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38节
三品四品的官员们,多数清楚,李袭志这个礼部尚书做不了多久,那么谁在他之后做礼部尚书,就看各家手段了。
也不一定就是杜正伦,卢承庆和杜凤举他们三个人,这个位置,谁先抢到是谁的。
五六品的官员,则是更多的盯上了空缺出来的几个中书舍人的位置,还有东宫的几个四品五品的位置。
尤其是那些才能不足的官员,那更是一条捷径啊!
看着群臣眼底发红的模样,李承乾满意的笑笑。
只要有目标,那么就会有动力。
他这个皇帝,就会有更多的裁量权。
这就是皇权。
……
永惟元年,大朝之后大宴。
当歌舞的宫女退下之后,李承乾对着侧边摆摆手,下一刻,窦知节带着更多的宫人,抬着一箱箱的如意钱出现在众人眼前。
窦知节亲手捧着一个黑底金丝盒子,来到李承乾的眼前,轻轻打开。
一枚异常精致的永惟如意钱就出现在李承乾的眼前。
李承乾满意的笑笑,然后抬头看向群臣道:“诸卿,皇祖父在时,是武德如意钱,父皇用的是贞观如意钱,到了朕今日,是永惟如意钱,带着几分期盼和祝福,将新年的美好祝愿,带给诸卿和家人吧。”
“谢陛下!”群臣举着举着酒樽,欣喜躬身。
“呵呵呵!”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将酒樽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看向李象和李厥说道:“大郎二郎,将如意钱赠给群臣,同时各敬酒一樽!”
“喏!”李象和李厥虽然还是孩子,但依旧装着严肃,上前赠钱和敬酒。
苏淑就在李承乾身侧,轻轻的握住了他的手。
李承乾转身,平静的看着苏淑。
他们两人是李象和李厥的遮天伞,而李象和李厥,还有没有在这里的李隅,是他们两个的压舱石。
皇位继承顺序,已经彻底的从李恪,李恽,李贞这些李承乾的兄弟辈身上剥离了。
历史,在今日,彻底翻开了新的一切。
……
盛宴之后,群臣酣醉回府。
就在这个时候,“咚咚咚咚咚咚咚”,无比急迫的七响钟声在整个长安城响起。
所有人都停了下来,目光看向四方。
黑色的烽烟,冲天而起。
战争,来了。
第447章 截杀吐蕃赞普在通天河
两仪殿中,酒宴的痕迹已被彻底清理干净。
李承乾更是用冷水洗了一把脸才进入殿中。
房玄龄,长孙无忌,李勣,褚遂良,马周,于志宁,来济,张玄素,唐俭,阎立德,崔敦礼,李道宗等人,全部都站立殿中,肃然拱手道:“参见陛下!”
“就不用多礼了。”李承乾摆手,说道:“来人,赐座,上茶!”
“谢陛下!”众臣这才稍微松了口气,依次坐下。
“烽火者,战事也,不知道多少年没有遇到过有人攻击大唐,大唐被迫点燃烽火了。”李承乾看向崔敦礼,问道:“崔卿,你说说吧,究竟怎么回事?”
“是!”崔敦礼拱手,说道:“年前,依照陛下所示,兵部开始准备备战之事,同时启用了各地的烽火台,一有战事,消息能在第一时间传到长安。”
李承乾做太子的时候,最重视的,就是消息传递的快捷性,他大力发展战马传递便是其一。
然而战马即便是奔跑的再快,也不可能有人的眼睛快。
只有一座烽火点燃,十里之外瞬间就能看到,然后立刻点燃烽火,百十座烽火台相继点燃,消息立刻就传到了长安,落到了皇帝和朝中百官的手里。
“崔卿,以你的估算,第一座烽火台点燃的时间应该是什么时候?”李承乾神色严肃的问道。
“陛下!”崔敦礼拱手,道:“如果不出意外,第一座烽火台点燃应是天明之时,而发生战事,应是在昨夜,但具体是在昨夜什么时候,就不好说了,但臣估计,当是刚过除夕,踏入正旦的那一刻。”
“永惟元年,正月初一,子时正,松赞可真是给了朕一个惊喜的新年礼啊!”李承乾目光看向站在左侧的张士贵,开口道:“虢国公,大军什么时候出发?”
“明日第一批五千骑兵,可奔赴兰州,后日第二批五千骑兵,大后日,第三批五千骑兵。”张士贵轻轻拱手。
两日之前,李承乾给他下达的旨意,五日之后大军出发,明天正好是第三日。
“明日,朕要祭祀天地和太庙,你和朕一起去,祭祀之后,大军出发。”李承乾神色冷了下来。
“喏!”张士贵肃然躬身。
李承乾转身看向崔敦礼,问道:“崔卿,你估计现在鄯州城应该是什么情况?”
“启奏陛下,鄯州刺史元师奖有奏,此前诸般准备已经妥善,从日月堡,到湟源县城,湟水县城,一直到州城,都已经严密布置,保证不会被其轻易攻下。”崔敦礼拱手,说道:“所以臣以为,吐蕃若是兵力足够的话,那么有极大的可能会一边攻打几座城池,一边越过城池杀向兰州,截断兰州对鄯州的支援,磨下鄯州。”
“他们如今最重要的,其实应该是攻克兰州,兰州一下,鄯州便会孤立无援,兰州一下,其实便也不会有人再想着鄯州了。”李勣站出拱手,说道:“陛下。如今最紧要之时,守住兰州,守住鄯州卫国公从伏俟城绕后,前后夹击,便可破灭吐蕃大军。”
“陛下!”长孙无忌站出拱手,道:“如今在兰州,有三万大军汇集,剩下的三万也会在最短时间内赶到,守住兰州无恙。”
“守住兰州无恙,但想要彻底的为鄯州解围,就难了。”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而且就目前而言,鄯州还需多拖吐蕃一段时间。”
“陛下!”崔敦礼拱手,道:“在鄯州东西两侧山中,各有三千骑兵,原本是准备最后关头反击所用。”
“若是城池都没了,反击何用?”李承乾轻轻摇头,看向一侧的李勣问道:“英国公,你觉得应该如何?”
