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71节
“《后汉书》。”李承乾笑着点头,苏均稍微松了口气,南朝宋范晔编撰的史书,编修无妨。
“不大妥当吧。”后侧,苏良嗣皱着眉头抬头,站起来看向李承乾,拱手道:“臣不知是何人建议殿下如此,但《后汉书》,编修不得。”
第85章 中秋快乐
又是一年中秋月,且喜人间好时节。
中秋月圆,家人团圆。
祝愿所有书友佳节快乐,人月团圆,家人健康,福气完满。
祝愿明月之下,都有书友,一生一世,无病无灾,明月庇佑,天运昌隆。
有空就多喝两杯(嘻嘻!)
……
这本书从开始到现在,整整一个月,一轮一轮的PK,到走上三江,多谢书友们的支持。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现在写书,想要出成绩比以前难的多,很多人都来起点写书,而且经常成绩不错。
我的上本书虽然也是三江,但那个时候,要容易的多。
上本书写的时候犯了很多错误,好在写到后面的时候,逐渐的收敛了过来,写到快两千章的时候,追订还能有一千五,很感激一路追过来的朋友(我知道大家都在。)
新书会尽力避免上一本犯的错误,会更加的用心,更加的集中。
速度节奏慢了,大家就提醒我一声,我会尽可能的加快。
上架之后,不会有多少存稿,最多一天,剩下的基本都会放出来。
这样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能及时修改,掉头,欢迎大家多多指证。
好了,就说这么多。
感谢编辑蓬莱,奶蓬贴贴,中秋快乐。
感谢所有的书友,中秋快乐。
愿诸福永伴,诸财永随。
中秋快乐!
第86章 上架感言
是的,上架了。
昨天下午突然得到的通知。
有些措不及防。
我原本以为是在周五上架,这些剧情正好爆发过去,但突然上架,剧情就有些尴尬。
但上架了。
尽力认真的写好。
今日五更,明日四更。
十二点之后三更,晚上还有两更。
尽全力去更新,留一天的更新量,其他的,更出多少,放出多少。
日万是基本操守,日万且保持高质量,才是要求和目的。
祝安,祝午安。
(首订很重要,恳求大家帮忙点点,认真谢过了。)
祝平安顺遂,财福永绕。
第87章 监察御史苏良嗣
整个中堂之内,突然莫名就静了下来。
苏良嗣一句“《后汉书》编修不得”,不少人微微变了脸色。
苏良嗣郑重的抬头,看向李承乾道:“殿下明知千古,想来应该知晓,后汉光武帝刘秀即位之后,其长子刘彊被封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皇太子刘彊随其生母郭圣通一起被废,遂有汉明帝刘庄之事。”
“东海恭王不是海陵剌王,也不是息隐王,诸事不必随同联想。”李承乾淡笑着摆摆手。
汉光武帝刘秀正妻是郭圣通,开国之时被立为皇后,但因为刘秀宠爱阴丽华,所以常生怨恨,时有悖逆之行,最后刘秀忍无可忍废后。
同时被废的,还有太子刘彊。
刘彊死后,被封为东海恭王。
海陵剌王是李元吉,而息隐王是李建成。
虽然同样是被废太子,但刘彊和李建成不同,当今皇帝和汉明帝刘庄也有所不同。
当然,从另一个侧面讲,将皇帝比作汉明帝也没有错,同样贤明。
中堂之内,不少熟读史书的人,想到这一点,忍不住的微微松了口气。
甚至于苏均已经忍不住的深思起来。
“臣还是不建议殿下修《后汉书》。”苏良嗣再度面色郑重的拱手,中堂之内,不少人已经皱起了眉头。
“为何?”李承乾有些好奇的询问。
苏良嗣神色肃然的起身,然后冷喝一声:“七品以下,还有没有官身的,现在全部都出去。”
苏良嗣一声冷喝,中堂之内,不少人已经下意识的站了起来。
其他即便是没有站起来,也忍不住看向了苏澄。
李承乾看到这一幕,眼神中闪过一丝讶异。
苏良嗣是前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苏世长曾经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机辩博学,敢于直言进谏,被拜谏议大夫。
但可惜,后来在外地赴任途中,乘舟落水而亡,被追赠雍州刺史。
论资历,论能力,苏世长都在苏勖之上。
但他终究已经过世十几年了,苏良嗣在武功苏氏的威望,竟然如此不低,恐怕与其本人有关。
……
很快多数人已经离开,有些话,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听的。
留在中堂之内的,苏家只剩下苏澄,苏显,苏良嗣,苏均和苏干五个人。
甚至就连苏昱也被撵了出去。
苏干虽然是正九品上的秘书省校书郎,但他是公主之子,太子在,也能勉强参与。
当然,独孤大宝和戴至德也在。
李承乾一脸玩味的看着众人,最后目光落在苏良嗣的身上,点头道:“苏卿请讲!”
