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异世封神 第339节
事实上赵福生在郭家的时候除了观察郭威以及寻找厉鬼踪迹,也在观察这老头儿。
在得知郭家有鬼后,其他人先是半信半疑,就他表现最为害怕。
事后厉鬼真的出现杀人,众人虽说恐惧,但人多壮胆,村民表现还算镇定,唯有这张老头儿被吓破了胆子,屎尿淌了一地。
这种情况有两个可能:
一是他胆小如鼠;还有一种情况则是他曾见过厉鬼,所以对鬼格外畏惧,见到郭家有鬼后,才会大小便失禁。
结合他的年纪,赵福生猜测是后者,所以才将他留下问话。
不知为什么,她总觉得能从这喜欢偷窥、监视别人生活的老头儿口中得知一些镇魔司卷宗上没有的线索。
张老头儿此时又怕又兴奋。
怕是在于这事关鬼案,厉鬼的可怕之处他是亲眼目睹的,哪怕事隔了四十多年,当初厉鬼给他带来的恐惧至今仍没抹去。
而兴奋则又在于赵福生做出的减免税赋的承诺。
张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虽说不像郭家一样有了上顿没下顿,但张老头儿年轻时差点儿被饿死,对粮食很是看重,如果每年张家要交的税赋能少一半,对他而言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相比起来,鬼又算什么?
“镇魔司的卷宗上记录,43年前,封门村乔大牛一家六口俱被厉鬼所害,鬼物从始至终没有现形,乔家所有人临死前都有一个症状,一只脚上穿了只红色的鞋子。”
“左脚。”
张老头儿忆起过往,吓得瘫软在地。
赵福生听到这话,不由怪异的看了他一眼:
“你亲眼目睹了。”
她是肯定句,而非疑问。
“是,我亲眼目睹的。”张老头儿用力的点头,说完又腆着脸道:
“大人,我亲眼看到了乔家人死前的样子,对大人总有帮助,这个税收能不能多免一些?”
武少春一听这话,皱眉斥道:
“大人是为了你们村在办鬼案,你这老头儿不识好歹,还敢讨价还价,真是没见识。”
张老头儿被这一斥,表情讪讪:
“村里这么多人,办不办鬼案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赵福生摇了摇头,示意武少春稍安勿躁:
“你放心,只要你说的话对我有帮助,我自然会酌情考虑减税之事。”
“多谢大人!”张老头儿一听这话,顿时大喜。
他此时兴奋大过于恐惧,想了想:
“其实乔家在闹鬼之前,村里当时已经死了好些户人,死前都没症状呢,突然一家人说消失就消失了——”
最初发现不对劲儿,是村长的堂亲。
他家里五代同堂,一共十七八口人,前一天还齐齐整整的,到了第二天,他家的田坎夜里被人糊了泥,将水蓄积在田中,下游的田地水被堵住。
“被堵的高老七要去寻他说理,把门拍破了也没见人来开门。闹到村长家,村长让人破了门进去看,门当时还从内上了拴,屋里却一个人都没有,怪得很。”
张老头儿说到过往,打了个寒颤。
“屋里当时有股味儿,好像杀猪后,有股腥气,但又不见血,之后村长组织人手找了许久,也没找到端倪。”
他摇了摇头:
“然后就有人发现近来总有一些人家陆陆续续失踪。”
其实此时人拖家带口失踪是常态。
大汉朝苛捐杂税太多,除了税赋之外,还有大量徭役,按规定每家每户的十三岁男丁都要服此役,不服的人得要交纳大量的‘买身钱’。
此时服役可非同一般,死在服役路的人多得是,这‘买身钱’相当于是买命的。
可惜数量太高,不少人家交不起,又怕家里男丁死亡,到了交税时节,许多人便恐惧之下逃入山中,或是改头换面,奔往其他县区。
“不过其他人能跑,村长家的亲戚肯定是不会跑的,这会儿一家十几口神秘失踪,便有人说闹了鬼,大家思索了半个月,才决定报官的。”
“真有你的!”
