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230节

  朱樉对其怒目而视,钵盂大小的拳头紧紧攥着,想要打人。

  朱标同样是目光不善。

  朱元璋看着他没有说话,等着他的下文。

  “当上了备倭水师的都督,和那些的海寇,以及海商们接触的多了,臣也知道了不少的事。

  从宋朝开始,江南这边,就在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了。

  到了现在,几百年的时间下来,和海贸相关联的种种,早就形成了。

  整个江南,靠着海外经商吃饭的人太多,太多了。

  各行各业都已经被瓜分了。

  可以说,整个江南都和海贸绑在了一起。

  市舶司上位可以建立,但是建立起来后也没有什么用,还会和之前一样,每年盈利少的可怜。

  江南的那些商人,从元朝时就开始走私,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

  都习惯了走私,手段也很纯熟。

  市舶司哪怕建立起来,他们还是会绕过市舶司,依靠走私来发财。

  这些都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而又非常大的一张网。

  这不是单纯的某个人。

  而是需要面对从上到下整个江南。

  同样,也不是上位处理了臣兄弟二人,就可以解决的。”

  不知道是不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缘故。

  此时吴祯这个之前一直想要和海寇,海商撇清关系的人,说起这些来,倒是头头是道。

  说到后来,他都禁不住的叹了口气。

  对于这些他了解的很清楚。

  也正是因为了解的清楚,所以才会觉得皇帝没机会做成这事。

  “市舶司咱必然能将之给开起来。

  这些人要是不让咱上桌吃饭,坐在上位,那咱就把锅砸了!

  咱另起炉灶,自己做饭吃!”

第116章 乱了好,正好平叛!

  朱元璋负手而立,气势惊人。

  那些人要是不知好歹,真不让自己上桌吃饭,那他这里,真的会把锅给砸了,另起炉灶。

  对于这些人,不必太看重,太手软。

  自己的后世子孙,就是因为太手软了,才会被这些人欺负成那个样子。

  只要皇帝一想开海,就会有无数人说什么与民争利。

  老四七下西洋,钱财源源不断的往回弄,也能被那些人说成是在亏本赚吆喝。

  是在荒废无度,挥霍民脂民膏。

  以至于后面的忠臣义士,为了防止皇帝走上老四的老路,接着败坏国家。

  不仅仅劝着朱瞻基下令,停止了下西洋这项靡费的活动。

  到了朱厚照的时候,更是非常贴心的把海图也给烧掉了。

  要彻底按死自己大明皇帝开海的念头。

  然后这些忠义之人,一个个海贸搞得飞起,吃的满嘴流油。

  到了清朝入关后,又想故技重施。

  然后被鞑子一遍又一遍的犁地,杀的老老实实,跪地当狗。

  不敢再跳了。

  所以说,有些人都是贱骨头。

  越是对他们好,他们就越是蹬鼻子上脸,越是觉得他们是个人物了,越来越得寸进尺。

  就该一顿的乱捶,把他们打落到尘埃里,让他们清醒清醒,睁开眼好好看看这世界谁说的算。

  朱标不自觉的挺直了胸膛,看着自己父皇,心中不再彷徨。

  父皇总是这样,什么困难都吓不倒他。

  自己很容易就会按照诸多设计好的条条框框去思考,想着如何不破坏这些条条框框,把事情解决好。

  父皇则不同。

  可以按照规则行事时就按,按照规则行事不好办时,就会想着直接打破规则,从规则之外着手。

  虽然这些和他以往所接受的种种学问不太一样,但不得不说,是真的让人提气!

  吴祯愣住,看着朱元璋怔怔出神。

  一时间有被皇帝展现出来的大气魄给惊到。

  不让上桌吃饭,那就把锅砸了,自己再造一个锅?

  皇帝是怎么敢想的,又是怎么敢说的?

  不是……皇帝一开始就抱着这样的决心,来办事的吗?

  怔愣的同时,也一下子明白,为什么自己兄弟二人,此番会被皇帝如此针对,会这般凄惨了。

  自己二人所干出来的事还在其次。

  最重要的,乃是因为自己两个人,成为了出头鸟,横在了皇帝想要开海的大道之上。

  在这等情况下,皇帝又怎么会不想着把自己兄弟给踢开?

  “上位,这……涉及到的人太多了,势力也太大了,千头万绪,一不留神就会乱起来……”

  吴祯怔愣了一阵儿后,望着朱元璋说道,声音显得干涩。

  “有本事就让他们乱起来好了。

  乱起来的话,咱这里正好平叛。”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摆摆手,像是在说今天晚上吃什么一样随意。

  吴祯身子一紧,剩下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吴良则把脑袋埋的更深。

  朱元璋自然知道吴祯说的,到底事什么意思。

  无非就是怕自己这般强硬着来,会适得其反。

  让江南那里乱起来。

  江南这里乃是财税重地,一旦乱了,对朝局的危害太大了!

  但在朱元璋看来,正是因为这里乃是财税重地,那么接下来才需要对这里,好好的梳理一番。

  不能怕乱。

  不梳理好,就没办法开海。

  就算是强行开了海,最多也过是如同老四那样,人亡政息。

  这些事,自己这个开国皇帝不去做,那么接下来的皇帝,就更加不好做。

  想要将之给梳理好,所付出的精力与代价,将会成倍的超过自己这个开国皇帝。

  上辈子不知道江南这里,隐藏这么大的秘密,这辈子知道了,那说什么都要将之给梳理好!

  至于江南那里会不会因此而乱,变得更糟——清朝已经打好了样。

  至于说自己的名声,朱元璋觉得自己这样一通的强力手段下去,将他们给弄服帖了,名声反而还极有可能会变好。

  就像是带朝的那些皇帝,一通的猛杀,丝毫不把人当人。

  然而,里面的很多人都被说成了圣君明主。

  无数人怀念带清。

  幻想着穿越到带清,各种想要和带清的这个爷,那个爷谈恋爱的,不知道有多少。

  反倒是自己大明的诸多皇帝,都被说成了奇葩。

  不说后世的名声和影响,就看当时的名声也能略见一斑。

  这等一番不把人当人的手段下来之后,很多汉人官员,反而跪的越发恭顺了。

  连奏折上面都有人故意写上奴才的自称,谄媚讨好。

  更讽刺的还是,带清的皇帝还专门将之用朱笔给圈出来。

  说其不配用这样的自称。

  可谓是喜剧效果十足。

  “上位,事到如今罪臣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全都给上位您撂了吧。

  说起来惭愧,对于备倭水师,臣的掌控力不够。

  很多原本收编的陈方两部海寇,臣都不能很好的控制。

  这些人表面上顺从,可实际上真到了大事上时,并不怎么听臣的。

  对于大明,也同样是没有那么高的认同。

  反而是私下里,一直和陈方两部海寇眉来眼去。

  臣也难以禁止。

  臣说这话,并不是为臣自己开脱。

首节 上一节 230/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