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异世封神

我在异世封神 第315节

  如果心慈手软,性情软弱,以人的思维代入厉鬼,那才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而且办鬼案最忌一言堂。”

  赵福生说道:

  “人的思维毕竟是有局限的,大家集思广益,提出的可能性越多,出现差漏的情况越少。”

  这样一来,办案过程生存机率也要大很多。

  “相反,如果众人只知附和,那么三五人办案与一人办案也没什么区别,最多也就是多几个跑腿的杂役,这样的令使太多,当着也没什么前途。”

  赵福生说完这些话,武少春就明白她确实是在真心实意的夸奖自己,不由脸上露出兴奋之色。

  一旁蒯满周听她说完,玩手指头的动作一顿,仰头看她,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所以少春说得真的很好。”赵福生对于看得顺眼的人,也不吝于给予鼓励。

  她说完后,又道:

  “等封门村的事办完后,回了镇魔司,少春要是考虑将来多办鬼案,我可以先替你打个门神烙印——”

  赵福生还没来得及问武少春是否愿意,只见武少春兴奋地站了起身:

  “多谢大人,那可太好了!”

  他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显然是确实有意要好好办鬼案的。

  赵福生笑了笑,示意他有话坐下再说。

  武少春兴高彩烈的坐下。

  曹大宗心中有些好奇,不知这‘门神烙印’是什么,却又不敢多问,只好老实呆在原处。

  有了这一番小插曲,武少春受了表扬,兴致更加高昂,且自信心明显足了许多,这会儿趁着气氛不错,他大胆的问道:

  “大人,你觉得这郭家——”

  ……

  众人一路说话,几个时辰时间不知不觉一晃而过。

  天色逐渐黑暗,马车在傍晚前到达长条镇,但并没有入镇,而是按照赵福生原本的吩咐,直接驶向了封门村。

  在途经长条镇前,曹大宗见到入镇的人,拿出自己差使的令使,使他们向镇中孔佑德报了一声口信。

  随着天色一暗,车内的气氛逐渐沉默了。

  大汉朝有夜里不出行的宵禁习俗。

  这一项规则从制定到执行都格外严格,无论是州府还是乡镇,几百年来,大汉朝的百姓早就习惯了夜里不出门了。

  赵福生猜测,这应该是朝廷为了防止百姓夜里出行撞鬼的缘故。

  百姓不明内里,只知道这样违反法则。

  车上曹大宗及赶车的杂役都很害怕,天色越黑,二人竟然都开始瑟瑟发抖。

  赵福生转头吩咐武少春:

  “少春,你将灯笼点上,挂到车子前头。”

  长条镇并不富裕,治下的村镇大多饱受匪患之苦,许多房屋十室九空,不少房子坍塌,无人居住。

  天色一黑后,放眼望去四周都是杂草,许多田地荒芜,马车行走颠簸间看不到灯光,四周又黑又静,偶尔能见着一些坟包,看起来吓人极了。

  她话音一落,曹大宗及那赶车的差役顿时松了口气。

  随着武少春一答应,灯光亮起,车里瞬间明亮,两个普通人的骇怕之情顿时缓解了许多。

  “对了。”

  关于郭家的谈话暂告一段落,赵福生看着曹大宗:

  “你说你今年已经56了。”

  “是,今年七月十三满的。”曹大宗挪动了一下盘坐得发麻的双腿,不着痕迹的揉了揉腰侧。

  这一趟马车行程较远,中途赵福生就让他坐在地上,没有再让他继续跪坐。

  “你是长条镇本地人,对封门村熟吗?”

  赵福生问。

  “熟。”

  曹大宗闻言一下就笑起来了:

  “不瞒大人说,我爷、老子都在长条镇上当差,当差的平日也没什么事儿,下乡催缴税赋是年年都要做的。”

  他与赵福生相处了半天,对她脾气性格也有了大概了解,觉得这位大人脾性温和,不是苛刻难相处的人,此时说话都要自然随意许多。

  “有时一趟收不齐,还要跑好几趟,我从小跟着我爹走,对封门村这些地方都是走熟了的。”

  也正因为他对封门村熟,所以这一次与郭威相关的事,才由他来找县里回报消息。

  赵福生点了点头,说道:

  “我听庞知县提到过,封门村43年前发生过一桩鬼案,你听到过这个事儿没有?”

  她说完之后,笑眯眯的盯着曹大宗看。

  赵福生的这几句问话,一下就让武少春品出其中的味来了。

  她先问曹大宗年纪,又问他对封门村熟不熟,这两个疑问得到曹大宗肯定的答复后,再问起几十年前的鬼案,曹大宗哪有敢不答的理由?

