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400节

  “再说,太子殿下身边很多可都是咱们的人。

  平日里或许可以不说话,

  可遇到这种事情,又岂能置身事外?

  要是真的事情不太对,咱们这里也可以让太子殿下身边的人,给太子殿下打声招呼。”

  “景山先生的意思是说,景濂先生也在关注这事?”

  玉溪的神色,一下子变得振奋起来。

  连声音都提高了不少。

  这事儿,若是有宋濂在后面进行支持,那他这边做起来的话,可就更加放心了。

  完全不用担心太多,只管做也就是了。

  毕竟这宋濂,可是当今太子最为敬重的老师。

  “这倒没有。”

  景山先生闻言摇了摇头。

  “这等事情,还用不着景濂先生出马。

  这等小事儿,不必去劳烦他。

  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是不能请景濂先生的。

  不过,关注这事的人,身份同样不低。

  真要发生些,什么吴状元不回袖手旁观。”

  吴状元?

  竟然是吴状元!

  玉溪闻言神色为之大振。

  正如景山先生所言那般,哪怕不是宋濂,可这暗中关照的人,也同样足够分量。

  今后万一出了什么事,有吴状元在边上,向太子殿下说上几句话,也同样很好用。

  吴状元可不是普通人,是大明开国以来的第一状元。

  而且还是连中三元的那种。

  朱元璋之前开了科考,由于很多人在他耳边不停的提科考的事,把科考说的天花乱坠。

  再加上老朱那个时候,对于很多文人还没有去魅。

  所以便也欢天喜地的开了科举。

  用科举选拔人才。

  对于科考还是看好。

  对科考选拔上来的人才,也同样是充满了期待。

  吴状元杀入到了殿试,并顺利的被皇帝点了状元。

  按照玉溪所得到的一些情况来,吴伯宗吴状元,原本的时候并没有被皇帝看入眼中。

  要点的状元是别人。

  不过吴伯宗长相俊美,身材挺拔。

  往众考生那里一站,就像是鹤立鸡群一样十分显眼。

  于是皇帝就开始便考核吴伯宗。

  吴伯宗面对皇帝的考核,对答如流。

  十分符合皇帝心意。

  又得知吴伯宗之前,连中两元。

  于是就准备成全吴伯宗。

  大明第一次开科取士,就能考取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

  同样是一桩美谈。

  于是便点了吴伯宗为状元。

  所以说,人的运气要是来了,挡都挡不住,

  从这里能看出,人要是长了一副好皮囊,该有多重要。

  在很多事情上,往往都能占便宜。

  第一印象,实在是太重要了。

  当然,对于这件事情,吴伯宗从来都不承认。

  总是一本正经的说,他被点为状元是真凭实学。

  和他的容貌,以及之前连中两元,没丝毫关系。

  完完全全就是他凭实力获取的。

  吴伯宗作为大明的开国的第一状元,还是连中三元的那种。

  自然是受到重视。

  起步就是礼部员外郎。

  随后便一路高升。

  如今,早就已经成了太子身边,除了宋濂之外,身份地位最高的人了。

  太子身边汇集的不少人里,俨然是以他为首。

  在太子的身边地位很高。

  说话很管用。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吴伯宗这么一个人在暗中进行看着,做出一些事情来。

  自然而然就很稳妥。

  这下子,他是彻底放心了。

  “宋讷这个狗贼,一个汉奸,一个北侉子也敢如此作威作福。

  想要骑在所有人头上拉屎,他以为他是老几?

  除魔卫道,护我儒家正统,义不容辞!

  我等这里,若是不做出一些事情来。

  真以为他便可以为所欲为了?”

  玉溪将之一口应下,神色显得很是郑重。

  见到余熂终于松口,给了确定的准话。

  这位景山先生,心里面也松了一口气。

  玉溪这里很重要。

  只是玉溪这里办事,才能让宋讷这个北侉子,致仕的文牒合情合理的通过。

  玉溪这里点了头,接下来很多事都好办了。

  真的说起来,玉溪会同意这个提议,他也并不意外。

  毕竟玉溪是他们这边的人。

  玉溪能成为吏部尚书,可不仅仅只是玉溪资格到了,有相应才华。

  在这事后面,同样有着他们这边的人,在暗中帮助。

  玉溪和他们这边联系很深。

  玉溪之前获得了那般大的好处,到了这个时候,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

  他不能不动手,不出力。

  “景山先生,皇帝不是说,要南北混一,要好好消除南北之间的隔阂。

  连景濂先生和宋讷这两人,都已经是握手言和。

  在一块儿做事儿。

  而且,他们两人也都各自有言论出来说。

  号召士人,以天下为己任。

  按照皇帝所说,放下成见,放下南北之争。

  共同为大明出力。

  大明只有一个,大明不分南北。

  这……现在这般做,是不是……是不是有不太好?”

  答应了事情之后,玉溪的望着景山先生再次开了口,说出了他心中的一些疑惑。

  “部堂,你的想法可是有些不对。

  嘴上说的,和实际上做的可不一样。

  皇帝非要说他是整个大明的皇帝。

  说什么要南北混一,说什么要放下南北之争。

  这些都是皇帝的事儿。

  皇帝这么说了,并且皇帝还亲自把景濂先生和宋讷那个老匹夫喊过去交代一番。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景濂先生他能怎么办?

  只能是说出这些话来,表面上来支持皇帝,顺应皇帝的意思。

  这些话,不过是说出来糊弄糊弄皇帝而已。

  莫非真的就要按照皇帝所说的办吗?

首节 上一节 400/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

推荐阅读