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233节
却又没有完全分开。
陆地上滚滚流动的江水,海里面点缀的岛屿,像是太极阴阳鱼里,颜色各不相同的鱼眼。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就像是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海寇,会偶尔到岸上,岸上的人偶尔也会到水里一样。
世上的诸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那般简单。
许许多多都是彼此不同,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棣立在船头,遥遥的看了一阵儿远处,隐约可见的陆地,眼中神色有些变化。
像是一些在心里面已经想了好一阵儿的事,终于做出了决定一样。
“你们继续北上,我带三百亲卫,先去备倭水师那里。”
朱棣转过身,对穿着一身软甲的俞通源说道。
俞通源闻言一愣,继而神色为之一变,忙连连摇头道:“殿下,不用如此,区区备倭水师罢了。
里面很多都是贼军残部,不值一提。
便是吴祯这个靖海侯在,亲自带领备倭水师,臣带领巢湖水师的兄弟,也能将之给拿下。
更不用说,如今吴祯这个备倭水师的当家人,已经被上位给招呼走了。
此等情况下,备倭水师就更加不足为虑了。
殿下您只管在这里瞧好了,且看接下来,臣带领巢湖水师的弟兄,如何收拾这些人。
殿下您千金之躯,对付这些贼寇,若是亲自上了,那可真的太给这些人面子了。
这就是纯粹的杀鸡用牛刀。
这样的小角色,还是让臣来对付吧。”
俞通源一脸诚挚的出声说道。
并不着痕迹的,对朱棣身边的亲卫丘福,使了使眼色。
丘福会意,跟着开口道:“殿下,南安侯说的对,这些宵小之辈,哪里用得着殿下您亲自出手?
太便宜他们了。
咱们在这里,看南安侯他们如何英勇破敌就是了。
巢湖水师敢为天下先,论起水战,无人能与巢湖水师抗衡。
咱们这次有眼福了,可以好好看看巢湖水师的风采。”
丘福说着,便要伸手拉朱棣离去。
朱棣侧身躲过,制止了丘福。
“若只是让我前来跟着观战,父皇又怎么会派我前来?
和巢湖水师相比,备倭水师确实在战力上比不过。
可备倭水师的人数,也超过了四万。
想要将其击败也没那么容易,想要将其尽数降服,一个不逃走,就更加困难了。
可以说,根本就做不到。
父皇最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是把备倭水师给尽数控制住,不让他们散做满天星。
遁入海上,为祸一方。
此时打上去固然痛快,可想要达成我父皇想要的结果,可就太难了。
而且,一旦动手,就避免不了会死人。
不仅备倭水师那里会死人,巢湖水师也一样会死人……”
“殿下,我巢湖水师生来就是打硬仗的,尸山血海走过来,从来不怕死。
当了兵,拿着上位给的俸禄,那就不要怕死。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到了用兵的时候了。
该豁出去,就要豁出去。
怕死当什么兵?”
俞通源挺直腰杆,话说的铿锵有力。
这是他心中的真实想法,而巢湖水师,一直以来也都是这样做的。
抛开其余的诸多事情,只看打仗,巢湖水师是真没得说。
朱棣正色道:“巢湖水师不怕死,这我自然知道。
但不能因为不怕死,就白白的去送死,做出一些无谓的牺牲。
这些都是鲜活的人命,是我大明的大好男儿。
好钢需要用到刃上。
如此,就算是真的为国捐躯了,那也是死得其所。”
俞通源闻言,嘴巴动了动,想要说些什么话,朱棣的声音继续响起,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
“备倭水师里面,也不都是狼心狗肺之人。
除了那些的无法无天的狂徒之外,也同样有着忠心我大明的将士。
不能将他们一概而论。
需要分别看待。
若是将他们视作一体,全都进行攻击,不仅仅会让咱们这里面的敌人增多,困难增大。
同样也会让咱们这里,伤亡的人数急速增加。
备倭水师那里死掉的人,若是那些心怀不轨之辈,自然是死不足惜。
可若是那些心向大明的将士,也遭受到了咱们的攻击,被视作叛国之人,并有一些将士因此而亡,是不是非常不公?
是不是让人异常寒心?”
“可……殿下,现在情况紧急,需要尽快把事情解决。
吴祯吴良那边,已经发觉了他们盗卖海船,被上位发觉之事。
要是不赶紧动手,当机立断,备倭水师这里,只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会得到这些消息。
很有可能会反应过来,咱们这里并不是北上运送物资,而是专门来对付他们来了。
必然会有异动。
一旦如此,局面可就真的无法控制了。
来不及分辨这么多,也没办法考虑这么多。
只要能把陛下吩咐的任务给完成了,那么就算是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必要的。”
俞通源的声音,显得有些急促。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先一步前去备倭水师的原因。
吴祯不在,吴忠却在这里。
吴忠在大本堂,陪我兄弟读了几年书。
彼此之间早就熟悉。
也知其性格为人。
我亲自前去,吴忠他必不敢动我。
那些备倭水师之中,心向我大明的的将士也不会动我。
就连备倭水师里面,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到鱼死网破之时,也没人真的敢动我!
而后,我如此行事……”
朱棣说着,便压低了声音,对俞通源,俞通渊,以及廖定国,丘福几个人,说出了他的计划来。
朱棣言语停下,几人一时间为之沉默,神色变幻不定,显然是在思索朱棣方才说出来的计划。
“殿下,您的这个计划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可还是不行,太危险了!
不能把殿下您的性命,当成儿戏!”
片刻之后,有些意动的俞通源,还是摇头拒绝了朱棣的提议。
俞通渊,廖定国,丘福几人,也都跟着出声反对。
朱棣正色道:“本王以身入局,是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
我知道你们的忧虑,无非是我乃是大明亲王。
一旦出事了,我父皇不会饶恕你们。
你们有这些担忧是正常的。
但我告诉你们,这点你们大可不必如此担忧。
父皇派遣我来,就不是让我干看着的。
有意让我做事。
就像是中都城时,把我兄弟派去中都干苦役是一样的。
我这里可写下书信一封,道明事情原委,盖上我燕王的印,明确告诉父皇和大哥。
这次的事,是我不听你们劝告,执意为之。
真的出了什么事,也是我自己作死,和你们没有任何关系。
不会让他们怪罪你们。”
朱棣这话一说,俞通源几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一时间都要哭了。
他们劝阻朱棣不要如此做,但朱棣不听。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