史,目光都不由得落在了这人的身上。

  关注在他身上的目光,甚至丝毫不比房玄龄,萧瑀和高士廉这些人。

  洛州长史萧钧甚至都落后他一步。

  这个人,赫然正是当朝国丈,皇后的父亲,杭州刺史,武功县公苏亶。

  苏亶这些年从秘书丞,到台州刺史,一直到杭州刺史,如今更是成了国丈,很多年没有回京了。

  但是他一回来,立刻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甚至房玄龄都亲自招待,聊谈了一个时辰。

  苏亶不仅是苏勖的亲弟弟,其父苏夔是前隋的鸿胪寺卿,其祖苏威更是前隋宰相、尚书左仆射。

  苏威自是不凡,但苏夔也不差。

  前两代高昌国王,也就是麴文泰之父麴伯雅和前隋华容公主宇文玉波的婚事便是苏夔主持的。

  宇文玉波是北周宇文氏一脉,入隋后,被赐封华容公主,入唐后被赐封为常乐公主,并被赐姓李,入宗籍。

  可惜已经亡故。

  苏夔的母亲是北周的新兴公主,是宇文护的女儿,和这位常乐公主是表兄妹。

  麴文泰的两个儿子麹智盛如今是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太上皇伐高句丽的时候,麹智盛还拼死效力;另外一个儿子麴智湛为右武卫中郎将、天山县公。

  苏亶回到长安,什么都没做,便已经隐隐引起了诸番动荡。

  皇帝的国丈,皇后的父亲。

  大唐开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活着的皇后父亲。

  但是看看窦家,看看长孙家,看看高士廉,就都知道,这位的仕途绝对不止于此。

  甚至会撼动长孙无忌的位置。

  御驾终于在前方停下,皇帝和皇后,扶着太上皇,站在了御乘之外,定鼎门下。

  群臣齐齐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臣等参见圣人,圣人福禄绵延;臣等参见皇后,皇后慈宁万安。”

  “平身!”

  ……

  紫微宫,巍峨屹立在洛阳西北,洛河之畔,俯瞰整个洛阳城。

  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

  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房玄龄提前一步抵达洛阳,将一切妥善安置。

  太上皇居徽猷殿,皇帝和皇后居庄敬殿。

  贞观殿为大朝之所,皇帝嫔妃居住在贞观殿两侧,太上皇嫔妃居住在徽猷殿四周的宫殿之中。

  徽猷殿中,李承乾跽坐在李世民的床榻之侧。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的说道:“乾元殿是真的该修了。”

  李承乾点头道:“父皇说的是,大唐万国来朝,四夷宾服,加上这两年天下丰收,也就是儿臣今年登基,另外还要准备和吐谷浑的战事,不然明年便可以开始重修紫微宫。”

  李承乾并不反对重修紫微宫。

  在前一世,李治在登基之后,没过多久,便开始重修紫微宫,甚至几乎每年夏秋都要东巡洛阳,来紫微宫。

  这里面一方面有就食缓解长安粮食压力的必要,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崤函以东,天下逐渐富庶,需要加上管制。

  大唐也逐渐的由一京四都制,过渡到了两京制。

  “等到明年大战结束,大明宫修缮完毕之后,儿臣便开始让人动工修建紫微宫。”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不过在此之前,可以让阎卿开始规划,同时将消息放出去,洛阳的民心,应该会归安许多。”

  “小心朝中官员反对。”李世民轻叹一声,他在十年前就准备要修紫微宫了,但是被朝臣反对的很厉害。

  “父皇放心,儿臣心中有数。”李承乾点点头。

  “好了,叫人吧。”李世民靠坐在软榻上,目光看向殿外,说道:“传武功县公,杭州刺史苏亶。”

  张阿难躬身,然后走到殿外,开口道:“传武功县公,杭州刺史苏亶觐见。”

  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后背也微微的紧了起来。

  很快,苏亶神色肃穆的步入殿中,然后对着李世民和李承乾拱手道:“臣武功县公,杭州刺史苏亶,参见圣人,参见陛下!”

  “爱卿平身,你我有多年未见了吧?”李世民微微点头,看向苏亶。

  苏亶躬身,说道:“臣在外任职多年,少有回朝,甚是思念陛下,然陛下待臣甚厚,所以臣躬身地方,知地方疾苦,明百姓……”

  ……

  修善坊,使馆后院。

  石亭之中,禄东赞坐在石凳上,看着对面的噶尔·钦陵,说道:“今日见那苏亶,也不像是普通人物啊!”

  “是个做事的。”噶尔·钦陵微微躬身,说道:“那苏亶原本就是从五品上的秘书丞,皇帝身边的近臣,后来女儿被先太后,选为太子妃,这才一步而升台州刺史多年,其人文采非凡,这些年治理地方又多有政绩,百姓安乐,升为杭州刺史。”

  “不简单啊,一句百姓安乐,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禄东赞轻轻摇摇头,然后笑笑,说道:“这人一回朝,恐怕那位赵国公,立刻就会感到威胁。”

  “同样是关中门阀的一员,分权分势都是必然。”噶尔·钦陵点头,说道:“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还是要看西北一战,阿爹,赞普大概什么时候会动兵,如果皇帝放我们回去,赞普动兵就没有借口了?”

