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129节
不过,自己爹说的还是很对的,君与士大夫共天下才是正途,宋朝的那些士大夫,过的多好,那才是文臣最向往的时代。
刘伯温身为高阶文臣,且之前还多次被皇帝用各种办法戏弄,都要给玩坏了,肯定也特别向往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还得是自己爹,这样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对付刘伯温的办法!
在说出这个后,很大可能会化敌为友,让刘伯温这家伙也能为自己爹所用。
就算是刘伯温不肯低头为自己爹所用,那也足可以让刘伯温保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不掺和这事,不与自己爹为敌,那也是很好的。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意义?
我自然知道!
肥了士大夫,损害了国家嘛!
与士大夫自身而言,的确很好,可对于天下而言,却是害多而益少!”
李琪愣住,满是愕然的望向刘伯温。
不敢相信,这话是从刘伯温这等纯粹的文人口中说出来的。
“一派胡言!
若非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宋朝哪里能存在三百年?!
赵普,寇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欧阳修……这些哪一个不是一时人杰?”
李善长再忍不住,勃然色变。
“若非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终宋一朝,岂能到死都收不回幽云十六州?
岂能对外一败再败,丢西域,丢西南……后面更是发生欺辱至极的靖康耻?
岂能宋辽金三史并存?
你说的对,这些人都是一时人杰!
不仅是他们,其余那些通过科考,一层层杀上去的人,又有几个是蠢材?
单拎出来,哪个都能拿得出手。
可为什么这些人杰,凑到一块后就什么正事都干不出来,哪哪都憋屈,哪哪都屈辱呢?
十八个人乱当家,不是什么好事!
或许在遇到特别不好的君主时,能让局面稍微好点,可弊端更大。
想要做什么事,都有人去拉扯,根本难以汇集起全国力量办大事!
人总归不能只考虑自身,到了一定位置,终究是要着眼于天下,着眼于整个华夏,私心太重是成不了事的。
哪怕一时得意,却也终究逃不过昭昭青史!”
刘伯温盯着李善长,言辞激烈。
说的这话,和指着李善长鼻子骂没什么区别了。
“刘伯温,你少在这里放屁!别整天把自己整的和圣人一样!
开口天下万民,闭口家国大义,黎民苍生!
为这大明,你付出的还没有我多!
立下的功劳也没我大!
你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说这话?
在我面前充大尾巴狼,你还差的远!
你刘伯温这会儿说的轻巧,等今后刀子砍到你头上了,我看你还能不能再这般轻松,还能不能再这样蔑视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别人让你喊声上位,真就把你刘伯温喊迷糊了,连士人的根本利益都不顾了?!”
“真有那么一天,我还是这个看法!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是好事,刑不上士大夫也不是好事,会让太多人失敬畏之心,胡作非为!
我一向都是这般认为,和喊不喊上位,没什么关系。”
刘伯温清瘦的面庞,满是刚毅果决。
“竖子不足与谋!”
李善长猛地站起身来,一把握住了刘伯温的衣服领子,拳头捏的咯吱吱作响。
亭子外的李琪见此为之大惊的同时,也分外的懵逼。
这就是顶级文臣之间的会谈吗?
不仅仅没有想象之中的引经据典,各种云山雾罩的打机锋,反而直接就吵了起来。
这就不说了,现在居然还要动手?
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一脸懵逼他,忙冲到亭子内拉住他老父亲的手,让自己爹别动手。
就刘伯温这瘦弱的样子,真被他爹捶两拳,顺势往地上一躺,那讹起人来没任何商量。
依照刘伯温的身份地位,这事一旦真的发生,那可就真不好说了。
甚至于,李琪此时觉得刘伯温此番前来,说不定还真就打着激怒自己爹,让自己爹捶他一顿的想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言尽于此,好自为之!”
刘伯温没有理会被李善长扯乱的衣服,依旧一脸刚毅的望着李善长回应。
说罢,一甩袍袖,转身离开。
李善长挣脱李琪的拉扯,抄起石桌上精致的紫砂壶,对着刘伯温砸了上去!
紫砂壶在刘伯温身后一丈多的地方落地,摔得粉碎。
“自己怂,不敢和皇帝对着干就明说,少它娘的摆出一副圣人姿态!
咱们走着瞧,这次的事,我赢定了!”
刘伯温的脚步顿了顿,但终究没有回头,一路走远了……
……
“刘伯温前去见了李善长?”
“李善长亲自出门迎接,在里面待了将小半个时辰才出来?”
武英殿内,朱元璋看着由刘英送来的锦衣卫密报,饶有兴致。
锦衣卫从建立到现在,已经初显成效。
之前那种耳朵被堵住,眼睛被蒙上的感觉,已经大大的减退。
锦衣卫的设立非常有必要。
哪怕他乃是死后在现代生活了十五年,又重新回到了洪武八年,许许多多的事情都知道。
但是,随着自己在一些事情上,做出了和上辈子不同的选择后,那么一些事情的经过还有结果,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自己做出来的这些选择越多,变动也就越大。
和上辈子自己的经历,差距也就越大。
在这等情况下,自己上辈子的那些经历,起到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小,很多都只剩下了参考作用,不等同于实事了。
自己需要根据新情况,做出新的选择来。
朱元璋接着往下看,很快就看到了刘伯温出来时面色有异,衣衫不整,而不要说是李善长了,就连李善长府上的下人都没有出来相送。
这场见面似乎不欢而散。
至于说,谈话的内容,锦衣卫的密报上倒是没有。
这主要还是现在锦衣卫成立的时间短,远没有达到上辈子锦衣卫大成时,无孔不入的程度。
而且,李善长和刘伯温在这个时候相见,说的一些话恐怕也比较私密,应该也会采取一些手段,防止被人给听了去。
朱元璋看了一会儿,就拉开铁柜子那众多匣子的一个,将之给放了进去,并上了锁。
而后面露思索之色。
当然不是在想,刘伯温是不是背叛了自己。
而是想刘伯温会和李善长说些什么,李善长又会有什么反应。
而自己在接下来见李善长时,又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他……
若是上辈子得到了这些消息,朱元璋早就不知道在心里,把刘伯温怀疑了多少遍。
可如今心结早已解开,对刘伯温的成见已经不在,再去看这事时,自然会看到一些别的方面。
……
“父亲,那李善长狂妄自大,做出这等事情来,他自己作死,您何必去劝他?”
刘伯温府上,刘伯温长子刘琏言语之中,对于李善长带着强烈不满。
“不是想着大家伙,跟随着上位一路走到今天都不容易,不想看见事情闹到那等份上,让天下为之动荡吗?”
刘伯温说着,露出一抹无奈的笑,摇了摇头。
在事情上,自己想的还是简单了。
有些人一旦在高位待的时间久了,就容易看不清楚局势,认不清自己几斤几两。
会被权力蒙蔽双眼,变得狂妄自大。
李善长这次,和当初那些和上位作对,轻视上位,然后被上位给横推的敌人有什么区别?
在这些事情上,或许上位才是对的。
有些人不狠狠的给他来上一下,他是不愿意认清事实的。
只希望这次的动静能小一点,尽可能小的影响国计民生……
……
“回去吧,不必在这里等我。”
皇城之前,李善长对李琪摆了摆手,示意李琪回府上,不用刻意守在这里。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