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32节
之前从种种方面传出来的消息,基本都可以肯定,太上皇李世民已经瘫了。
这样,太上皇在封禅嵩山的时候,就必须要被皇帝背着上嵩山山顶。
这虽然有些不合礼仪。
但上一次封禅,还是在几百年前,其中的礼节谁知道。
而且,皇帝背太上皇封禅,这是大孝啊!
最关键的,是他是李世民啊!
天可汗,不管怎样做,都不会有人觉得不合适。
禄东赞这才有之后的计划。
但是太上皇到了嵩山脚下的时候,他竟然从御驾当中走了出来。
白玉冕旒,黑色衮龙袍,然后一脸平静的登上了嵩山。
诸般有礼。
太上皇,皇帝,先后从陷阱的位置踏过。
甚至禄东赞也是一样。
他们陷阱做的很用心,除非是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单脚踩在陷阱上的时候,陷阱才会破裂。
其他时候,哪怕是三个人,四个人同时踩在上面,陷阱也不会破裂。
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够避开封禅之前,一轮又一轮的巡查,然而……
太上皇,李世民。
他的身体竟然好了。
从嵩山脚下,一步步的走到嵩山山顶。
全然无恙。
他的身体是什么时候好的?
他的身体是怎么好的?
为什么好了之后,还装出一副什么都不能动的模样?
陷阱,这一切都是陷阱。
禄东赞虽然明白这一点,可他又不得不和儿子一起,陪同皇帝和太上皇一起登上嵩山山顶,祭祀昊天。
禄东赞在心里无比痛苦的呐喊。
有李世民在的大唐和没李世民在的大唐是两回事。
只要他还在,大唐的战士就能发挥出超乎寻常的战斗力。
更别说,这一次他们将李世民身体好转的消息瞒的死死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诱他人上钩。
谁?
不就是他们吗?
大唐在西边边境虽然有所准备,但禄东赞笃定李承乾不过是吓唬他们罢了,他根本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
所以,禄东赞才向松赞建议,趁着这个时候,狠狠的在大唐身上咬上一口。
但是他没有想到,皇帝的身体竟然好了。
若是太上皇不在了,皇帝掌权,那么军中将士必然会有疑虑和不服。
大军行进之间,相互缺少沟通,甚至冲突。
你退我进,你进我退。
这里面有太多的破绽可抓了。
但只要太上皇还在,哪怕他不亲赴军前,只要他安然无恙的消息传到军中,军中将士的战力立刻就会凭空增加三成。
禄东赞甚至都能想到,一旦赞普率大军杀下高原,他将面临怎样的局面。
不,还有时间,还有时间……
只要及时的将消息通知到军前,那么他们就还有机会。
回去之后,立刻将消息传出去。
……
一身黑色衮龙袍,头戴冕旒的李世民平静的走下祭坛,越是往下,他的神情就越发的轻松。
当李世民彻底走下祭坛的一瞬间,无数群臣,内外诸夷,全部齐齐躬身:“圣人!”
