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75节
周夫子抬起头,面色阴沉地望向吴清。
“朝廷丈量田亩是为了均田赋,是为了实行一条鞭法,是为了减轻天下百姓赋税,不是让你们阳奉阴违,弄虚作假!”
“你是为了朝廷吗?你是不敢得罪周王府,是为了你的仕途,为了你的考绩,你是在与国策背向而驰,在做周王府的狗!”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告你!告你们这些坑害百姓,欺瞒朝廷的无能自私之官!”
“不知好歹!”
“来人呀,将他押入县牢,待其后悔了,再来汇禀本官!”吴清非常愤怒地说道。
对待周夫子这种妻子早逝、唯一的女儿远嫁外省,骨头又非常硬的穷秀才,他还真没有办法。
县牢牢房内,阴暗潮湿。
周夫子有些恍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河南的省官、府官为了完成“一年丈田完毕”的任务,可能都默许县官如此测量田亩。
他即使告到省里恐怕也没用。
他欲哭无泪。
此刻的他,只能寄希望于他那个在开封府府学上学的学生。
来县衙抢夺步弓之前,他向其写过信,让他将祥符县假造步弓之事,寻机会汇禀给当下身在开封府的巡按御史张简。
目前。
河南巡抚史孟重不可信,河南左布政使郑云蓥不可信,河南左参政安嘉善不可信,河南左参议徐大任依旧不可信。
整个河南府,唯有巡按御史张简算得上能代表朝廷的京官。
若他也默许丈量田亩可以这样做,将利益大幅度向宗藩倾斜,苦一苦百姓。
那说明朝廷也默许这样干。
若真如此,周夫子便只能选择告别这个世界。
……
三日后,周夫子已饿得饥肠辘辘。
吴清为了让他妥协。
每日只让他早晚各喝一顿稀粥,然后令狱卒端着酒肉问他:还告吗?
只要他摇一摇头,就能吃到酒肉。
然而,周夫子不但不妥协,还大骂吴清。
“不妥协!那本官就一直关着他,关到他疯掉或意外离世!”吴清无比气愤地说道。
他不敢明目张胆地害死一名秀才,但却可以慢慢将其折磨得离开这个世界。
直到此刻。
吴清都觉得百姓化田策是非常正确的策略,而周夫子顽固不化,想要害祥符县官员胥吏,想要祥符县的百姓过苦日子。
第131章 疯狂的周夫子!巡按御史不敢做的我敢做
二月二十日。
周夫子被拘押在祥符县县牢的第九日。
因每日都只能喝两碗稀粥。
其体重已下降十余斤,整个人如皮包骨头一般。
削瘦得已脱相。
这段期间,与他相熟的夫子、农人都被祥符县县令吴清安排为说客,劝说周夫子。
有人道,均摊在每名农人身上,也并没有多交多少田赋,去周王府做做工,也就找补回来了。
有人道,民不与官斗,周夫子若拗下去,只会病死在县牢中。
还有人道,周夫子若不向县衙服软,即使出了县牢,有此经历后,农人们定不会再将孩子送到他的私塾,他后续将难以养活自己。
……
然而,周夫子认死理。
他认为地方不严格执行朝廷决策,肆意增加百姓田赋,造假田亩测量工具,就是错的。
他没想要将周王府扳倒,也没想让开封府的官员们都受到严惩。
他只想为百姓追求一个公道。
这个公道,是他在圣贤书里读到的道理,比他的命都重要。
他准备一直反抗下去。
当下,他唯一的盼头就是身在开封府的都察院巡按御史张简知晓此事后,能为他伸张正义。
……
入夜,祥符县县牢。
一碗带着馊味的稀粥端到了周夫子面前。
而在牢门之外。
一名狱卒端着一个托盘,托盘内放着一只烧鸡,两个冒着热气的馒头,还有一壶黄酒。
狱卒照例问道:“还告吗?不告,这些都是你的,明日就能出狱,后日你就是咱们祥符县县学的教谕!”
“哼!”
周夫子冷哼一声,端起稀粥,一口气喝得干干净净,就连碗边也舔得干干净净。
对方巴不得他病死狱中,他不能让对方如愿。
狱卒不屑地看向他。
“就你这样的夫子,教的学生定然也是固执而不知变通的,日后能有什么出息?”
说罢,狱卒便离开了。
听到此话,周夫子有些心寒。
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是他错了。
约半个时辰后。
祥符县县令吴清带着皂班班头石大年,来到周夫子的面前。
“周夫子,还告吗?”石大年问道。
“告!”周夫子咬牙说道。
吴清微微一笑,说道:“周夫子,本官已知你外嫁女儿的下落,你以为她嫁到外省本官就找不到她了吗?本官准备命人将她与你的两个外孙都带过来,让他们看一看你,看一看你这个私塾先生已变成了强闯县衙的刁民!”
听到此话,周夫子顿时攥起拳头。
他女儿外嫁给了一名跑船的小商人,育有两个孩子。
他也是收到书信后才得知自己有两个外孙的。
因彼此路途较远,一直未曾见面。
但信没少写。
其女儿与两个外孙都以他是秀才,是私塾先生为荣。
而今他这副模样若被女儿与外孙看到,他将生不如死。
这是他唯一的软肋。
吴清见周夫子的面色沮丧,嘴角微微颤抖,又问道:“还告吗?”
吴清喜欢乖巧听话的百姓。
他有无数种办法能让一些刺头百姓惧怕他。
不得不言他的好。
他可以让周夫子在县牢内意外死去,但这样做没有成就感,且有可能为他的考绩带来污点。
涉及到人命的事情,朝廷都会严查。
他希望周夫子妥协。
能让这样一个刺头弯下腰,是吴清最喜欢做的事情。
在他眼里,让百姓听话并不难,他们太软弱胆小了。
周夫子抬起头,冷声道:“告!告到死!”
吴清不再言其它,扭脸便与石大年离开了。
他相信。
待周夫子的女儿与外孙站在牢门外,周夫子定会妥协的。
他了解这些底层百姓的软肋,且擅于在他们的软肋上疯狂插刀。
……
翌日一大早。
又一碗稀粥放在周夫子的面前。
但是他没吃。
昨晚,他想象着多年不见的女儿与未曾谋面的外孙见他的场景。
一夜未眠。
他不想让至亲之人看到他这般狼狈的样子。
甚至,他开始觉得即使都察院巡按御史知晓此事,也不一定会为他申冤,向朝廷弹劾这些阳奉阴违的官员,重新丈量开封府田地。
毕竟,河南今年的大局是:一年内完成所有丈田任务。
若完不成,这位巡按御史也将会遭到重惩。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