“喏!”苏良嗣拱手,然后说道:“臣曾经偶尔听闻,陛下对杨妃宠爱极深,偶尔有立后之言。”
“苏卿,你过了。”李承乾的神色淡漠了下来。
“臣是御史,有些话,臣是可以说的。”苏良嗣毫不客气的抬头,看着李承乾说道:“当然,陛下没有此中之言,但殿下修《后汉书》,难免会有小人起风波,到时候波及杨氏,甚至波及曹王怎样办,或许会有人逼杀人之事的。”
曹王李明,其母杨氏,乃是海陵郡王李元吉的齐王妃,但因为在玄武门之时,有助于皇帝,所以在李元吉死后,被纳入后宫。
“后宫立后之言,不过是传言罢了。”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随后点点头,说道:“不过此事若是波及到曹王,的确反而不好了。”
曹王李明是不可能成为太子的,甚至杨氏都不可能成为皇后,山东那些伦理世家放不过不说,就连长孙无忌也不会轻易放过。
要知道,现在的长孙无忌,已经不是李承乾他母后在世的长孙无忌了,这么多年的吏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实实在在的宰相下来,朝堂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他的人。
就连皇帝也不敢轻动。
“殿下英明。”苏良嗣沉肃拱手。
堂中众人忍不住松了一口气,脸上微笑,然而他们谁都没有在意,李承乾和苏良嗣的那番话,他们谁都没有办法插嘴。
李承乾抬头,恰好碰到苏良嗣抬头,两人眼睛对视,神色之中都带着深沉的幽静。
……
“好了此事不提。”李承乾看向苏干,问道:“对了,三郎,四郎今年科举,可知今年有什么人才吗?”
苏干面色为难,但还是拱手道:“人才倒是也有,不过有些人家世雄厚,不一定会现在就露头。至于说眼下,长安坊市当中,名声最响的,应该中书侍郎岑文本的侄子,岑长倩。”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家学渊源,想来是不差的。”
“是。”苏干肃然的点头。
李承乾笑笑,说道:“孤此次来武功,除了陪太子妃省亲,也是想要问一问,苏氏如今有没有一些人想要入东宫的……东宫如今流内官不容易授,但是流外的一些录事,令史,谒者,典书倒还是有些空位的,想来稍微做出一点事,就可以更上一步。”
流外官,李承乾说的都是流外一等的官,稍微进一步,便是流内,从九品下的官职。
便是某些人拼尽一辈子读书,最后也不过是如此了。
而且九品吏部正官,太子不好安排,但是流外的,便是皇帝都不会在意。
李承乾这话一出,苏澄立刻忍不住有些动心。
他如今在武功主事,要是有这样一批名额,不能放过啊。
……
“女儿其实是想从族里找一些家世不是很好的适龄女子,样貌好一些,读过书,愿意入东宫的族妹,一起入东宫。”苏淑陪着母亲绛郡夫人冯氏,在后堂坐着,她的目光不时的落在堂前正在玩耍的李象李厥和弟弟苏瑰身上。
绛郡夫人冯氏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问道:“怎么,太子有什么别的想法了?”
“这倒没有。”苏淑握住母亲的手腕,低声说道:“阿娘,这一次的事情真的很险,若不是太子年底最后两个月做出一些事情来,不然,魏王会逼死我们的……”
“有些话别乱说。”冯氏打断了苏淑的话,然后摇摇头,说道:“族里的女孩,最多不过是帮你分担一些,若是想要帮助太子,还是得从别的地方想办法,武功这边就别想了,有那边盯着,你们什么都做不了。”
李承乾虽然是太子,但是东宫在外面的影响力并不强,反而是魏王府,行事随意,没有约束的多。
“倒是冯家那边……不,不能是冯家,得是卢家。”冯氏轻叹一声,然后说道:“不过我们和那边终究是隔了一层。”
“范阳郡公?”苏淑顿时惊讶的看向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