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96节

  杨思讷忍不住的轻叹一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从上方隐约传来:“太子年纪不小了,他的婚事……”

  杨思讷猛然抬头,看向御榻之上的皇帝和皇后。

  杨思讷这才突然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太子已经开始在殿中敬酒了。

  跟在太子身边的是太子家令苏均,太子詹事来恒,太子少詹事宇文中方,太子率更令独孤大宝,太子仆长孙涣,太子中舍人李延寿,太子舍人赵持满、封言道等人。

  不知不觉中,太子的身边也已经有了一大堆人。

  尤其是太子詹事来恒,他甚至依旧有宰相的资格。

  杨思讷隐约知道他兄长的一些计划,只是如今太子已经逐渐的有了羽翼,如今只需要有门合格的婚事,那么哪怕是皇帝不在长安,他也能够稳定局势。

  他们的计划,真的能够稳定的进行下去吗?

  ……

  李承乾轻轻扫了杨思讷一眼,然后看向苏淑,认真的说道:“太子的婚事必须在明年七月之前定下,成婚也好,订婚也罢,皇后必须选出人选来。”

  “是!”苏淑点头,然后她有些为难的说道:“朝中年龄合适的大家女子不少,但选谁为太子妃,实在为难。”

  “那就是皇后的事情了。”李承乾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殿中靠前一点的群臣几乎都听到了皇帝的声音。

  不少人的眼神忍不住的闪烁了起来。

  如果是先帝朝,对于太子妃的人选,朝臣还是持谨慎态度的。

  但如今不同,皇帝是以太子登基的,而这些年,皇帝逐渐的有重用嫡长子的想法。

  也就是说,将来太子只要不犯错,那么他就能稳定的坐到将来登基的那一天。

  而在那一天,太子妃也就会成为皇后。

  如果自家的女儿现在能成了太子妃,那么将来,她就有极大的可能成为皇后。

  大唐这些年,不管是高祖皇帝之于太穆皇后,还是先帝之于文德皇后,今上之于皇后,哪怕是被废的隐太子李建成对于隐太子妃郑氏,感情都是极深的。

  所以,只要他们的女儿能够成为太子妃,那么成为皇后的可能真的很大。

  朝中所有重臣,天下所有大族。

  这个时候都忍不住的动心起来。

  ……

  李承乾举着酒杯,低头看着清亮的酒液。

  他的眼睛在里面,平静的可怕。

第591章 我杨家向来安分守己

  正旦大朝之后,皇帝要为太子选太子妃的消息,一下子就在整个长安城轰然传了开来。

  杨思讷原本待在家中有不安,现在不停的有消息传过来,立刻就再也待不住了。

  没过多久,杨思讷便已经出现在了长广公主府。

  杨师道在书房见了杨思讷,他一见面就皱眉问道:“你来做什么?”

  杨思讷苦笑着拱手,说道:“七叔,陛下要为太子选太子妃,族里也有不少的声音,您看……”

  “怎么,你还觉得杨家的女儿能够嫁入东宫为太子妃?”杨师道一时间忍不住的好笑了起来。

  他看着杨思讷摇头道:“三郎,光是你们做的那些事,就足够让陛下厌恶杨氏到极点,如何还会选杨氏的女儿做太子妃,怎么,杨坚的例子还不够让皇家警醒吗?”

  杨坚代北周而立,北周最后一任皇帝正是杨坚的外孙。

  以国丈之身,夺了亲女儿的儿子的皇位。

  这件事情,不知道多少人在警惕他们。

  杨思讷神色苦涩,说道:“侄儿不知道七叔从哪里听了什么混账话,杨家向来安分守己,从不做出格的事情。”

  “呵呵!”杨师道不屑的冷哼一声。

  杨思讷继续拱手,说道:“的确,因杨坚之事,皇家不可能再选杨氏女为太子妃,那么七叔,你觉得杨家的外孙女有没有什么机会?”

  杨师道深深看了杨思讷一眼,说道:“我就不问你究竟选了哪家的女子,但你要明白,皇帝在东征高句丽之前,要定下太子的太子妃人选,本身就是为了稳定朝政。

  一般的人家女子,恐怕根本不具有这样的资格。

  能选的只有顶级世家的女子。

  所以,你觉得,韦裴薛柳杜窦,这几家,有哪家的女儿,哪怕他们是杨家的外孙女,是能够受杨家摆布的?”

