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266节
臣愿意追随陛下脚步,致力于消灭南北之间的裂痕!”
宋濂怔怔的站了好一会儿,忽的流泪开口,神色郑重的说出此言。
“臣愿意为此事努力,赴汤蹈火,肝脑涂地,再所不惜!
无数北方之人,闻听陛下所言,定然会欢欣鼓舞,感念圣恩。人心归附。
早日消除南北之间的隔阂。”
宋讷勉强稳住心神,说罢此话,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这个一向看起来特别严肃,特别古板,仿佛从来不会哭,也不会笑。
在其脸上,很难找出什么多余表情的老夫子。
今日在皇帝面前,彻底破了防,哭的像是一个月子里的娃娃。
“好!”
朱元璋亦是为之动容。
“咱就知道,咱大明还是有着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
有着众多深明大义之人。
咱就知道,有着无数人愿意为了这个崇高理想,为了这个历史使命一起努力。
有了两位宋先生所言,咱放心了。!
这个历史使命,必将在咱们这一代人手中完成。
自我等之后,南北之间隔阂必然不在。
几百年历史遗留问题,将由咱们来终结。
今后史书之上谈及此事,何谈不是一件伟大功业?
后人又怎能忘记,我等所为之作出的努力?
今日,咱有一句话说与两位宋先生共勉。”
听到皇帝此言,宋濂宋讷两人,迅速调整神态。
躬身而立,凝神静听。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神色认真又带着悠远的郑重说道:“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轰隆隆!
似是有着惊雷炸响,令他二人心神为之震颤。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这两句话,在他二人脑海当中来回滚动。
宛若余音绕梁,一般连绵不绝。
在这么两句话跟前,似乎诸多的蝇营狗苟,诸多的算计什么的都不重要了。
“两位宋先生,弥合南北这事儿,任重道远,道阻且长。
做事之时,必然还会遇到诸多的风雨。
但只要咱们坚定的做下去,把这事做成了,那些窃窃私语,小人言论,终究不足为惧。
难以中伤。
是非功过,自有昭昭青史,与无数后人为我等分说。
这洪武正韵,咱想请两位宋先生共同署名。
而在今后咱这边,也会通知罗宣传使。
让他那边,让他根据今日之事,写上一篇文章。
发表在大明日报上,刊行天下。”
“臣敢不尽心竭力,以报陛下之恩遇。
岂能不忠心做事,为我华夏出一份力?
只是……只是我二人,在这洪武正韵上没有任何功劳,署上名字是否有些不太妥当?”
“有何不妥?弥合南北,需要我等共同努力。
两位宋先生署名其上,再恰当不过。
况且两位宋先生,一为南人,一为北人。
又向来是如今士林文坛之中,南北之分的关键人物。
你二人共同在这上面署名,岂不是也能为天下做一个表率?
咱再说句心里话,咱也正是要借你二人的名声,和影响力,来更好地来推行此事。
二位宋先生切勿推脱。”
听到朱元璋所言,宋濂还有宋讷二人,都是欣然点头。
“咱这里关于促进文化发展,学问繁荣,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考量。
咱准备编纂一部字典出来,把我华夏所有存在的字,都给收入其中。
并将其从古至今的演化,给标注其后,解释其字意,以及出处。
方便众多学子来学习查看。
这字典的目录里,可以弄出两个迅速查找字的办法。
一为拼音查字法,一为偏旁部首查字法。
拼音查字法,以首字母进行排序。
将同音字集中的一处记录,并按照一到四声为先后进行排序。
偏旁字首的查字法,则按照笔画来,将同笔画的偏旁部首给汇聚在一起……”
朱元璋说着他的考量。
“通过这办法,可以很快找到其所要查的字所在何处。
有了这样的一本工具书,学生在读书之时,遇到生僻字。
则可以通过偏旁部首查字法,迅速找到其所在的页面。
再根据具体页面所标注的拼音,知道其读音。
并通过后面的注释,知道其字意。
以及可以和哪些常见的词,组在一起……”
一趟后世之旅,无数的东西都给他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也有无数的东西,都让他拍案叫绝,震惊眼馋不已。
让他想要将之给复刻过来。
不过,万丈高楼是一点一点盖起来的。
很多事儿也得慢慢做,基础需要打好。
比如现在这个字典便是如此。
想要大明腾飞,那就必须进一步的开启民智,普及知识。
同时,除了传播儒家学问之外,还应该把其余的诸多知识,也给放入教学之中。
让众人去学习,去理解,并加以引导。
破除人们儒家独尊的观念。
不能只学习研究思想道德上面的事,也同样要把一些更实用的东西给弄出来。
比如科学。
现在朱元璋准备弄字典,便是先走上这么一步。
这样的一本工具书,是必须要有的。
后世一部新华字典,给他带来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让他深切地认识到了,有这么一个工具书的存在,有多么大的意义。
既如此,那这等事儿必须要着手去做。
他知道,面对自己的这么个提议,宋濂等人绝对没有办法拒绝,也没有理由拒绝。
毕竟这是一场文化盛世。
一旦将之给做好,那么必然青史留名!
制定律法的名声,和这个比起来,简直差的不要太远!
意义也完全不同。
儒家众人为了抢夺释经权,各个流派之间,都能把狗脑子给打出来。
现在自己想要编撰一部字典,从最基础的地方着手,规定字音,字形,字义这些。
那他们又岂能不趋之若鹜?
这也算是为了能让洪武正韵顺利推行,而抛出来的一个甜枣。
只不过这个甜枣,不仅仅对这些人有效。
对于朱元璋而言,同样也是个甜枣。
可以说,这是一项合则两利的双赢。
既能减小阻力,又能把他所想要的字典给编纂出来。
为今后的普及教育,进一步开启民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宋濂和宋讷两人,听到朱元璋所说出来的话,都是不由的齐齐为之一振。
皆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之感。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