  “不动则已,动如雷霆,赞普行军不需你我担心。”禄东赞轻轻笑笑,低声道:“至于借口,你放心,借口不缺。”

  “是!”噶尔·钦陵低头,现在已经十二月了。

  “你猜太上皇的身体怎么样了?”禄东赞抬头。

  “不知道,这次从长安到洛阳,太上皇只露了一面。”噶尔·钦陵皱了皱眉头。

  “回到长安之后,太上皇在徽猷殿召见大臣和外使,而不是在贞观殿,这就有意思了。”禄东赞轻轻冷笑。

  “阿爹,你的意思?”噶尔·钦陵似乎听明白了什么。

  “封禅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禄东赞抬头,轻声说道:“可千万不要出什么事情啊!”

  噶尔·钦陵的瞳孔瞬间放大。

第437章 功臣阿史那贺鲁

  夜色深沉,宵禁之后的洛阳城,热闹渐消。

  皇宫之中,除了来回巡逻的卫士,已经看不到多少人影。

  庄敬殿中,烛火明亮。

  苏淑一身淡绿色襦裙,从殿外走入,然后走进了内殿,她轻轻抬手,两侧的宫人已经放下了帷帐。

  烛火微暗,苏淑走到了床榻上,在闭眼休息的李承乾对面坐下。

  “陛下,阿耶和阿母今日入宫,阿母问,阿耶什么时候能够调回长安?”苏淑平静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轻轻睁眼,将脑海中今日召见的几位刺史的面容从脑海中抹去,然后看向苏淑道:“得几年,岳丈的杭州刺史再做两年,朕会将岳丈调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之后是洛阳都督。”

  苏淑不由得一愣,这得是几年啊!

  “你啊,怎么也心急了。”李承乾笑着摇头,说道:“父皇和朕今日还商量,准备重修紫微宫,等到岳丈任洛州都督的时候,紫微宫恰好修缮完毕,你我将来东巡,起码每年有半年时间和岳丈在一起,急什么。”

  “重修紫微宫?”苏淑放松了下来,想起自隋末以来,都没有怎么整修的紫微宫,她微微点头:“这里的确应该好好修缮了。”

  “不仅如此,岳丈想要走的更高,就必须要一步步稳扎稳打,不然朝争攻讦之下,一不小心,是要出事的。”李承乾微微摇头。

  “有陛下在,还有人会攻讦阿耶吗?”苏淑顿时忍不住的站了起来。

  “当然。”李承乾点点头,然后神色严肃起来:“皇后,你可知道,隋唐以来,上一位国丈是谁?”

  “上一位,不是张婕妤的父亲张……”苏淑突然笑了,摇头道:“一个婕妤之父,何以敢称岳丈。”

  高祖皇帝李渊张婕妤的父亲,也是一位史书留名的人物。

  当年太上皇攻克洛阳,张婕妤便请求告诉高祖皇帝将一块地指给了她的父亲。

  高祖皇帝下了圣旨,可是当张婕妤的父亲携带圣旨到洛阳来取地的时候,那块地已经被当做军功给了淮南王李神通。

  当然,张婕妤最后没得好下场,她父亲也是一样。

  高祖皇帝这件事情也做错了,因为这件事情,得罪了宗室威望最重的淮南王李神通。

  这也让太上皇逼高祖皇帝退位的时候,得到了宗室方面最大的支持。

  “不是张婕妤的父亲,那么便应该杨广的岳丈?”苏淑突然回想起来。

  “萧皇后的父亲,梁明帝萧岿,在开皇五年就死了。”李承乾摇摇头,说道:“那个时候,还是隋文帝执政。”

  “那么便是隋文帝的岳丈。”苏淑抬头,说道:“赵国公独孤信?”

  独孤信不仅是杨坚的岳父,杨广的外祖父,同样也是高祖皇帝李渊的外祖父。

  “赵国公在北周年间就故去了,没有活到隋朝。”李承乾看着苏淑,说道:“再往前,应该是周宣帝的皇后,周宣帝皇后杨丽华的父亲,周宣帝儿子周静帝的外祖父,皇后还记得是谁吗?”

  “是隋文帝杨坚。”苏淑的脸色越发的难看起来。

  “前隋很近的。”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父皇,舅舅,甚至岳丈,他们都是从前隋过来的,而且皇后的曾祖父便是支持杨坚篡周立隋的。”

  这里面其实很有一些故事,苏威在北周虽任重臣,但却不愿效力北周,后来隋代周立,他成了杨坚的尚书左仆射,足见倾向。

  “前隋很近的。”苏淑站在原地愣愣的。

  李承乾伸手抓住苏淑的手腕,低声说道:“岳丈是杨坚以来,天下唯一的皇帝登基之后,还活着的国丈。”

  有人会担心苏亶成为下一个杨坚。

  夺取李唐的江山。

  李承乾在的时候,苏亶自然没有可能,而李承乾一旦不在了,李象登基,那一切就不好说了。

  苏淑甚至有种不敢想自己的父亲会做下那种事情。

  “别发愣。”李承乾摇了摇头苏淑的身子,然后笑着说道:“岳丈是什么人,皇后不清楚,朕还不清楚吗,所以那种事情是不可能会发生的,只不过是朝中有人会以此攻讦,毕竟越是往上,位置就越少。”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总共就那么几个三品的位置,更别说是宰相。

首节 上一节 427/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