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109节

  而是和朱元璋比起来,不论是心胸气魄,格局手腕等诸多方面,张士诚是真的比不上。

  对于朱元璋所说,彼此手下文武换一下,他依旧能稳赢张士诚的话,也是非常相信的。

  但听到朱元璋话锋一转,说出来的正是看中了自己写小说的能力,才要给自己官做的话,又是为之一愣。

  还从未听说过有专门写小说的官。

  而且,说来也是惭愧,在如今的社会风气下,写小说并不是一个多好的行当。

  正经的文人,谁也不会做这个。

  这点从他开始写小说之后,就一路走低,以至于吃碗一文钱五个的饺子,都要讨价还价上半天,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证实。

  结果现在,他却突然间从皇帝口中听到了这个消息,焉能不为之意外?

  莫非……这是皇帝觉得自己写的小说不错,准备用个官职把自己留在身边,今后按照他的意见,专门写小说给他看?

  当这个念头升起之后,罗贯中顿时觉得,自己只怕很可能是想到点子上了。

  这事,对他来说并不难。

  唯一有些担忧的,若是因为自己写的慢,或者是在一些要紧关头停下,依照当今皇帝的脾气,会不会直接动手抽自己。

  亦或者是,把自己给关到小黑屋里面,规定一天写不出来多少字,不许自己出来。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这等事朱皇帝绝对能干出来。

  “咱准备在接下来,创建大明日报,让你当个主编,专门负责这件事。”

  朱元璋说出了他的真实意图。

  在现代生活了那么多年,舆论有多重要,他可太清楚了。

  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当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再结合大明的种种情况,朱元璋的感触就分外深刻。

  也是因此,在重返洪武八年之后的第三天,见到刘伯温之后,他就向刘伯温打听罗贯中的消息。

  并开出这等罗贯中无法拒绝的条件,把罗贯中给引诱过来。

  所为的,就是舆论的控制权。

  在现代,他见识过各式各样的社交媒体,舆论传播手段。

  很多都是很高明,很高效的。

  但很可惜,互联网这等初次接触之时,让朱元璋惊为仙人手段的东西,想要在大明复刻出来,对于现在的朱元璋而言,无疑是痴人说梦。

  而朱元璋本身也是个务实性子。

  所以,暗中对着互联网流口水之后,朱元璋马上就决定通过创办报纸,充当皇帝喉舌,以此来扩大皇帝,或者是中央朝廷在全国范围内的话语权,影响力。

  互联网摸不到,报纸还是可以摸一摸的。

  而在互联网大兴之前,哪怕有广播,电视这些出现,也依然难以撼动纸质报纸的地位。

  所以,报纸还是很有搞头,有着很长生命周期的。

  说起来,他是大明的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皇帝,似乎话语权很重,对舆论的影响也很大。

  从一方面来说确实如此,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却又不是这样。

  作为完成大一统的开国皇帝,他的江山是自己亲自带人打下来的,而不是从谁那里继承下来。

  这自然注定了他的权力,以及影响力。

  但是,说起舆论影响力,却还是不行的。

  如今真正掌握舆论的,是众多士人。

  或者说,从很多朝代以前,真正掌握舆论的大体上都是士人。

  他为什么在去年,非常坚决的杀了高启?

  仅仅只是因为这家伙是张士诚的旧部?

  仅仅只是因为自己想要授他高官,这家伙固辞不受,执意返回家乡授徒,根本不给自己这个皇帝好脸色?

  仅仅只是因为,在张士诚旧宫殿上修复了苏州府治时,写了一篇《上梁文》?

