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异世封神

我在异世封神 第667节

  陈母又想抱怨,但当着镇魔司的人的面,却没有她出声的余地,可是脸色却很难看。

  赵福生沉吟了半晌,说道:

  “不像是鬼,我没有感应到厉鬼气息。”

  她的判断向来准确,众人听闻这话,俱都大松了口气。

  “有人就好,我真是坐了一天,浑身酸疼。”陈母庆幸的道。

  她说完,小心翼翼的看了卢育和一眼,卢育和与这位岳母相处几年,知道她此时想要进镇歇息,只是不敢出声。

  镇魔司面前,卢育和也不敢说话。

  好在赵福生主动道:

  “我们赶了一天路,干脆进镇休息一会儿,顺便问问路。”

  陈母闻言,脸上露出笑意。

  其他人也点了点头。

  赵福生想起先前听到的爆竹、乐声,说道:

  “人家在办喜事,咱们不宜乘车前行。”

  鬼马毕竟无头,撞见生人难免会把人吓到。

  她说完,将马匹收入地狱中,仅剩了一辆车架子搁置原地。

  就在这时,蒯满周拉了赵福生的手,轻轻的晃了两下。

  “怎么了?”赵福生问了一声。

  小丫头小声的道:

  “不是喜事。”

  “不是喜事?”赵福生愣了一下。

  小孩说完这话,又恢复面无表情的样子,没有再出声。

  赵福生定了定神,打算先进村再说。

  众人收了马匹,打算步行前往。

  从山丘上往下方村镇看时,那房舍好像并不十分遥远,可实际的距离却远比众人肉眼丈量要更远些。

  约走了两刻多钟后,一行人终于看清了那隐在雾气中的镇上房舍。

  镇子的头顶搭了席棚,摆了十来桌流水席。

  赵福生看清席棚的情景后,也明白蒯满周先前所说的‘不是喜事’的缘故。

  只见那席棚四周挂满了白幡,上书大大‘奠’字。

  一具漆黑的棺木摆在临时搭建的灵堂正中,周围坐了好些乐伶。

  乐伶穿的是黑衣,偏偏臂上又拴了条红布。

  几个披麻戴孝的人跪在棺材前,灵堂的四周摆了桌子,桌椅上坐了熬夜守灵的人,正交头接耳。

  竟然是在办丧事!

  偏偏在那镇头处又挂了两个白色的灯笼,灯笼上也写了‘奠’字,而灯笼的下尾部则各系了两条艳红的绳子。

  “这是什么风俗?”

  范必死一见这古怪的情景,愣了一愣。

  孟婆道:

  “看那乐人的装扮,又像是在办喜事,莫非是撞到了阴婚?”

  她年纪大,这一生又四处飘零,称得上是见多识广,对各地风俗民情也有些了解。

  孟婆这样一说,好些人立时就点了点头。

  倒是陈母欲言又止。

  “不是阴婚?”

  赵福生的眼角余光注意到了陈母的动静,不由问了她一声。

  陈母位卑言轻,这一路走来怨言虽多,但对赵福生这位驭鬼的镇魔司大人却很是畏惧。

  听她一说话,陈母有些受宠若惊,连连摆手:

  “妇人无知,也没什么见识,怕贸然开口说错了话,见笑于各位大人。”

  赵福生笑道:

  “你只管说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反正我们已经快进村镇,到时你说得对不对,一问便知。”

  陈母还是十分不安,陈多子连忙宽慰母亲:

  “娘,你说就是,大人性格好,就是说错了也不会怪你。”

  陈母就连连摆手:

  “哪有女人说话余地。”

  她一句话顿时令赵福生皱起了眉:

  “说!”

  赵福生好声好气的陈母不愿吱声,她一旦疾言厉色了,陈母反倒老实,连忙道:

  “是。”

  “大人,依我看,这镇子确实像是在办丧事,想必是有人死了。”

  这样的话不用她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陈母见胡容等人面露不快,又连忙道:

  “我家乡有一种习俗,若家里德高望重的人去世,要办一场盛大、体面的丧事。”

  赵福生看了看远处的村庄丧礼,请了乐人,摆了宴席,买了棺材,确实不算是一场小丧事。

  张传世眯着眼睛看了半晌,点头:

  “那棺材看着也不便宜,至少要一两二钱银子,是上好的——”

  “一两二钱?”

  范无救一听这话,顿时吃惊:

  “你当时在镇魔司外卖棺材,价格可不是这么说的。”

  “我——”

  张传世顿时语塞。

  “别吵。”

  赵福生喝斥两人,接着示意陈母继续往下说。

  陈母道:

  “但这世道大家都穷,办一场丧事可不便宜——”

  越是生活穷困,越是好面子。

  自赵福生重生办鬼案以来,时常入镇进村,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早已经见识过这一切——尤其是十里坡鬼案中,村寨以命抢夺龙血香,赚了银子后却宁愿将拿命换取的银钱风光办丧事。

  这是生存在重税、有鬼的大汉朝中普通人的一生,仿佛死前的热闹才能昭示这个人在这人世走过,留下过痕迹。

  赵福生对这样的现象不予置评。

  “有时钱不够了,得想办法去凑,否则这场丧事不办,别人也戳脊梁骨呢。”

  陈母絮絮叨叨的道。

  但有时钱不够怎么办呢?便唯有卖儿卖女。

  “若是这个时候将女儿卖出去,也叫挂喜,在办丧之余,也同时办喜事,便会挂一根红绳——”陈母说到这里,看向了陈多子。

  陈多子愣了一愣。

  “我瞧着这镇中的丧事也像挂了红喜,但说得对不对也不清楚,如果说得不对,大人也不要怪我。”陈母怯怯的道。

  赵福生沉默了半晌,她的心情无端的开始不快。

  从出昌平郡以来,这一程路途开始虽顺,但前两夜纸人张现世后就开始不顺。

  途经的村镇皆遇鬼祸,死人众多,虽说鬼祸最终被她解决,她收获的功德值也不少,甚至地狱也被开至第七成,可她看了如此多死人、尸骸却很难开心。

  如今好不容易见到一个正常的村庄,没有遇到鬼祸,但又听了这么一个乱七八糟的习俗,一下令她心情变得有些恶劣。

  “……”

  丁大同也看得出来她情绪不佳,不敢出声。

  倒是孟婆,隐约能感悟到赵福生冷肃面容下的怜悯,她叹了口气,目光软和了些,柔声的道:

  “大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不如我们进村问问。”

  “嗯。”

  赵福生很快收拾心情,点头应了一声。

  一行人再往前走了半里,很快镇子上的人便注意到了这一行外乡来客。

  “喂,你们是哪里人?来这有什么贵干?”

  镇上的人很警惕的站起身。

  一些青壮男子已经顺手抄长条凳子、扁担等物。

  这个世道大家生活不易,各处都有走投无路的百姓落草为蔻,以劫掳为生。

  赵福生一行人多势众,且同行者中,青壮年男子极多,难免会令村里人害怕,远远的看他们便出言喝止,不肯让他们靠近。

  “诸位别紧张。”

  赵福生越众而出,温声道:

  “我们并不是盗匪,而是附近县城的人,县里出了些事,才逃难出来的。”

首节 上一节 667/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隆万盛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