李世民神色轻松的笑笑,看着群臣,很随意的开口道:“诸卿,朕于贞观初年登基,到今日,凡二十二年,诸般行事,天下安定,内外宾服,四夷上尊号曰‘天可汗’,朕感怀备至,但到了今日,朕该做的一切已经做完了。”
长孙无忌站在下面,莫名的感到一阵鼻酸,眼眶中已经充满了泪花。
“朕的时代结束了。”李世民平静的笑笑,看着从山顶往下密密麻麻的群臣,他微微点头道:“从今日开始,一切都是皇帝的时代了。
日后,朕会在后宫修养身体。
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诸卿若是想要找朕聊叙往事,朕备好美酒美菜,欢迎至极,但若是有朝中之事,就不要来找朕了。
去找皇帝,以后就都是他的天下了。”
在场群臣的目光不由得跟着李世民的声音,看向了站在李世民身后,一身赤黄色蟒袍的李承乾。
“噗通”一声,群臣最前的长孙无忌突然间跪了下来。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长孙无忌满是哽咽的叩首道:“臣等领旨,圣人万寿无疆。”
群臣紧跟着全部都跪了下来,叩首道:“臣等领旨,圣人万寿无疆。”
“好了,便到此吧,日后有大宴的时候,朕还是会来和诸卿一起饮宴的。”李世民笑笑,然后摆摆手,大踏步的朝着山下走去。
跪倒在地上的群臣立刻让开一条路,在李世民从他们中间走过的同时,再度沉沉叩首,同时用最高的声音呼喊道:“臣等拱送圣人,圣人万寿无疆,圣人万寿无疆,圣人万寿无疆……”
禄东赞跪在地上,浑身一阵阵的战栗。
现在的他,终于彻底的明白这一场封禅的真实目的。
太上皇,天可汗。
他在用一场封禅,和天地,和百官,和天下众人做告别。
自从隋末,到大唐立国,到玄武门,到贞观盛世,到今天。
太上皇李世民,他在天地间的职责已经结束了。
从今往后,皇帝,也就是李承乾,将会接替太上皇的职责,担负整个天下。
权力在这一刻,完成了最后的过渡。
……
冬日的冷风中,李承乾平静的上前,神色从容的开口道:“诸卿,封禅之后,父皇和朕都有赏赐赐下。”
“谢陛下!”群臣再度叩首。
“都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手,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这才站了起来。
“另外,明年三月初一,朕要封长子李象为皇太子。”李承乾看向群臣和诸外使,说道:“诸卿若是不那么急的话,可以留在长安观礼。”
“臣等领旨。”群臣齐齐拱手。
“最后。”李承乾眼神突然那冷冽起来,站在嵩山山顶,他语气强硬的说道:“诸卿,父皇登基凡二十二年,以贞观盛世统领天下,祭告上苍,今日在上苍和天神的瞩目下,朕最后一遍告诫诸卿。”
“臣等恭听圣训!”群臣神色顿时肃然起来。
“朕之履新,以贞观大策不变,延续贞观盛世。”李承乾一句话,奠定自己登基的基调,紧跟着他继续说道:“这天下大责,是父皇交给朕的,也是父皇交给诸卿的,所以,朕要奋力,诸卿也要奋力。”
“喏!”群臣躬身。
“日后,诸卿但有建言,可通过上奏于中书通事舍人官廨,然后由中书省上上奏于朕。”
“喏!”群臣继续躬身。
“凡于国有利之事,于国有利之言,朕都会听。”李承乾抬头,冷声说道:“但天下百官,凡有于国不利之言,于国不力之行,危害贞观盛世延续之人之行,朕都会下重手整治,到时候若是落到诸卿身上,不要怪朕言之不预。”
“喏!”群臣躬身凛然。
“好了,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头。
群臣立刻叩首道:“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看着群臣起身,李承乾的目光落在后方的诸藩夷身上,继续开口道:“父皇曾有圣训:内外诸夷,敢有称兵者,皆斩!”
“斩!”
“斩!”
“斩!”
嵩山之上,无数红衣金甲的金吾卫,立刻高举手中长槊,然后重重的砸在地上。
高声呼“斩”的同时,冷冽的目光也同一时间落在了在场每一名外番使者,甚至是国主的脖颈之后。
所有人一瞬间都感到一阵阵的寒意。
仿佛下一刻,皇帝就会下令直接将他们斩首。
尤其禄东赞,他甚至都不敢抬头,因为他知道,皇帝的眼神,这一刻一定是盯着他的。
站在他身后的贺鲁也是一样,他们明白,大唐的这位新皇,是一个狠角色。
所有人都沉沉拱手,不停战栗。
第442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李承乾的目光从禄东赞身上抬头,掠过贺鲁,最后看向整个无比恭顺的一群人。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一旁闪烁着寒光的无数槊刃上。
大唐以兵称雄天下。
强大的兵锋,才是天下人畏惧大唐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