  杨思讷沉默了下来。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世情虽然没有那么绝对冷酷,但是在法理上讲,嫁出去的女儿,就是人家的人了。

  她们生下的女儿,自然是以男方家族为主,如何会让弘农杨氏来指指点点,尤其他们还有某些嫌疑。

  “所以,这件事情,我们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杨思讷不由得长叹一声。

  杨师道看了他一眼,心中冷笑。

  杨思讷的这份表情。

  几分真几分假。

  想想就有些令人好笑。

  “有这个功夫,你不如好好想想,在长安的这大半年,你究竟做出什么成绩没有?”杨师道看向杨思讷,道:“三郎,你若再这样,恐怕不等五年任期满,你就会被提前免职。”

  “七叔!”杨思讷抬头,看向杨师道,平静的说道:““三郎承认,家中的一些事情,是做的有些过分,但往年我们也是一样这样做的,先帝在时也没有出什么问题,而且阿耶和七叔还都是在想,陛下如此针对,是不是有刻薄之嫌?”

  看着杨思讷一副狡辩,同时又有试探的模样,杨师道突然间一句话也不想说了。

  他侧过身看向一旁的墙上挂的字画。

  止怒。

  “七叔。”杨思讷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调褚遂良为陕州刺史……难道他真的对杨氏已经猜忌到了这个地步吗?”

  杨师道依旧不理。

  杨思讷看着他,继续说道:“七叔是了解陛下的,陛下行事,向来一招接着一招,从武元庆,到褚遂良,接下来,可能会有其他的手段……七叔,你觉得陛下会怎么做?”

  杨师道深吸一口气,转身看向杨思讷,问道:“三郎,你是朝中重臣,刑部侍郎,陛下行事,也是要守规矩的,而且……”

  “什么?”杨思讷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你若是心底没鬼,你怕什么?”杨师道直直的盯着杨思讷。

  杨思讷沉默了下来。

  许久之后,他才抬头道:“七叔错了,杨家没打算做什么的,不过自保……”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从书房外传来,打断了杨思讷的话。

  随即公主府家令兴奋的声音在门外传来:“驸马,宫中刚刚传来消息,杨妃被查出有孕,宫中有礼物赐入万年县衙,另外,宫中传信,三日之后,请杨氏诸亲眷入宫贺宴。”

  “知道了。”杨师道点点头,说道:“去告诉公主一声吧。”

  “喏!”房外家令迅速的离开。

  杨师道转身看向杨思讷,说道:“三郎,陛下从来没打算对弘农杨氏做什么,这一次,族中很多人都会认可的。

  尤其是杨氏的外孙中又能出一个亲王,那么杨家和当朝,会绑定的更深。”

  杨思讷深吸一口气,起身拱手道:“侄儿明白了,多谢叔父指点。”

  杨师道轻轻摆手。

  杨思讷立刻再度躬身,转身走出了书房。

  看着杨思讷离开的背影,杨师道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们的手上必然有依仗。

  让他们到了如今这样的地步,依旧不肯放弃,只是他们的依仗究竟是什么呢?

  ……

  马车之上,杨思讷神色平静了下来。

  宫中杨妃有孕,这一点的确有些出乎所料,但,不影响根本。

  那日在洛阳,杨思谊密见杨思讷,就已经将他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世家大族,从来不争一时一刻。

  他们要将自己藏在最后面,不会被任何人抓住把柄。

  杨思讷的眼神深沉。

  皇帝现在不停的对杨氏进行动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

  以杨家如今的准备,皇帝就是派人抄了弘农县的老家,他也什么都找不到。

  洛阳的事情,本身就是要将皇帝的目光吸引到弘农杨氏的身上。

  在皇帝看不见的地方,杨氏已经将目光放在了荆王李元景的身上。

  李元景才是弘农杨氏真正的杀招。

  东征高句丽,李勣位居辽东军前,李靖镇守西北,长孙无忌留守长安。

  皇帝坐镇洛阳,监控天下,稳定河北。

  然而,虽然朝中多有传言,说皇帝亲口承认,他不会亲征高句丽,但这话信的人不多。

  对于弘农杨氏,杨思谊他们三兄弟更是完全不信。

  他们笃定,在前线大优的情况下,皇帝一定会忍不住去前线的。

  这是人性的欲望,杨氏看的很透。

  不仅是他们三兄弟,他们三兄弟下面的很多人都赞同。

  皇帝一动,长孙无忌就要动,甚至要跟着去辽东。

  整个天下,除了皇帝,长孙无忌,李靖,李勣还有人能镇压得住人心呢。

首节 上一节 596/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