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异世封神

我在异世封神 第753节

  经他这样一打茬,他心里的烦闷便散了许多,整个人也变得镇定了些:

  “我是在帝京出生,在我9岁时,我爹才带着我搬离帝京。”

  “老张,你几岁了?”范必死问。

  张传世不想理他,孟婆也问道:

  “小张,你几岁了?”

  一样的问话,张传世犹豫了一下,仍答道:

  “67了。”

  孟婆道:“也就是说,你搬离帝京时,是58年前,大汉朝194年?”

  张传世点了点头:“是。”

  范无救震惊:“老张,看不出来你这么大年纪了,难怪头发掉得只剩头顶一圈了呢——”

  张传世心情恶劣,却差点儿被他逗笑,恶狠狠的瞪他:

  “关你屁事。”

  说完,又不安的看向赵福生。

  赵福生的直觉敏锐,思维反应很快,且记忆力惊人,他总觉得自己的底透出太多,极易被她看出一些他本来试图要隐藏的秘密。

  “大人——”他喊了一声。

  赵福生若有所思:

  “这个时间有点巧合啊。”

  她这叹息漫不经心,可落进其他人耳里,却令得众人神色一顿。

  张传世心惊肉跳,手微微颤抖了一下,随即他双手紧抱,缩进了袖口里,试图摆出与平时一样无赖的神情。

  “巧、巧合吗?”

  张传世干笑了一声。

  “大人,不是48年前呢。”孟婆提醒了一声。

  赵福生笑了笑,点头:

  “我知道的。”

  她说完,却见刘义真盯着她看,显然刘义真也反应过来了。

  “你这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刘义真惊叹:“这么多事,涉及到年份、事件,又多又杂的,也难为你记得这样清。”

  他这话一说出口,显然表明他已经知道赵福生提及的‘时间巧合’是什么意思。

  范无救性情较急躁,闻言催促:

  “义真,你别卖关子,有话只管说就是。”

  张传世叹了一声:

  “我跟义真果然是冤孽。”

  刘义真就道:

  “58年前是帝京无头鬼案爆发的时间,我爷当年就是因为这件事,丢官回故里。”

  他这样一说,众人便明白了赵福生说起这话的缘由。

  “实在巧合——”范必死犹豫:“巧合?”

  张传世露出认命的神情:

  “不是巧合,我们是在无头鬼案发生时,离开的帝京。”

第486章 入郡之前

  赵福生看向张传世,只见这一向贪生怕死,遇事爱抱怨唠叨,平日故意与镇魔司众人抬杠,仿佛有意在讨人厌恶的老头竟然像是变了个人。

  他如同想通了一些事,竟也直愣愣的与赵福生目光对视,不再像以往一样目光躲避。

  “大人,你怎么不再接着往下问?”见赵福生久久不语,张传世主动出声。

  赵福生笑了:

  “如果我问了,你会说吗?”

  “会!”

  张传世点头:

  “但保不保真,我也不敢确定。”

  他正经了没片刻功夫,又嬉皮笑脸:

  “那时帝京里有大事发生,我们父子俩也算是逃难,慌里慌张之下,很多事情也未必记得清。”

  这老头儿性情令人难以琢磨清。

  说他讨厌吧,他有时又格外会讨好人;说他狡猾,他又适时的真诚;刚要夸他真诚,他又立马露出玩世不恭的表情。

  赵福生看着他:

  “父子俩?你家就只剩了你爷俩?”

  “嗯。”张传世笑意逐渐收敛,点头应了一声。

  孟婆心中一动,又开口问:

  “小张,你家原本几口人?”

  张传世立即转头看她,答道:

  “早前还是后头?”

  “什么早前、后头的?”范无救愣了一下,刚一搭话,范必死就意识到了什么,拉扯了一下自己的弟弟。

  孟婆若有所思:

  “看来你家也发生了些事。”

  张传世冷笑了一声,接着点头:

  “我家本来父母恩爱,生活如意,我下头有个妹妹,后出了点事,就剩我和我老子相依为命。”

  他从来不说自己的家事——就连范氏兄弟与他相邻了一两年,也对他的过往并不清楚,直到这会儿才知道张传世曾经经历过家庭变故。

  “可怜、可怜哦。”孟婆摇头叹息:

  “这世道——”

  说完,她再问:

  “是无头鬼祸导致的吗?”

  “不是。”张传世摇头,“鬼祸之前发生的事了。”

  他的勇气好像在说了这些话后又消耗大半,低垂下头,不敢再看孟婆、赵福生的眼睛,深怕二人继续追问。

  见此情景,赵福生无声叹了口气,又看向钱忠英:

  “老张自己人,有什么话将来再问也来得及,当务之急还是要先解决上阳郡的事。”

  张传世明显松了口气,他重新抬起头来,看向赵福生的眼里带着感激。

  钱忠英立时挺直了背。

  赵福生问他:

  “你在上阳郡中,还听说了哪些消息?”

  “不瞒大人说,上阳郡情况复杂。正如张爷所言,郡里分十坊,两坊是交易集市,每个市集卖的物品不同,白天时开,傍晚时闭。”

  郡内这一年多几乎不见太阳,常年阴雨。

  “我是典史,名义上属于官府,与镇魔司不搭关系,知道的也不多。”钱忠英舔了舔嘴唇,缓解内心的恐惧:

  “但据我所知,清正坊——”他说到这里,又想起来赵福生几人是外乡人,连忙解释:

  “这是郡城中心,上阳郡镇魔司就在清正坊内,坊中的富豪之家也是最多的,许多人挤破了脑袋想住进那里。”

  他说完后,又道:

  “但我听府衙内的老差役烟叔说,清正坊有闹鬼的传闻。”

  “朱光岭赴任后闹鬼吗?”

  丁大同追问。

  钱忠英摇头:

  “一直以来就有闹鬼的传闻。”他说道:

  “烟叔六十多了,说是从他接任他老子的差事后,第一桩办的案子就是清正坊内的,当时他不懂规矩,去了一户姓单的大户家中,当时听他家下人在说,前夜刚闹了鬼,死了不少人。”

  钱忠英说到这里,解释道:

  “上阳郡地域划分鲜明,其他坊的差管不到清正坊的事。”

  只是当时‘烟叔’刚上任不懂规矩,听到报案就去了,后面被骂了一顿。

  这件事官府中不少人也有所耳闻,不过大家当成了上阳郡的传闻秩事,并没有将其放在心里。

  就算上阳郡的清正坊闹鬼传闻很多,那里仍是众人心中想像的圣地,都想搬过去居住。

  除此之外,钱忠英也再说不出什么有用的讯息。

  对于常家人来说,他是位高权重,掌握着一家子生死的‘大官’。

  但对整个上阳郡来说,钱忠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所知也有限。

  赵福生问完话后,心中较一计较,说道:

  “鬼祸源头在上阳郡,有可能朱光岭就是这个祸源本身。厉鬼的法则更像是‘瘟疫’的散播方式——”

  “瘟疫?”刘义真心中一动,再联想到祸源‘传染’的手段,点了点头:

首节 上一节 753/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隆万盛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