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94节

  “请父皇示下。”

  “是法统。”李世民眼神严肃了起来,认真的说道:“大唐承继前隋正统,又勾连北魏……”

  李承乾轻轻点头,他的皇后苏淑的身上,就有着北魏宇文氏的血脉。

  另外还有李泰的魏王妃阎婉,李治的晋王妃赵氏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一点北魏宇文氏的血脉。

  “但,杨家终究和前隋勾连太深。”李世民抬头看向李承乾,微微闭眼,说道:“朕有的时候在想,徐师谟能假死十几年,然后轻易的潜入洛阳,骆宾王一个出身地方的人,在天下突然间就有了偌大的名声,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父皇担心,他们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其他的手段。”李承乾目光严肃起来。

  “更多假死的人,创造出更多的隐太子和齐王的儿子。”李承乾咬牙冷笑,说道:“不论如何,这些和杨氏都脱不了关系,即便不是他们发起的,也会有人去找他们。”

  “他们才是对大唐法统传承最大的威胁。”李世民轻轻开口,说道:“尤其是在朕死了之后。”

  “父皇!”李承乾突然一惊,赶紧低声道:“这种不吉利的还不要说。”

  李世民摇摇头,说道:“孙伏伽的事情,朕来下诏,朕会在遗诏上说,让孙伏伽扩员御史台,然后你再让他弄殿试,等到来他被人攻讦之后,你顶不住,就调他去做洛州都督,加河南道安抚使,专门去查弘农杨氏的事情,总有收获的。”

  “父皇!”李承乾浑身一懵,下一刻,他已经直直的跪倒在城门上。

  城墙上所有士卒都手持长槊,看到这一幕,全部都惊讶的单膝跪了下来。

  李世民侧身冷喝道:“起来,你要让整个皇宫的所有官员都跪下吗?”

  “是!”李承乾低头,随即无奈的站了起来。

  李世民抬起头,目光看向前方的长安城,说道:“大唐啊,永远是我李家的,任何试图偷窃篡夺的人,都必将死无葬生之地。”

  “是!”李承乾肃然拱手。

  “走吧。”李世民最后看了长安城一眼,然后自己挪动轮车转向。

  李承乾上前,推着李世民走下朱雀门,然后朝着承天门而去。

  天街的两侧已经跪满了了朝中的官员。

  很多话即便是没有说,但是他们也都明白发生了什么。

  进入承天门下,高耸而令人心安的甬道中,李世民平静的开口道:“孙伏伽这个人,等他处理完杨家的事,他就能在朝中建立足够的声望,天下人心也会足够的敬畏,最后你想做些什么,让他去做就是了。”

  “是!”李承乾轻轻点头。

  “保护好他。”李世民看向前方的太极门,平静的说道:“解决问题,杀人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一旦孙伏伽成为了别人的问题,那么别人就会杀了他。

  “儿臣明白。”李承乾轻轻点头,然后细细思索。

  ……

  太极殿,天下正殿。

  李承乾推着李世民进入了宏伟壮阔的太极殿中。

  重檐庑殿,琉璃黑瓦。

  丹涂廊柱,龟鹤铜镇。

  李世民抬头看向丹陛之上。

  屏风香炉,金砖御榻。

  百官贺瑞,万邦来朝。

  天子南面而治。

  皇权天授。

  李世民脑海中一瞬间闪过自己这一生的林林种种,轻声说道:“承乾,好好的看顾朕的兄弟,和你的兄弟们。”

  “是!”李承乾认真躬身。

  “他们当中,若是有不贤不孝,免职圈禁,永不出宫。”李世民侧身坐下交代。

  上官仪坐在一侧的隐隐角落里,将李世民说的这一切,全部都记录了下来。

  “儿臣领命。”李承乾认真拱手。

  李世民摆摆手,李承乾上前,将他从丹陛之下,推向东偏殿,他感慨的说道:“这方面,你比朕做的好,即便是如此,当年的那件事情,依旧在朕心中耿耿于怀。”

  李承乾心里清楚,李世民是有对李渊和李建成的愧疚,但更多的,恐怕还是担忧后人会说他得位不正。

  “公道自在人心。”李承乾稍微停顿,然后说道:“儿臣始终都认为,当年的那件事情,父皇没错,祖父也没错,甚至就连隐太子错的也不多,真正导致一切走向失控的是,你巢刺王。”

  “你不喜欢元吉。”李世民听了出来。

  “是的。”李承乾点头,说道:“巢刺王为人险恶,又能力不足,建言献策之时,又全然罔顾兄弟之情,内外挑拨。”