“陛下!”李勣拱手,说道:“如今兰州有三万大军,烽烟既然传信,那么派兵往高原逼一逼也是可以的,让松赞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鄯州,这样鄯州能保,关键时刻便能出手截其后退。”
“嗯。”李承乾点头,道:“方法是对的,然而这一切的根本,还是要看松赞这一次究竟来了多少人?”
“不会太多的。”李勣拱手,说道:“松赞得到消息的时候太晚了,加上有天竺之事牵涉,能有四五万人便已经是极限,更别说他还要分兵伏俟城,留一部作为后路,所以在鄯州军前最多只有三万,哪怕动员吐谷浑亲近一脉最多也有五万。”
“兰州城有三万,钱大将军和李德謇两日之内,就会率两万大军抵达。”李承乾看向张士贵,说道:“虢国公,五千骑兵从长安到兰州,需要几日?”
张士桂拱手道:“陛下,要保持战力,四日可以抵达。”
“便如此吧。”李承乾看向群臣,肃然说道:“即刻起,以卫国公为西北道行军大总管,西北道安抚,统领诸军。”
“喏!”群臣齐齐拱手。
“以左千牛卫中郎将席君买为前军总管,以兰州刺史杜凤举为兰鄯道行军总管。”李承乾将兰州鄯州的事情,交给了最熟悉那里的当地人,他继续说道:“虢国公为后军大总管,统帅各路援军,增援前线,同时配合卫国公,将吐蕃人彻底围杀。”
“喏!”张士贵站出拱手,道:“臣领旨。”
“以中书舍人刘仁轨为行军监察,各部有行怠慢,不遵军令者,可直接上书弹劾。”李承乾敲敲桌案,冷冷说道:“诸卿,这一战是朕登基之后第一战,谁出了问题,朕可就不是杀人那么简单了。”
“喏!”群臣凛然。
当年李靖兵伐吐谷浑,便有人不遵帅令行军迟到,最后还弹劾李靖。
这种事情放在太上皇身上,看在是秦王府的老面子上,或许会体谅一二,但是皇帝不会。
李义府坐在一侧的帷帐之后,快速的记录着一切。
最后,他的手上的名字只有三个字。
刘仁轨。
李义府能够看得出来,李承乾对刘仁轨的重视。
若是李义府现在是中书舍人,说不得,他会和刘仁轨争一争,但是现在是给事中,和刘仁轨并不在一条路上,双方之间之间的矛盾就少了许多。
给事中的路是升任黄门侍郎,然后参知政事,最后升侍中。
中书舍人的路是升中书侍郎,然后参知政事,最后升中书令。
于志宁年纪不小,最多十年,他必然致仕。
李义府如果要更进一步,真正的敌人,其实是来济。
……
李承乾微微低头,沉吟着道:“西北战事有卫国公在,不会有太大问题,剩下的便是松州,松州现在还没有狼烟来,江夏郡王,你怎么看?”
李道宗拱手站出,说道:“启奏陛下,松赞的主力必然是鄯州,但他也必然分一部兵马,统帅倾向吐蕃的党项人攻击松州,不过松州山地,丘陵,沼泽偏多,如今又是冬日,若是吐蕃兵力不足,而以党项人为主,那么自然是快不了的。”
所谓令行禁止,吐蕃人或许还行,但加上党项人就不够了。
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可能还没有抵达松州,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狼烟。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江夏郡王,朕这里给不了你太多的军力,只有五千人,三千骑兵,两千步卒。
以你为西南道行军大总管,统帅驻军,防备吐蕃,必要时,杀败眼前之敌,然后冲杀到通天河畔,截住松赞的退路。”
李靖在吐谷浑,吐谷浑一战大唐必然获胜。
大唐胜则吐蕃败。
吐蕃一败,松赞仓皇而逃,若是这个时候,有人在通天河拦一下,松赞很可能死在通天河。
杀了松赞,这就是李承乾这一战的最终目的。
“喏!”李道宗拱手领旨。
“以右卫中郎将裴行方为前军总管,以左金吾卫将军李君羡为松潘道行军总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卢承庆为后军总管。”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说道:“以兵部员外郎裴行俭为行军监察,诸军合一,齐破吐蕃。”
“喏!”群臣齐齐拱手。
“还有便是那些外藩之事。”李承乾轻轻冷笑,道:“朕在洛阳时,曾经说过,谁敢妄自对大唐动兵,天下共击之,如今正好到考验这一点的时候,舅舅,你和他们说,看看谁家愿意动兵,那么到时候拿下吐蕃,人口土地分他们一份,然后再看看谁不愿意。”
“臣领旨!”长孙无忌站出拱手。
“以右卫将军郑仁泰为西海道行军总管,沙州都督李袭誉为沙肃道行军总管,以本部人马,汇合诸藩,一切随后攻伐。”李承乾神色冷峻。
“喏!”群臣齐齐拱手。
他们都明白,这些人在战场上起不到多少作用,但是他们这次去了,日后有事也会再去。
这种情况下,日后便是有人再反大唐,其他人担心的,也是这些人。
“英国公!”李承乾看向李勣。
“臣在!”李勣拱手。
“你和兵部一起,每日汇总军前情报,同时调运粮草军械,你是尚书右仆射,这些事情,你来做。”李承乾直接点名李勣。
李勣眼角微微扫过长孙无忌,随即拱手道:“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