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165节

  要是能提前让朱慈烺这个太子到南面去,京师被破后,局面也不会混乱到那种程度。

  南明的那些小朝廷,或许不会有那样多,令人吐血的操作……

  这些事不能想,一想就容易让人火大。

  “上位,这事是臣来见上位言说的,拿那理当的由臣来上奏章。”

  刘伯温明白皇帝的好意,但他也有自己的坚持。

  “还是算了,刘先生只管安心做事就行,这些风风雨雨让咱来就行。

  咱别的能力或许不成,但抗风浪的能力还是有的。

  刘先生身子单薄,好好将养身子,多为咱大明出几年力气才是最重要的。

  空印案发,刘先生闭门不出,就已经令的无数人,对刘先生冷言冷语了。

  这要是再把这奏章一上,怕不是很多人,都要往刘先生家大门上泼粪了。

  这等事,还是让咱来吧,”

  朱元璋笑着说道,直接把话给挑明了。

  为众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刘伯温既然想要为国做事,做实事,做好事,那他这个皇帝,就该对其进行遮护。

  刘伯温的面容不再平静,眼窝都有些发热。

  什么是圣主明君?这就是圣主明君!

  这种感觉是真好。

  这样的上位,谁又不想为其做事,乃至于是卖命呢?

  以往,觉得自己最多不过三两年好活,且死了也就死了,没有什么好可惜好留恋的刘伯温,此时忽然的就不想死了,想要活他个五年,十年,二十年!

  他觉得,到了那个时候,大明肯定会大变样。

  他很想看看那个时候的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会不会出现洪武盛世!

  这大明的建立,有自己的一份努力,洪武盛世里要是也能有自己的一道身影,想来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刘先生,咱这里想要在今后,改一下税法……”

  刘伯温今日不来见自己,最近几日,朱元璋也是准备把刘伯温找来,就一些事情商议一下的。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这句话套用在治理天下上,倒也能勉强说的过去。

  如今的大明,已经过了打天下的阶段。

  如今的主要任务,是把这乱糟糟的天下,想方设法的给治理好。

  用强力手段,来扫除虫豸,把那些不信邪的杀个人头滚滚,这是必须的。

  但却不是唯一的手段。

  杀过之后,紧跟着需要有相应的手段,来进行治理天下。

  用更好,更合理的制度,来取代原来不合理的制度。

  这才是正确的办法。

  不然只是一味的杀,制度上面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只能管一时。

  用不了多久,就会故态复萌。

  甚至于这个时候压制的有多狠,今后开始反弹时就有多厉害。

  如今,朱元璋做的就是杀人之后的制度建设。

  正在那里满心感动,并期望自己能活一个大年纪,今后好好看一看大明盛世的刘伯温,闻听皇帝说出来的这话,顿时一个激灵。

  心中的那些美好感受与期望,瞬间就消失了一个无影无影无踪。

  一时间,竟有种汗毛都要竖起来的感觉。

  无它,实在是上位涉及到财政税收等相关的事情时,往往会弄出一些惊人之举。

  “上位,三十税一已经够低了,真不能再低了!”

  在说这话时,刘伯温的心肝都在颤。

  上位出身寒微,成为了皇帝后也没有忘记百姓。

  当初制定正税时,力排众议,坚持制定了个三十税一。

  这税率是真够低的了。

  就这皇帝隔三岔五,还不是给这里免税一年,就是给那里免税两年。

  上位如此做的本意自然是好的,目的是想要少收税,给众多百姓们手里多留一些。

  坚决不像元朝那样盘剥,搜刮百姓。

  可这税,并不是说越低越好。

  太低了一样会出现各种问题。

  三十税一真的已经够低了,只能满足朝廷的各项正常开支,要是再低,朝廷的运转只怕都要出问题了!

  朱元璋都被刘伯温这像是突然间,被踩了尾巴的猫的反应给惊到了。

  愣了一下后,才反应过来,刘伯温为何会是这般大的反应。

  这锅在自己身上。

  想想自己之前的种种作为,朱元璋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好在是连着当了几年和尚,要过几年饭的人,当年练就的厚脸皮还在,基本功极其扎实。

  所以别人也看不出来。

  “不是减税,是加税。”

  朱元璋这话一出口,刘伯温紧绷神经放松了下来。

  原来不是又要减税,是要加税。

  自己是白担心了!

  这感情好!

  早该对税收进行调整了。

  朱元璋留意到刘伯温的这些变化,想想自己之前的种种过于理想化的作为,越发觉得自己以往在财政上过于天真了。

  税收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国家获取的税收,需要在一个合理的空间,太低或者是太高都不好。

  太低的话,朝廷手中没有钱,影响正常运转。

  导致朝廷无法完成,诸多朝廷的职能。

  比如国防,基础设施建设,救灾赈济……继而引发更大的灾难。

  不说这些宏观角度,单说和纳税密切相关的百姓们,正税过低,他们一样会直接承受痛苦和损失。

  朝廷和各地官府,需要的钱是有个最低额度的。

  不是说你把税定的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正税过低,那么地方上就会出现各种苛捐杂税。

  苛捐杂税的名目可就太多了,也很混乱,各地官府收起来那是一点都不手软。

  毕竟苛捐杂税这些,基本收了之后,都被他们自己用了。

  等于说,正税制定的低,并不代表着百姓们的负担就变低了。

  甚至还会因此而变重。

  历来盘剥百姓,最令百姓痛苦不堪的并不是正税,而是各种层出不穷的苛捐杂税。

  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这方面的不合理,那朱元璋自然是要想办法,对其进行调整。

  提高正税,减少或者是彻底取消各种苛捐杂税。

  让税收变得合理,符合大明的实际情况。

  如今大明才开国,正是打基础,制定各种合理政策的好时机。

  开国时定下的各种政策,很多是会流传下去的,影响深远。

  哪怕很多在后面会根据现实情况,出现各种应有的改变。

  但根子却不是那般好改变的。

  所以,重来一次,朱元璋要尽自己的能力,把这些给做好。

  “咱准备提高正税,取消地方的诸多苛捐杂税。”

  朱元璋对刘伯温说出了他的打算。

  刘伯温脑子开始飞速运转,思索皇帝所说的这话。

  片刻后开了口:“上位这个决定很英明。

  若能弄出一个合理的额度,处处落到实处,不论是对朝廷,还是对底下的众多百姓,都有很多好处。

  不过,在真的开始实行时,需要多方留意。

  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在提高了正税,取消了各地的苛捐杂税后,那些人接着巧立名目,继续收苛捐杂税。”

  朱元璋点了点头,认同了刘伯温的这个说法。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提高正税,免除苛捐杂税这些都不算太难做。

  只要找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正税税率,今后施行时,再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或者减少,或者先按照标准税率进行征收,后面开始多退少补,基本上都能有个差不多。

  最难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些切实的落实下去。

  并杜绝加征了正税后,地方上换个名目,接着收取苛捐杂税。

  这个要是不能解决,那乐子可就太大了。

  百姓的负担不仅不能减轻,反而还会因此加重,将会和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

首节 上一节 165/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