  李世民能清晰的清楚李承乾嘴上那股咬牙切齿的味道。

  他不由得轻轻点头,毕竟当年的那件事,李元吉神憎鬼厌是众所皆知的。

  “隐太子初时尚好,然而与巢刺王接触太多,越发变得残忍凶狂,终为二凶。其中外交构,猜鸷好兵,居中骄侈,最终为人神不容,才有倾天巨祸。”李承乾一句句说下,上官仪一个字一个字的记录下来。

  李世民默然不语。

  他明白,李承乾说的这番话,将是他这一朝对整个玄武门之事的定论。

  没有人是该死的,当你被逼到最不得已的时候。

  悍然举兵,是人之常情。

第499章 传旨,召诸亲王 驸马回京

  两仪殿中,中书舍人窦德玄,给事中李义府,站在两侧拱手。

  更多的官员则是在帷帐之后轻轻躬身。

  李承乾推着李世民进入两仪殿。

  殿中所有人都静默无声。

  李世民突然微微笑笑,他最熟悉的还是两仪殿。

  他这些年,多数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居中帷幄,运筹千里。”话刚说出来,李世民便自己摆摆手,说道:“应该是运筹万里才对。”

  “是!”李承乾将李世民推到了西殿,他微微摆手。

  窦德玄和李义府立刻上前,将挂在西殿中央的蒙布掀开,露出了下面的大唐疆域图。

  李世民的目光轻轻扫过整个疆域图,西昌州整个一片彻底的被囊括了进来。

  东西五百里,南北一千五百里。

  虽然是高原,但广阔的疆域依旧会给大唐提供难以想象的资源。

  会极大的缓和关中矛盾。

  很多时候甚至都不需要他们做什么,关陇世家自己就会去做,他们甚至能够从中收益大半。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问道:“西昌州的奴隶,这半年来,死伤如何?”

  “不多,几百人。”李承乾神色轻松,说道:“西昌州有十几万人,儿臣用那里缴获的牛羊换取了大量的粮食,足够他们活下去,不过是活的没那么好而已。”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这话其实也不对,吐谷浑时期,虽然不少人家中养着大量的牛羊,但这些牛羊却根本不是他们的,他们每年都生活艰难,到了冬日,冻死动辄上千人,大唐治理,对更广大的普通人来讲,其实是好事。”

  “但对于那些贵族而言,就不是好事了吧。”李世民忍不住的笑笑。

  “那些人,冬天死的最多的就是他们,高原的真正寒冷,他们没能受住。”李承乾神色平静冷冽。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西昌州的地图,轻声道:“李靖啊!”

  “这一年,西昌州开始找水草肥美的地方开始种植青稞一类的谷物,量也不少,日后西昌州对朝中粮食的依赖会更少。”李承乾看向茶卡盐湖方向,说道:“反而茶卡出来的盐,能够更多的提供大唐治理茶卡所需要的资金。”

  “吸取经验吧,等到将来攻灭高句丽正好用。”李世民微微摆手。

  “是!”李承乾缓缓推着他离开了这里。

  来到殿门前,俯瞰整个长安。

  李世民轻声开口道:“照顾好欣儿和忠儿,别让他们出事。”

  “儿臣明白。”李承乾微微躬身,神色沉重。

  他知道,有些事情,他的想法是瞒不过李世民的。

  李欣也好,李忠也罢,李承乾虽然对他们有些感情,但不多。

  李承乾真正想的,是用他们来做磨刀石。

  将来成为李象的磨刀石。

  但具体该怎么操作,还要看将来的变化。

  李世民明白这一点,他说的不过是要个最后的保险罢了。

  说不定李欣和李忠,会和他们的父亲一样,被永远囚禁。

  ……

  “该说的,朕都已经和你说的,剩下的,就是为君者的自我修养了。”李世民抬头,轻声说道:“凡事不要太急,思虑清楚利弊,稳扎稳打,但在关键时刻,也要果断出手,奇正相合。”

  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

  以稳为主,稳固自己的基本盘,但也要有奇策,出人意外之处。

  才能够不被别人算计。

  “是!”李承乾认真躬身。

  “做事,要有宏图伟略,也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去做,甚至是一件事一件事的去计较。”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有的时候,当你退一步的时候,别人就会觉得自己有机可乘,然后得寸进尺。”

  蹬鼻子上脸。

  这种人很多。

  “儿臣知道了。”

  “最后。”李世民神色凝重起来,认真说道:“皇帝者,王霸杂糅,内外皆是如此。”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李承乾沉沉躬身。

  “走吧,送朕回武德殿。”李世民拍拍扶手,说道:“甘露殿太吵了。”

首节 上一节 494/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