  这些都是表面原因,真实的原因,是因为高启这个在文坛之中极负盛名的人,回乡之后并不是老老实实的教书。

  而是和一堆江南那边的文人士子们,对着朝政指指点点。

  朝廷这边别管推行什么政策,这些人都是一阵的冷嘲热讽,各种挖苦,说风凉话。

  把朝廷政策批判的一文不值。

  偏偏这些人名声很大,在江南那里的影响力也同样很大。

  严重的影响了朝廷政令的推行。

  自己迫不得已之下,这才找借口,不顾士林之中的哗然与震荡,把高启抓起来腰斩,让这家伙闭嘴。

  同时,也是杀猴儆鸡,让剩下的那些人都闭嘴,别在那里唧唧歪歪。

  最起码不要在朝政上唧唧歪歪。

  朱元璋却也知道,杀高启固然畅快,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只能管住一时。

  用不了多长时间,那些人还会故态复萌,甚至于还会出现反扑。

  事实上,不论是自己去世之后,被自己压制的文人疯狂反扑,还是说到了后来,自己大明实际上还是成为了文人把持的天下,都证明了自己的忧虑是对的。

  只是上辈子的时候,自己虽为之忧虑,却根本没有办法破局。

  因为事实上,民间的舆论是掌控在这些人手里的。

  乃至于朝堂之上,也同样是不乏他们的人。

  哪怕是自己,也只能利用激烈手段,极力压制……

  但现在不同了,自己从现代归来,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自然是有办法对付他们。

  创建报纸,让朝廷的声音能够更加深入的进入民间,争夺舆论这个阵地,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而让罗贯中过来,自然是有大用的。

  现代时,他已经充分的见识了,引人入胜的长篇连载小说,对于提高报纸的知名度,增加报纸销售量有多大的作用!

  那么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比将罗贯中给弄过来更合适的?

  罗贯中手里不仅握着水浒传,三国演义也正在创作之中。

  四大名著直接集齐了一半!

  有这两本书打底,又有自己这个皇帝在后面撑腰,对于大明日报今后的成功,朱元璋还是有很大信心的。

  就算是水浒,三国两本书都连载完毕了,也不用担心。

  一来有这两本经典著作打底,到了那时,大明日报早就打出来了名气。

  二来……这不是还有罗贯中这个擅长写小说的人在吗?

  除了之前他所想的,把封神演义的构思告诉罗贯中,让罗贯中动笔之外。

  朱元璋觉得,还可以把西游记的创意也说与罗贯中,让罗贯中来写。

  指不定他们师徒两人,就能包揽新的四大名著。

  当然,若是这两部也给写完了,罗贯中还能提的动笔,自己把金瓶梅的创意说给他也不是不行。

  不过,因为水浒传是他老师写的缘故,这个创意只怕罗贯中不会接受。

  当然,表面不接受,私底下按照这个创意写,然后换个笔名来发表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据他所知,写小说大多不太正经。

  罗贯中真私底下干出这等事情来,朱元璋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除了这些外,还可以给他讲述一些射雕,倚天屠龙这些吗,让他加以改造,进行大明本土化。

  依照罗贯中的功力,想来会别有一番滋味……

  大明日报?这是什么东西?

  官方有邸报,这是流传了很多朝代的东西,罗贯中自然知道。

  既然有邸报,却为何又要弄这什么大明日报?

  这岂不是有些重复?

  似乎看出罗贯中疑惑,不等罗贯中出声询问,朱元璋就先一步开口给他解释。

  “大明日报和传统邸报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几个不同板块,比如,一部分可以刊印大明的人事变动,以及一些可以公开的奏折,大明的大政方针。

  一部分用来报道民生,一部分可以让人投稿,弄些诗词歌赋。

  咱还准备专门预留一个板块,专门让你刊印连载你老师的水浒传,还有你的小说……”

  原本还准备开口提些意见,让皇帝在这件事情上慎重,多多考虑一下的罗贯中,听到了朱元璋最后一句话后,立刻对朱元璋行大礼,口中高呼陛下圣明。

  “你今后在日报上连载小说时,需要注意,每一次都要断在扣人心弦的地方,让人心里痒痒的,不看后面的就难受。”

  朱元璋出声对罗贯中叮嘱。

  在说这话时,他的脸上露出一些多少显得有点变态的笑容。

  是时候让大明的人,也领略一下断章大法的威力了!

  这种痛苦,不能只他一个人领略过。

  罗贯中目瞪口呆,望向朱元璋的眼神都变了。

  这位陛下,为什么对这些这般熟练?

  不过,这个提议是真的好。

  其实,原本的时候他就是准备这么干的,此时听到皇帝话,就越发坚定了他的信心……

  今后大明许多人追更小说,欲仙欲死的好日子,就在这位自己在现代淋过雨,便也要将别人的伞给撕扯了的洪武大帝的亲手操作下,宣告着开始了……

  ……

  凤阳,有信鸽扑闪着翅膀落下。

首节 上一节 109/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