第209章 路遇匪盗

  武少春生于乡野,又跟黄岗村人走过货,见过人性的阴暗,深知人性复杂的道理。

  乡下村民提鬼色变,嫌厉鬼晦气,涉及与鬼相关的事,大多都会禁口不言,仿佛不说就没有祸,一说了便会大祸临头。

  赵福生先以话将曹大宗套住,此时再起旧事,谅他也不敢不说。

  “……”

  曹大宗果然露出为难的神色,目光躲闪:

  “这……这……”

  “这有什么不好答的吗?”

  赵福生平心静气的看着他。

  她的语气温和,但目光清冷带着隐隐压迫。

  此时的她可不再是好说话的‘大人’,问话时双腿微分,双肘撑于膝上,上半身俯向前,一头长发扎成马尾,垂落在她脸颊一侧。

  赵福生的身影在明黄的灯光下被拉长,将盘坐在地面的曹大宗覆盖住。

  镇魔司令司主事的身份带着天然的威压,那股摄魄感盖压而来,曹大宗顿时顶不住了。

  “好似,好似听到过——”

  “什么好似?”赵福生打断曹大宗吞吞吐吐的话,沉声道: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一桩鬼案43年前切切实实发生过,你今年56,你自己也说了,常年跟你爹下乡催缴税赋,封门村鬼案发生这一年,你也就十二三岁——”

  赵福生说到这里,语气顿了片刻,接着又道:

  “这个年纪,该不会说还没懂事吧?”

  曹大宗觉得这位大人一扫先前给他留下的好说话的印象,气势变得有些锋利,他不自觉的重新跪了下来,硬着头皮答道:

  “回大人的话,确实听到过封门村43年前发生的鬼祸,只是,只是兴许年纪大了,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

  “现在想起来了吗?”赵福生笑着问了一声。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曹大宗不停的点头。

  赵福生笑了一声:

  “那你就挑想起来的说一说。”

  “是。”曹大宗哭丧着脸道:

  “其实这鬼怎么来的,我也不清楚,只是后面突然就听说闹鬼了,还请了当时县里镇魔司的大人去抓鬼,死了好些人呢。”

  曹大宗的这话对于43年前的红鞋鬼案并没有额外的新线索,赵福生皱了下眉,又听他道:

  “那些人都葬在封门村后头的乱葬岗中,至今还有人去烧香祭拜。”

  “封门村后头有乱葬岗?”赵福生精神一振,想起羊皮卷宗档案中记录过,当年持鬼香而引鬼上身的李能最后带着厉鬼走入坟中。

  而卷宗上并没有详细写明这坟在何处。

  此时曹大宗主动提及乱葬岗,且说到烧香祭拜,赵福生便猜测当年的厉鬼是不是就被封印在这乱葬岗中。

  “有乱葬岗,就在他们村不远处的半山腰中,村里一些早夭的孩儿、打死的蛇虫什么的都扔在那,偶尔也能看到死人尸体,说是山中的好汉打死过往客商后,也扔在那坑中。”

  曹大宗说道。

  “43年前的那桩鬼案,你听过有人说这厉鬼来路吗?”赵福生问。

  “没、没有。”曹大宗听闻这话,拼命的摇头摆手:

  “只是听说突然就死人,不知道那鬼有什么来路。”他说完,又补充道:

  “开始都不知道是闹鬼了,后面不知怎么的,就报到了镇上官府,说是村子失踪的人不少,我爹他们当年还担忧,深怕要被派去封门村查案——”

  当时那桩案子不管是人祸还是鬼祸,一般的差役都惹不起,有段时间闹得人心惶惶的。

  “好在最后城里来人,说是村子出现了厉鬼,最后说是死了好几个大人物,最终事件才平息的。”

  提起鬼案,曹大宗的脸色有些难看,拍了拍自己干瘪的胸口。

  从这老头儿话语听来,他确实知道得不多。

  赵福生心中有些失望,但却并没有气馁:

  “村子里那段时间有什么离奇死亡的女人吗?”她问完之后,随即意识到自己提出的问题太过广泛,就算曹大宗还有些记忆,听她这样一问,估计也找不到苗头。

  因此赵福生顿了顿,又重新提问:

  “年纪大约是在十五至二十五之间,不排除是新嫁娘,死前穿红鞋——”

  43年前的鬼案不是她经手的。

首节 上一节 315/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隆万盛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