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23节
“咳咳咳……”
一阵儿不受控制的咳嗽声响起,打破了武英殿里的安静。
震撼中的刘伯温也随之惊醒。
“上位高瞻远瞩,所言振聋发聩,微臣受教了!”
刘伯温发自肺腑的赞叹,并起身对着朱元璋深深行了一礼。
这一礼不再是君臣叩拜之礼,而是文士之间相见的礼节。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笑容来。
上一世,他对待刘伯温时的心态,可谓是非常拧巴。
既赞赏刘伯温的学识,又欣赏刘伯温的才能,感念刘伯温的帮助。
却又因此刘伯温太聪明,学问太高,而在面对刘伯温时,不自觉的就会自卑。
又觉得刘伯温太过于清高,哪怕是跪在自己面前,对自己磕头,说着臣服的话,心里面其实还是看不上自己这个放牛娃。
但现在,这份自卑没有了。
他朱元璋在现代,也是正儿八经上过学,接受过系统的正经教育的人。
甚至于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了副教授。
学历上已经不怵刘伯温。
更兼知道了六百多年的历史,见到并亲自经历了,大明现在的所有人,穷尽想想,都绝对想不出来的现代生活。
眼界被极大的开阔,打破了历史局限性。
这点就算是被传的神乎其神,做出烧饼歌的刘伯温,也没有办法比拟的!
所以,再面对刘伯温时,那份无形的自卑没有了。
反而还升起了强烈的自信。
这才是朱元璋如今面对刘伯温时,态度变化的最为根本原因。
“那……这大明共同理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刘伯温行礼过后,望着朱元璋诚心询问。
心里满是期待。
朱元璋摇摇头:“事情重大,具体咱还没有想好,这也是咱交给刘先生你的任务。
务必着眼于现实,切合实际,又要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将其浓缩为短短几句话。
达到就算是陕西窑洞里烙饼的老太太,听到后都能理解,听上几遍后,就能记住的程度。”
上位居然还没有全部想好?
这个任务,就这般落到自己头上了?
刘伯温愣了一下。
“固所愿也,不敢辞尔!”
一向在不少事情上,不够痛快的刘伯温,这次却答应的异常干脆。
他已经被朱元璋所描绘出来的大明共同理想给吸引。
并认定这是一个极其伟大的事情。
一旦做成,不说青史上的名声,单单是对大明的巨大好处,他都要参与其中!
并以此为荣!
“但,上位,这东西不能高悬空中,只有目标,没有相应的行动。
不然就算是说的再好,也是镜花水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刘伯温迟疑一下,出口说道。
朱元璋赞赏的用力点头,刘伯温不愧是刘伯温,这么快就已经跟上了自己的思路。
“刘先生说的对,需要有相应的实际行动拿出来!”
他说着,将手负在背后,挺直腰杆。
“咱要是在今后,不能大大的改善百姓生活,增强国力,那咱这个大明的开国皇帝,就它娘的白当了!
直接一头撞死去逑!”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激荡,对着朱元璋郑重再拜。
“事关重大,需好好打磨一番,再与咱说不迟。
不必急于求成。”
朱元璋伸手扶住刘伯温,出声交代。
说罢后,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望着刘伯温道:“对了,刘先生和罗贯中挺熟悉?”
第18章 投降派没什么好下场
刘伯温还沉浸在皇帝突然之间,变得高深莫测,见识超群,目光长远,却又不像之前那般急于求成的震撼里没有彻底走出来。
却又听到皇帝再度开口询问罗贯中之事,不由微微错愕。
没有想明白,皇帝是怎么突然之间,把话题从大明共同理想上,转移到罗贯中身上的。
“往年有些来往,但不熟,已经好几年不曾通信了。”
刘伯温谨慎的回答。
他在这事情上谨慎,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罗贯中之前可是跟着张士诚干的,为张士诚幕僚。
张士诚又是上位的老对头。
其次则是,罗贯中手里,还有其师父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一书。
当初才试着刊印了一点,就被皇帝给直接点名给禁了。
有这些渊源在,此时皇帝忽然问起,他不得不谨慎。
“刘先生你写信给他,让他到应天见咱。
就说,见了咱后,咱准许他撰写的《三国演义》刊印发行。
他那故去的老师写的《水浒传》,也可以刊印发行。”
朱元璋直接忽略了刘伯温所说的,与罗贯中不熟的话,开始安排任务。
刘伯温和罗贯中熟不熟,他岂能不知道?
刘伯温又怔了一下。
已经记不清,这是今日相见以来,上位第多次行事出乎他所料了!
上位寻找罗贯中,居然不是要为难,乃至于直接杀掉他,而是要刊印小说?
甚至于连其师的水浒传,都要一并刊印?
这着实有些惊人了!
“上位,这《水浒传》讲的都是造反,各种的官逼民反,这……现在刊印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太好?咳咳咳……”
刘伯温迟疑了一下,出声询问。
朱元璋摇摇头道:“无妨,世道不好,官府不公,百姓活不下去,那造反也无妨。
咱不就是活不下去了,才造的反?
要是世道好了,百姓能活得下去,谁鼓动百姓造反,百姓反手就能将其给抓了。
一个里长带几个人,就能将那些建国称帝的人,给团灭了!
造反不造反的这事,不会因为一本小说,就有什么改变。
说到底还是肚子决定的。
只管刊印,天塌不下来。
刊印出来后,刚好可以将那世道黑暗,百姓活不下去的软弱宋朝,和咱大明好好的比一比。
了解了宋朝的黑暗,憋屈,在今后才能更深切体会到咱大明的好。
而且,水浒传也不是没有什么教育意义,比如,招安这事就很不错。
能够明确的告诉世人,投降派没有什么好下场。”
现代生活了十五年,四大名著之名他岂能没有听说过?
不仅听过,还全都仔细读过。
写的确实精彩。
上一世,自己不喜水浒这些,不允许水浒传刊印,但从后世其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来看,显然是失败了。
而自己所担心的,会引得人争先效仿,进行造反这事,也被事实证明是自己多想了。
水浒传没有出来时,造反也没见少过。
既然根本禁不住,那反倒不如直接拿过来,为自己所用。
有这等经过几百年时间检验的好书在,对自己想要做的一些事情的帮助,简直不要太大!
而且,把罗贯中找来后,不单能获得水浒传,还能买一送一,把三国也给弄过来。
或许还可以让罗贯中,再写出一些别的传世之作。
比如,把《封神演义》的创意说与他,让他提前把封神演义写出来就挺不错。
后世时,他也看过《封神演义》原著,好是好,但论起文笔,论起对人物的刻画,论起情节,简直不知道差水浒和三国多少。
比如,罗贯中把诸葛亮的智多近妖,给刻画的入木三分。
但封神里,写智者姜子牙,却只会一个劲说姜子牙多聪慧,但姜子牙行事上,却让人看不出哪里有聪慧的地方。
这样好一创意,着实有些糟蹋了。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