一名年轻差役不屑的道:
“村子都闹鬼了,还敢商议半个月才去报官,真怕死的人不够多。”
第224章 回忆过往
“那有什么稀奇的。”
张老头儿被这差役一顶,有些不以为然。
但他这个人会看眼色,知道欺善怕恶,哪些人能招惹,哪些人不能招惹他心中清楚得很。
“请县里老爷进乡可不是什么容易事,我们自古以来就有规矩,要请老爷办案,得先交‘诚意金’,足足十两银,得村民们凑呢。”
这个规矩赵福生倒是不清楚。
可她听到这里,倒并没有觉得吃惊。
事实上镇魔司办案风险性异常高,令使死亡的机率也十分惊人,驭鬼的令司也属于‘消耗品’,仅只是比普通令使多了一丁点儿保命的机会,但与鬼打交道的人没有哪个会有好下场的,迟早仍难逃一死。
如果不是朝廷有规定当地镇魔司每年必定要办三桩以上的案子交差,恐怕镇魔司的驭鬼令司没有哪个愿意主动去办鬼案的——当然她是特例。
在这样的规则下,令司办案的数量卡死在一年三次。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镇魔司所属治下的州、郡、县、镇、乡一年只发生三次鬼案,案子一多,令司人数有限,便会看令司心情办案。
因此村民如果要想请驭鬼令司前来救命,兴许就得凑钱请人。
令司则是在这些请托中随心所欲的进行选择。
事实上听到这里,赵福生已经明白了其中弯曲。
张老头儿等人以为十吊钱就是一个天价数目,但其实这些钱只是对贫苦的人才要拼凑,对于当时的万安县令司谢景升来说,这点儿钱兴许还不够他喝杯酒的。
驭鬼令司,尤其是像谢景升这样大有来头,且家传渊源的人来说,民间的财富早不值一提。
两相对比下,穷的穷得皮包骨,富的富得流油,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谢景升当时选择封门村办鬼案,也非为了钱财,兴许是他真心实意要办鬼案,也兴许是封门村的运气。
但他纵使没有成心勒索剥削,下头的人为了讨好他,自会借机盘剥村民,这些钱说不定有一半分进了村镇老爷们的腰包里。
赵福生听到这里,皱了皱眉头,心中控制不住的生出几分厌恶之情。
“大人,你们此次前来,不会也要凑钱吧?!”
张老头儿说着过往,突然想到了此次。
他怨毒的看了郭威一眼——先前他还怜悯这小子一夕之间失去了父亲、妻儿,此时一想到因郭威连累,恐怕自家又要无辜出笔钱,心中又开始恨得滴血,觉得这小子是个克父、克妻、克子的天煞孤星。
“真晦气!”
他骂了一句。
赵福生冷冷看他:
“继续说43年前的鬼案,你东拉西扯干什么?我用得着你来凑钱?”
“是是是,大人当然腰缠万贯。”
张老头儿被她这样一喝斥,不止不恼怒,反倒十分欣喜,忙不迭的点头:
“是我说错话了。”
武少春见赵福生神情严肃,连忙喝道:
“你只管说鬼案就是,讲这些无干紧要的屁话干什么?”
“怎么是无关紧要的屁话?当年我可是捐了十五文钱的——”哪怕事情过去了几十年,想起当时的情景,张老头儿仍是又气又急,心疼得嘴唇直哆嗦。
43年前,封门村的实际村民约八百人左右,可据多年前的户籍记录,却有1124人。
当时村中发生了鬼案,闹得人心惶惶,又事关村长的亲戚失踪,后经村子‘商议’,决定要上报镇魔司。
可按照当时规则,要请镇魔司的大人来办案,得先交一笔‘茶水费’,且出价高者才容易打动上头的人。
后来村里决定上交10两银。
若按市价来说,一两银子可换一吊钱,则是一千文,但实际银子的价值远胜铜钱,若想以铜钱换银子,需要1200文才能换一两银子。
因此最终那十两银,村民一共凑了12吊钱,分派到村中众人头上,张老头儿出了掏了很大一笔钱——几乎是他勒断了裤腰带才攒的家底。
林老八等其他人也有些坐不住了,听到张老头儿的话,也担忧这一次赵福生前往封门村要收钱。
众人一时间又恨郭威又恨已经死去的李大龅子,看着郭威的表情带着不善之情。
赵福生将众人目光看在眼里,摇了摇头,手指敲击了两下桌面:
“接着说鬼案。”
“是。”
张老头儿见她脸色不好看,深怕她发怒,连忙收敛心神道:
“我记得很清楚,案子报上去后,县里是隔了好几天后才来人的,中间村子又有几户人失踪了。”
这个时候村里出现了闹鬼的传闻,有人开始琢磨着要逃出封门村,认为此地风水不好。
镇魔司的人来了之后,倒是热闹了两天。
村里杀鸡杀猪招待着,就在第三日的时候,村中乔大牛来村长家报案,说是他的女儿不对劲儿。
后面的事卷宗上有记载,赵福生知道乔家尽皆死于这一场鬼祸里。
不过卷宗档案毕竟只有冷冰冰的几行字,张老头儿却是当年鬼祸的目睹者。
从他能说出这些死于厉鬼手中的人临死前穿的红鞋在左脚,赵福生就判断他恐怕就在现场。
“你当时跟着去看热闹了?”她挑眉问了一声。
“是。”
张老头儿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