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262节
还是南方口音。
和自己心中所想,有着很大的不同。
所以到了洪武二十年的时候,自己又一次下令,让人再次重新修订洪武正韵。
但这一次的事,士林,官场当中反应很是强烈。
很多人都说,没有办法再进行修正了。
哪怕是自己发了怒,砍了一些人,也同样不行。
重修洪武正韵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最终没有办法,自己把孙吾与所纂的《韵会定正》,更名《洪武通韵》,命令刊行。
取代了洪武正韵。
可以说,洪武正韵哪怕是到了最后,也没能让自己满意。
上辈子,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耗费了很多的心神。
而诸多的参与修订洪武正韵的人,为什么会一直修不出来自己,所想要的正韵?
为什么到了后面,对于自己的要求,会如此之抵触?
是因为他们听不懂人话,不明白自己的要求,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弄出来让自己满意的洪武正韵吗?
自然不是。
而是因为,这看起来简单的官方正韵,实际上背后是大明所存在的南北之争。
大明南北割裂极其严重。
上辈子自己通过种种办法,弥合南北,实际上一统南北,建立大明。
但二十多年下来,南北之间依然是分裂极其严重。
南人北人,很多事情上都是势如水火。
尤其是南人,占据着主导的强势地位,那是从心眼里就瞧不起北人。
这种情况下,北人自然而然,也不会对南人有什么好脸色。
南人称呼北人为北侉子,北人则称南人为南蛮子。
可以说是针锋相对,诸多的事情都要分一个南北出来。
大明以南人为主导,许许多多的南人,完全不把北人,当成本国之人。
从官场到士林皆是如此。
到了自己洪武后期时,所闹出来的南北榜案,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
而统一说话的标准,并将之给推广开来,让全国都说同一种语言,有着极其强大的意义。
为什么华夏能够成为华夏,为什么每次分崩离析之后,最终还是能够再次统一?
为什么华夏能够成为一个整体,打不烂,愈挫愈勇?
文化同源,以及秦始皇时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尤其是书同文。
有了这一条,哪怕各个地方的口音并不相通,但是文字却是相同的。
彼此之间,能够通过文字正常的交流,理解并推行朝廷政令。
等而统一口音这事,后面历朝历代也都在做,
一直都有官话存在。
但终究推广的力度还是不行。
会官话的人不多。
众多地方上的寻常百姓,没有几个会官话的。
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形相对封闭的地方。
那说话的口音,更是五花八门。
有些相隔百十里,彼此之间所常用的语言,就有着大不同。
这无疑很不利于政策的传播推行,以及民族的融合。
自己一直在洪武正韵上面大做文章,倾注了那么多的心血。
就是想要弄出一个,符合大明的情况,并减少南北之间隔阂的官话出来。
好让南北混为一体,加强南北之间的融合。
毕竟都说一种话,自然而然就会有着,天然上的认同与亲切。
按照自己的想法,这种官话,里面有着很多北方雅音的元素,同时也能兼容南方的语言。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南方的众多官员士人,对此极为排斥。
在修洪武正韵上,哪怕自己再三说出要求。
这些人也会通过他们的办法,进行各种的搪塞。
敷衍自己。
哪怕自己后面杀了人,也一样如此。
自己给出了十分要求,他们能完成一分就不错。
不是说他们不明白事情该怎么做,而是故意不往里面增添太多,中原雅音。
说来说去,还是心里面没有家国天下,依旧还是守着一己之私。
高高在上,从心里鄙夷北方之人。
认为北方长时间被蛮夷所统治,里面的很多人穿胡服,有些还说胡语,行事野蛮粗鲁。
和他们这些江南的风流文人,有些天然的不同
有着上辈子的这些经历在,朱元璋这件事上,不可能重蹈覆辙。
所以,他对着宋濂摇了摇头道:这事儿,宋先生就不要做了。
宋先生年龄也大了,精力有限。
咱不忍心看着宋先生如此操劳。”
让宋濂等人去修,修出来会是一个什么结果,朱元璋可太清楚了。
既如此,他何必要浪费时间,和这些人进行扯皮。
白白的让自己生气,并浪费大量推广洪武正韵的宝贵时间?
既然不想做,既然心里面没有大局,不愿意南北混一,那就不要做了。
离了宋夫子这些人,自己也一样能把事给做成了!
什么情况?
宋脸心头突的一跳,整个人都有些懵。
他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皇帝果然是准备把自己等人给撇开,让宋讷这个北侉子为主导,修订洪武正韵!
这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一但真的如此,那洪武正韵,可就真的废了!
“陛下,臣虽然年纪大一些了,但身体还是挺不错的,从来没什么大病。
而且,这洪武正韵,关系根本。
臣又安敢不效犬马之劳?
些许劳累,和此等大事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
宋濂急了,他是真的急了!
这一次,皇帝把自己喊来说这事儿,他要是不将之给拦下,今后他必然会被无数士人所指责,所埋怨。
而他自己,同样也无法过自己心中这关。
所以,必须要想方设法,把这事儿给拦下来。
绝对不能让北方口音,在正韵之中,占据主导地位。
宋讷这个北侉子,他还不配修洪武正韵!
而宋讷,依旧还是不为所动,似乎根本没有听到这些一样。
这让宋濂心中,愈发的着急。
不妙的感觉,越来越严重。
只怕……皇帝和宋讷他们,已经在这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
宋讷这个北侉子,居然不声不响的,干出了这种事情来!
“宋先生别着急,宋先生一片拳拳之心,想要为国为民,咱是能够理解的,咱也很认同。
不过,这件事还是不必劳烦宋先生了。
宋先生确实年纪不小了。”
“陛下,臣不怕累,不怕苦,
洪武正韵臣等之前,所进行修订之时,确实有不少考虑不到的地方。
对于北方雅音,采纳的不够多。
臣等再次修订,必然会严格按照陛下所说,多多的吸纳中原雅音,臣等……”
宋濂声音显得急促的,在这里进行表态。
说什么也要把修订洪武正韵的事,给抢到手中来。
为此,宋濂已经是做出了不少的让步。
“宋先生,你看,你又急。”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